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系统中,基于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可用于信道信息的压缩反馈,如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压缩反馈。如可以利用信道信息的稀疏性,采用编码器模块实现对信道信息的压缩以减少反馈开销,再通过解码器模块恢复出与原来近似的信道信息。为了适应不同用户信道信息变化,减少终端的反馈开销或者提升系统性能,考虑在终端侧和/或网络设备侧部署包含编码器和/或解码器的多个网络模型。但是在终端侧和/或网络设备侧部署多个网络模型时,目前还没有给出终端侧和/或网络设备侧如何通过其中的网络模型进行信道信息传输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解决了在终端侧和/或网络设备侧部署多个网络模型时,目前还没有给出终端侧和/或网络设备侧如何通过其中的网络模型进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确定第一网络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模型为预先部署或从网络设备侧下载的I个网络模型中的至少一个,I为正整数;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模型对第一信道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得到待传输的编码数据;所述终端将所述编码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为下行参考信号;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确定第一网络模型,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信道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模型之后,还包括: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携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模型的第一指示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L个信道信息,L为正整数;其中,在不同的信道信息通过不同的网络模型进行编码和/或解码处理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1比特,所述N1比特用于指示不同信道信息分别对应的网络模型;其中,在不同的信道信息通过相同的网络模型进行编码和/或解码处理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N2比特,所述N2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相同的网络模型;其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模型,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通过所述I个网络模型分别进行编码和/或解码处理,得到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第二信道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第二信道信息,计算得到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目标参数;若所述I个网络模型中包括所述目标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M≥1个网络模型,则所述终端从M个网络模型中选择编码处理后得到的编码数据中元素个数最小的网络模型,确定为所述第一网络模型;若所述I个网络模型中包括所述目标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M=0个网络模型,则所述终端从所述I个网络模型中选择编码处理后得到的编码数据中元素个数最大的网络模型,确定为所述第一网络模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第二信道信息,计算得到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和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所述第二信道信息,通过目标准则计算得到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目标参数;
其中,所述目标准则为余弦相似度准则,或者所述目标准则为归一化均方差准则,或者所述目标准则为宽带信干噪比准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携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模型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之前,还包括: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上行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号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模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行信号为上行参考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携带预编码矩阵指示PMI。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L个信道信息,L为正整数;其中,所述L个信道信息中的第l个信道信息包括以下一项:第一频域单元的第l根接收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信息H
l
;其中,l∈{1,
…
,P1},N
t
是所述网络设备的发送天线端口数,N
c
是所述第一频域单元中的频域单元个数;P1是所述终端的接收天线数;第一频域单元的第l根接收天线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经过信道的接收信号Y
l
;其中,l∈{1,
…
,P1};第一频域单元的下行信道信息通过奇异值分解得到的第l个特征向量U
l
;其中,l∈{1,
…
,P2},P2是特征向量的个数;第一频域单元的第l个数据流的预编码向量V
l
;其中,l∈{1,
…
,P3},P3是数据流的个数;第一频域单元的R个数据流的预编码向量的组合;其中,L=1;第一频域单元的R根接收天线分别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经过信道的接收信号的组合;其中,L=1;第一频域单元的R根接收天线分别对应的下行信道信息的组合;其中,L=1;第一频域单元的下行信道信息通过奇异值分解得到的R个特征向量的组合;其中,L=1;第一频域单元的R个数据流的预编码向量与(v1
‑
R)个零向量0
j
的组合;其中,L=1;j∈{R+1,
…
,v1},v1是所述终端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流数;第一频域单元的R根接收天线分别对应的下行信道信息与(v2
‑
R)个所述零向量的组合;其中,L=1;v2是所述终端的最大接收天线个数;第一频域单元的R根接收天线分别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经过信道的接收信号与(v2
‑
R)个所述零向量的组合;其中,L=1;第一频域单元的下行信道信息通过奇异值分解得到的R个特征向量与(v1
‑
R)个所述零向量的组合;其中,L=1;对第一频域单元的信道信息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后的信道信息其中,l∈{1,
…
,P2};
对频域上的信道信息截短后保留的部分信道信息其中,N
′
c
<N
c
;其中,所述第一频域单元为所有频域单元或一个频域单元。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单元为一个子载波,或者所述频域单元为一个物理资源块PRB,或者所述频域单元为一个包含多个PRB的子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将所述编码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包括:所述终端对所述编码数据中的第一元素进行量化处理,并将量化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元素为所述编码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素包括以下一项:所述编码数据中的K1个非零元素;其中,K1为正整数,K1≤K0,K0为所述编码数据中所有元素的个数;根据掩模向量确定的所述编码数据中的K1个元素;所述编码数据中从第一位置开始的连续K1个元素。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L个信道信息,且L≥1;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一项:在L≥1时,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一个信道信息对应一个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的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在L>1时,若第一部分信道信息编码后的编码数据中所述第一元素的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相同,则所述终端针对所述第一部分信道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共同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的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所述第一部分信道信息为所述L个信道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信道信息;在L>1时,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L个信道信息联合指示的第五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个信道信息编码后的编码数据中第一元素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或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个信道信息编码后的L个编码数据中第一元素的总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元素包括所述编码数据中的K1个非零元素的情况下:若K1<K0,则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非零元素的个数K1以及所述K1个非零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若K1=K0,则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非零元素的个数K1。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N3比特,所述N3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的个数K1;其中,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素包括根据掩模向量确定的所述编码数据中的K1个元素,或所述编码数据中从第一位置开始的连续K1个元素
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N4比特,所述N4比特用于指示所述K1个元素中非零元素的个数K2,且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K2个非零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其中,K2≤K1。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包括N5比特,所述N5比特用于指示每个信道信息编码后的编码数据中第一元素个数;其中,特,所述N5比特用于指示每个信道信息编码后的编码数据中第一元素个数;其中,为每个编码数据中上报元素的最大个数;或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包括N6比特,所述N6比特用于指示L个编码数据中第一元素的总个数;其中,数;其中,为L个编码数据中上报元素的最大总个数。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确定第一网络模型之后,还包括: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编码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模型得到恢复的第二信道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信道信息,计算得到信道质量指示CQI;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QI。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确定第一网络模型之后,还包括: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波束赋形的信道信息参考信号;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参考信号所采用的波束根据所述网络设备恢复得到的信道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参考信号,确定有效信道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有效信道信息,计算得到CQI;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QI。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信道的干扰与噪声相关信息;其中,所述下行信道的干扰与噪声相关信息用于所述网络设备计算CQI。2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其中,所述下行信号用于所述终端确定第一网络模型,所述第一网络模型为预先部署的I个网络模型中的至少一个,I为正整数;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对编码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其中,所述编码数据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网络模型对第一信道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后得到的;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对编码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确定待解码数据;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模型对所述待解码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得到恢复的信道信息。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为下行参考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网络模型对所述待解码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得到恢复的信道信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模型。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携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模型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下行信号之前,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号,确定第三信道信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道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模型。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行信号为上行参考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携带预编码矩阵指示PMI。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道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络模型,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道信息,通过所述I个网络模型分别进行编码和/或解码处理,得到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第四信道信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道信息和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第四信道信息,计算得到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目标参数;若所述I个网络模型中包括所述目标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M≥1个网络模型,则所述网络设备从M个网络模型中选择编码处理后得到的编码数据中元素个数最小的网络模型,确定为所述第一网络模型;若所述I个网络模型中包括所述目标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M=0个网络模型,则所述网络设备从所述I个网络模型中选择编码处理后得到的编码数据中元素个数最大的网络模型,确定为所述第一网络模型。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道信息和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第四信道信息,计算得到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目标参数,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道信息和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所述第四信道信息,通过目标准则计算得到每个网络模型对应的目标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准则为余弦相似度准则,或者所述目标准则为归一化均方差准则,或者所述目标准则为宽带信干噪比准则。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L个信道信息,L为正整数;其中,在不同的信道信息通过不同的网络模型进行编码和/或解码处理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N1比特,所述N1比特用于指示不同信道信息分别对应的网络模型;其中,在不同的信道信息通过相同的网络模型进行编码和/或解码处理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N2比特,所述N2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相同的网络模型;其中,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信息包括L个信道信息,且L≥1;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对编码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确定待解码数据之前,还包括以下一项:在L≥1时,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其中,一个信道信息对应
一个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元素的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所述第一元素为所述编码数据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在L>1时,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针对第一部分信道信息发送的共同的第四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信道信息为所述L个信道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信道信息,且所述第一部分信道信息编码后的编码数据中所述第一元素的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相同;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元素的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在L>1时,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L个信道信息联合指示的第五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个信道信息编码后的编码数据中第一元素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或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个信道信息编码后的L个编码数据中第一元素的总个数和/或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素包括以下一项:所述编码数据中的K1个非零元素;其中,K1为正整数,K1≤K0,K0为所述编码数据中所有元素的个数;根据掩模向量确定的所述编码数据中的K1个元素;所述编码数据中从第一位置开始的连续K1个元素。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对编码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确定待解码数据,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对编码数据进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反量化处理,得到反量化处理后的数据;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反量化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待解码数据。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反量化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或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待解码数据,包括以下一项: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反量化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掩模向量确定所述待解码数据;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反量化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元素的个数确定所述待解码数据;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反量化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解码数据;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反量化处理后的数据,通过非零元素的个数和所述非零元素在所述编码数据中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宣,高秋彬,金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