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90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防伪功能的酒类瓶盖。防伪瓶盖,其包括上盖、下盖和位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爆裂环;所述下盖固定地套在瓶体的口部或者颈部,下盖的上部为突出的柱状部,柱状部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盖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上盖旋紧于所述柱状部;其中,所述下盖上环布至少一段突起,所述突起位于所述外螺纹的下方,所述突起沿所述柱状部的周向逐渐加厚;所述爆裂环套在所述突起的外侧,所述断裂环的内表面伸出至少一个突头,所述突头位于所述突起的最薄位置处;所述爆裂环的上部与所述上盖周向固定。上述防伪瓶盖采用折断方式破坏爆裂环,施力小,无需在爆裂环外表面留下断裂线痕迹,保证瓶盖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酒类瓶盖,尤其是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酒类瓶兰 rm.。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伪酒瓶盖种类很多,其中,较常见的一种 是瓶盖包括上盖、下盖和爆裂环,在爆裂环的圆周上分布有多个待断 连接点的槽口,其上下端面上有多个齿冒。在瓶盖旋紧状态下,上齿 冒卡扣在上盖口端齿环的方槽内,下齿冒卡扣卡在位于爆裂环与下盖 之间的齿盘内,这样,当旋转上盖时爆裂环就会被沿着待断连接点断 裂,无法复原,用这种方法达到防伪目的,把爆裂环损坏后整体损坏 比较明显,影响了整体瓶盖的美观。例如,文献号为CN201071154的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就公开 了一种爆断式防伪酒瓶盖。如图1所示,该爆断式防伪酒瓶盖主要由 上盖1',带内螺纹12,的内盖2',带外螺纹17'的连接盖3',内塞5', 阀门4',下套6'等构成;上盖1'上设有扣位圈7,和止转槽9,;阀门 4'上设有柱子口22'、防水圈23'、密封筋24,;内塞5,上设有脚子扣 27,、密封口 28,;内盖2,上设有扣位筋10,,止转筋13,,带爆裂口 的爆裂环15',密封圈ir,小柱子14,;连接盖3,上设有止转齿19', 窗口21',密封口 18',脚子20';下套6,上设有止推圈30,。内盖2, 与爆裂环15'之间通过几个点连接,爆裂环15'除与内盖2,的连接处外被割穿。使用时,逆时针旋转上盖r,由于内盖2,内的爆裂环i5,受到止转齿19'的力而爆开,爆开时,爆裂环15'分成多片自动脱落。 上述瓶盖有如下缺点第一, 工序复杂。先制作整体的内盖(爆裂环是内盖的一部 分),然后再对内盖进行切割,使得爆裂环与内盖只 有几点连接。第二,断裂环沿轴向的厚度(或者叫高度)不能太厚(高), 否则无法拉断。针对此缺点,目前有采用将断裂环沿 周向切出多个切口的方式,在切口处只有很细的材料 连接。但这种方式的断裂环缺少整体感,不够美观, 从外表即可看到较大的缺口。 另外,文献号为CN152405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就公开了一种 防伪识别装置。该防伪识别装置包括套筒部件,所述套筒部件包括通 过其间的脆性部分连接到第二部分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适 于应用到容器的口部和颈部,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到容器密闭部件,其 中初始容器打开操作导致所述脆性部分破裂或折断,这样当容器被重 新密闭时,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处于彼此以一定的间距分开的位置。 该方案中的脆性部分及相当于断裂环,该断裂环被沿周向切成多个部 分,每部分与上盖(第二部分)和连接,在断裂环的外部即可看到断 裂线,不够美观。另外,该断裂环也是通过拉力拉断,如果不采用将 断裂环分成多个部分的方式,根本无法拉断。即使是在断裂环的内侧 切出一条条断裂槽(这样断裂环的外表面就不会有分割线),由于断裂槽沿轴向的厚度(或者叫高度)较大,仍然无法拉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防伪瓶盖,该 防伪瓶盖的断裂环采用折断的方式,断裂环在折断前为一体式结构, 且断裂环的外表面没有分割痕迹。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防伪瓶 盖,其包括上盖、下盖和位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爆裂环;所述下盖固 定地套在瓶体的口部或者颈部,下盖的上部为突出的柱状部,柱状部 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盖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上盖旋紧于所述 柱状部;其中,所述下盖上环布至少一段突起,所述突起位于所述外螺纹的下 方,所述突起沿所述柱状部的周向逐渐加厚;所述爆裂环套在所述突起的外侧,所述断裂环的内表面伸出至少 一个突头,所述突头位于所述突起的最薄位置处;所述爆裂环的上部与所述上盖周向固定。上述防伪瓶盖,通过旋转上盖,带动爆裂环相对于下盖旋转,爆 裂环内表面的突头沿着下盖柱状部上的突起滑动,由于突起的厚度越 来越大,把爆裂环的突头沿柱状部的径向向外顶出,直至爆裂环被折 断。这种折断的方式比现有的拉断方式更加省力,更加容易使爆裂环 断裂。因此,无需将爆裂环事先切成多块,或者即使爆裂环沿瓶盖轴 向高度较大,只需要在爆裂环的内侧且有断裂槽即可,无需在爆裂环外表面留下断裂线痕迹,保证瓶盖的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瓶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防伪瓶盖开启前的整体剖视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防伪瓶盖开启前的外观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防伪瓶盖开启前的下盖和爆裂环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防伪瓶盖开启后的立体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防伪瓶盖下盖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防伪瓶盖开启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2-5,防伪瓶盖包括上盖l、爆裂环2和下盖3三个部分。 下盖3大体为环状,爆裂环2位于上盖1和下盖3之间。下盖3 —般 固定地套在瓶体的口部或者颈部。下盖3的上部为突出的柱状部31, 柱状部31表面设有外螺纹。下盖3上环布四段突起32,突起32位 于所述外螺纹的下方。每段突起32沿柱状部31的周向逐渐加厚。两 相邻突起32中其中一个的最薄处与另一个的最厚处相邻。两个相邻 的突起32之间留有空隙33 (当然,此空隙33也可以没有)。上盖l 的内侧设有与上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上盖1旋紧于柱状部31。 爆裂环2套在突起32的外侧,断裂环2的内表面伸出四个突头21, 突头21位于两个相邻突起32之间的空隙33内,如果两个相邻突起 之间没有空隙33,每个突头21就放置在各个突起32的最薄位置处。 爆裂环2的突头21边缘处厚度小于爆裂环2其他部位的厚度,便于 爆裂环2断裂。断裂环2的上表面有四个凸杆22,上盖的下表面有 若干卡槽,凸杆22插入所述卡槽内,使断裂环2在断裂前与上盖1 在轴向固定。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常用手段将爆裂环2的上部与上盖 1周向固定。在本是实例中,为了施力平衡,凸杆22的数量与突头621的数量相同,爆裂环2每个突头21所在的区域内设有一个凸杆22。 为了便于爆裂环2断开,爆裂环2可采用脆性大的材料,例如ABS 等。这种ABS材料不容易切割,因此不便于应用到现有技术中。本专利技术瓶盖的开启过程如下 沿图5中所示方向旋转上盖1,上盖1带动爆裂环2 —起旋转,爆裂 环2上的各个突头21逐渐从各个突起32的最薄位置向最厚位置旋 动,当选到一定程度时,爆裂环2将被沿着某个较薄位置折断。实施例二参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下盖30 的突起302的数量为八个,而且两相邻突起302之间几乎没有间隙。 其他部分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重复介绍。突起302的数量增 加为八个,可以使得上盖1在旋转角度不大的情况下,爆裂环2的突 头就被径向顶出,从而破裂。也就是说,用户在开启酒瓶时,上盖l 经过小角度旋转就可破坏爆裂环2。本专利技术防伪瓶盖还有其他一些变形或者改进。比如,下盖3的突起32、 302的数量并不限于四个和八个,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再比 如,爆裂环2上突头21的数量也不限于四个,其数量也可与突起32 的数量不同。爆裂环2上凸杆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如 果本
的技术人员受到本专利技术的启发做出的显而易见的非实 质性的改变或者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防伪瓶盖,其包括上盖、下盖和位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爆裂环;所述下盖固定地套在瓶体的口部或者颈部,下盖的上部为突出的柱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防伪瓶盖,其包括上盖、下盖和位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爆裂环; 所述下盖固定地套在瓶体的口部或者颈部,下盖的上部为突出的柱状部,柱状部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上盖的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上盖旋紧于所述柱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上环布至少 一段突起,所述突起位于所述外螺纹的下方,所述突起沿所述柱状部的周向逐渐加厚; 所述爆裂环套在所述突起的外侧,所述断裂环的内表面伸出至少一个突头,所述突头位于所述突起的最薄位置处; 所述爆裂环的上部与所述上盖周向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世雄邓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经济特区龙狮瓶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