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天红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风筝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和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808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高空风能的动力装置,特别是一种动力风筝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和调整方法,是将原来动力线13与动力风筝的中心提线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风筝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和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高空风能的动力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风筝发电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技术有双风筝往复拖动绳索技术,旋转木马技术,伞梯技术及空中滚轮技术等,以上技术都由于系统复杂,不易控制等缺点仍在实验中。
[0003]中国专利CN104863795公布了一种《风筝沿滚梯式轨道飞行发电方法》,是通过风筝将至少三个滑轮组成三角形,轨道绳索沿三个滑轮绕行,但根据说明书及附图至少存在三个问题导致该发电装置无法实现,一个问题是说明书中所述的风筝伞具体结构及连接方式不清,说明书描述与说明书附图显示风筝安装位置不符合常理,附图1中的风筝伞6系在轨道绳索的左侧,即迎风侧的上风方向,因此与实际不符,软体的风筝不可能顶风飞行;图中顶部的滑轮上还显示只有风筝伞提线线束头与轨道绳索7相连,因此不符合说明书附图中任何一种的飞行状态;二是图2中的槽轮8的轴与拉线5在一条直线上,不符合常理,槽轮8在重力的作用下必然将两侧的风筝拉向中间,从而导致两个风筝碰撞,打架,缠绕,从而导致风筝根本飞不起来;三是通过风筝将至少三个滑轮组成三角形,轨道绳索沿三个滑轮绕行,但经过实际测试,当风向改变时,三个滑轮组成的三角形轨道绳索7平面会沿风向一侧倾斜,最后导致整个风筝倒向地面,或者轨道绳索7从滑轮上脱落,结论是三个滑轮组成的三角形绳索平面应用于该设计方案不可行。
[0004]本人曾申请了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风能转换装置》,专利申请号为pct/cn2021/104881,是利用动力线将上下两个滑轮连接在一起,即动力线相当于皮带轮的皮带,套在两滑轮上,动力线上捆绑有多个动力风筝(风筝伞、动力伞、伞)5

1,如同一个风筝串绕上下两个滑轮循环运动,动力风筝在风的作用下带动上下滑轮转动同时带动与下滑轮的相连的发电机转动发电;动力风筝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获取的风能有直接关系,由于该专利技术中的动力风筝5

1采用了降落伞形的圆形风筝,并且动力线13是从动力风筝5

1的中心穿过,在实验过程中伞不易打开,特别是当动力线13的仰角过大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动力线的仰角通常小于30度左右时伞才可以打开,而我们放风筝通常都在45度以上,在这种角度情况下动力风筝不易打开,如果降低仰角,会使整个动力风筝的高度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获取风能受到影响,这种不正常飞行状态的是我们在放风筝时经常遇见的一种情况,即见远不见高,由于高度不够,导致风筝飞行不稳定,同时风筝在这种状态下飞行所获取风能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让风筝飞的更高更远才能获取更多的高空风能;后来经过反复调试,如:缩短迎风侧提线长度,加长下风方向提线长度等,都无法有效打开全部风筝,原因是动力风筝的迎风侧无法自行打开,因为没有支持它展开的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优化设计结构、降低制造成本,改进目前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动力风筝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和调整方法;由于风筝与线或滑轮架的连接方
式基本都为软连接或软硬连接,即绳索连接,因此其连接方法主要为系,或称为打结。
[0006]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上一专利,申请号为pct/cn2021/104881,主要包括牵引风筝组件1、动力风筝组件5及地面控制台7组成;牵引风筝组件1主要包括:牵引风筝1、牵引线8及牵引风筝尾部的两组悬吊线束15、16;动力风筝组件5主要由滑轮架2,滑轮3、4及动力线(绳索或皮带、传送带、传送线)13和动力风筝5

1等组成;地面控制台7主要包括:绞盘6、皮带轮组11、发电机12及地面控制器25;牵引风筝1尾部悬挂动力风筝组件5如:滑轮架2、滑轮3、4及的动力线13和动力风筝5

1,动力线13是由多个动力风筝5

1串接组成;具体的,至少有两个滑轮3、4与动力线13组成闭合的,可循环滑轮组,多个动力风筝5

1通过串接的形式构成动力线13,该动力线13类似于皮带轮上的皮带,在风的作用下,动力风筝5

1受风力作用拖动动力线13绕两滑轮循环运动,此时的动力风筝5

1即充当了产生升力的风筝,同时又充当绳索的作用;滑轮3、4转动并将动力通过皮带轮组11传递给发电机12。
[0007]在上述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本人在牵引风筝的牵引线上进行了如下改进,在牵引风筝1的提线接头8

2上,加系有两根等长的提线8

1,两根提线的另一端分别系在滑轮架2的上端两侧9、10,目的是承受动力风筝组件的重力,减少风筝尾部的承受力,同时调整风筝的仰角以及动力线的拉力,放松牵引线8时,动力线13有变成牵引线的趋势,完全放松牵引线8时,动力线则变成牵引线,并使牵引风筝1仰角过大而向后翻并自然落地;另外,下滑轮4的轮轴可参照目前地面的风力发电机,将轮轴通过法兰直接连接连轴器、增速器和发电机,省去皮带轮组11。
[0008]在实验中得知,动力风筝可在低于仰角30度左右展开,而到了45度角以上时动力风筝闭合,上一专利申请的设计是动力线13从动力风筝5

1的中心提线5

6穿过,因此动力风筝与动力线的夹角为零,动力风筝的中心提线与动力线13平行,也可视为动力风筝的中心提线被动力线替代;动力线仰角(也是动力风筝的仰角)在30度左右时风筝可以展开,随着动力线向上运动,仰角逐渐增大,当增大到45度左右时,风筝开始闭合,风筝随动力线的俯仰角度展开或闭合,俯仰角度低于30度,风筝易展开,高于45度,风筝易闭合,因此降低动力风筝的俯仰角度是风筝展开的关键。
[0009]为了降低动力风筝仰角,尝试将原来的动力线13与动力风筝5

1的中心提线5

6相连接,改成动力线13与动力风筝5

1的任意一根边提线5

7相连接,便形成了其变化的结构为5

11,所谓边提线是指动力风筝中心提线5

6四周的提线,也就是伞的四周边缘设置的提线,也称为伞绳,各个伞绳等长,通常为8

17根,边提线与中心提线组成提线线束,与伞面组成降落伞形结构,边提线5

7与中心提线5

6至少形成15度以上的夹角,当动力线13与动力风筝5

11的边提线5

7相连接后,放飞时动力线的仰角为45度时,动力风筝(动力伞、伞)的中心提线5

6与地面的仰角为30度,动力风筝满足打开的条件,风筝展开成功;另一方面,当动力线13与动力风筝5

11的边提线5

7相连接时,实际上已经掀开了动力风筝5

11的一条边,即掀开了动力风筝的迎风侧,有利于风吹入伞内,空气在伞内的反复撞击将伞撑开;而若是动力线从伞的中心提线穿过,伞的边缘是下垂的,迎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风筝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和调整方法,主要包括动力线(13),动力风筝(5

11)、(5

3)及(5

5),以及稳定器(13

1)和(13

2),其特征在于:动力风筝的一条边提线(5

7)与动力线(13)相连接,即该动力风筝的边提线(5

7)与动力线(13)重合,并且该边提线可被动力线取代,该结构使动力风筝的中心提线(5

6)与动力线(13)形成一定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风筝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缩短或加长动力风筝(5

11)的提线线束,可以增大或减小动力风筝的俯仰角度,即迎风角度,控制动力风筝的展开与闭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风筝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天红
申请(专利权)人:谢天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