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98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电池。所述电池包括负极片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负极片相邻两侧的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所述第一隔膜包括第一基体和至少设置于其负极侧外表面的第一胶层,所述第二隔膜包括第二基体和至少设置于其负极侧外表面的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F1大于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F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能够有效解决电池卷曲中心处析锂的问题。有效解决电池卷曲中心处析锂的问题。有效解决电池卷曲中心处析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飞速增长,以及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涌现,作为这些产品电源的锂离子电池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而对于卷绕式电池,其卷曲中心处容易析锂,严重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3]因此,需要寻找方法改善电池的析锂问题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析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括两种粘结力不同的隔膜,第一隔膜与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第二隔膜与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粘结力大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能够有效解决电池卷曲中心处析锂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负极片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负极片相邻两侧的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所述第一隔膜包括第一基体和至少设置于其负极侧外表面的第一胶层,所述第二隔膜包括第二基体和至少设置于其负极侧外表面的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F1大于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F2。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包括两种粘结力不同的隔膜,其中第一隔膜与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大于第二隔膜与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第一隔膜与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较大,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能够有效改善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所导致的电池析锂的问题,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7]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附图说明
[0008]图1所示为极耳设置在空箔区的卷绕式电池的电芯结构图。
[0009]图2所示为图1中虚线圆框框住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可以包括负极片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负极片相邻两侧的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所述第一隔膜可以包括第一基体和至少设置于其负极侧外表面的第一胶层,所述第二隔膜可以包括第二基体和至少设置于其负极侧外表面的第二胶
层,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F1大于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F2。
[0012]对于卷绕式电池,负极片远离卷曲中心一侧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与正极片靠近卷曲中心一侧的正极活性材料层相对应,由于卷绕式电池从内到外每圈的周长逐渐增大,因此,负极片远离卷曲中心一侧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与其相对应的正极片上靠近卷曲中心一侧的正极活性材料层不平衡,无法完全接收正极片上脱出的锂离子,导致电池卷曲中心处析锂。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与负极片相邻的隔膜一侧的粘结性对于锂离子的传输具有显著的影响,当隔膜负极侧的粘结性较大时,有利于脱嵌锂的进行,能够有效改善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所导致的电池析锂的问题。
[0013]F1可以为3N/m~15N/m,例如3N/m、4N/m、5N/m、6N/m、7N/m、8N/m、9N/m、10N/m、11N/m、12N/m、13N/m、14N/m或15N/m。
[0014]F2可以为0.5N/m~10N/m,例如0.5N/m、1N/m、1.5N/m、2N/m、2.5N/m、3N/m、3.5N/m、4N/m、4.5N/m、5N/m、5.5N/m、6N/m、6.5N/m、7N/m、7.5N/m、8N/m、8.5N/m、9N/m、9.5N/m或10N/m。
[0015]在一实例中,F1为4N/m~13N/m,F2为1N/m~8N/m。
[0016]在一实例中,F1为5N/m~12N/m,F2为2N/m~6N/m。
[0017]F1与F2的比可以为(1.1~30):1,例如1.1:1、1.5:1、2:1、2.5:1、3:1、3.5: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或30:1。
[0018]在一实例中,F1与F2的比为(3~6):1。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隔膜的胶层与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试:取20mm
×
15mm的隔膜,将其粘接在负极片上,用500g的压辊来回滚动2~5次,直至排除掉隔膜和负极片之间的空气为止,处理后的样品用恒速拉伸试验机进行测试,将试验机配备的两个夹具(校准在同一中心线上),平行对齐,在移动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内,整幅夹紧试样,以(5
±
0.2)mm/s的速度匀速移动,记下负荷读数,共测试3次,取平均值。
[0020]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还可以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0021]所述第一胶层的分子量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分子量;
[0022]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
[0023]所述第一胶层的玻璃化温度Tg1小于所述第二胶层的玻璃化温度Tg2;
[0024]所述第一胶层的面密度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面密度。
[0025]所述第一胶层的分子量可以为400kDa~1000kDa,例如400kDa、500kDa、600kDa、700kDa、800kDa、900kDa或1000kDa。
[0026]所述第二胶层的分子量可以为300kDa~500kDa,例如300kDa、400kDa或500kDa。
[0027]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一胶层的分子量为500kDa~800kDa。
[0028]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二胶层的分子量为350kDa~450kDa。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隔膜的胶层的分子量可以通过端基分析法进行测试,即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测试特定的端基含量从而推导出分子量。
[0030]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可以为1μm~5μm,例如1μm、2μm、3μm、4μm或5μm。
[0031]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1.5μm~4μm。
[0032]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可以为0.5μm~2μm,例如0.5μm、1μm、1.5μm或2μm。
[0033]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为0.8μm~1.5μm。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是指所述第一胶层的单层厚度和所述第二胶层的单层厚度。
[0035]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负极片以及分别位于所述负极片相邻两侧的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所述第一隔膜包括第一基体和至少设置于其负极侧外表面的第一胶层,所述第二隔膜包括第二基体和至少设置于其负极侧外表面的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F1大于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粘结力F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F1为3N/m~15N/m,F2为0.5N/m~10N/m;优选地,F1为5N/m~12N/m,F2为2N/m~6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F1与F2的比为(1.1~30):1;优选为(3~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还满足:所述第一胶层的分子量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分子量;和/或,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一胶层的玻璃化温度Tg1小于所述第二胶层的玻璃化温度Tg2;和/或,所述第一胶层的面密度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面密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的分子量为400kDa~1000kDa,所述第二胶层的分子量为300kDa~500kDa。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1μm~5μm,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为0.5μm~2μ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Tg1为

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燕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