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54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吸尘器。该车载吸尘器,包括车载吸尘器本体和水箱,车载吸尘器本体还包括壳体,水箱连接在壳体上,水箱朝向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壳体朝向水箱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相对应设置,壳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壳体在靠近进风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气孔,水箱能够产生水雾,水雾能够通过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一出气孔进入吸尘器本体内。通过设置水箱,水箱产生水雾,利用灰尘与水雾间的吸附作用,将灰尘聚集起来或者沉降下来,同时利用吸尘器本身的吸尘作用,产生循环气流,利于水雾与空气接触并对空气中灰尘进行处理,有利于提高吸尘器吸尘效率。高吸尘器吸尘效率。高吸尘器吸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吸尘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车载吸尘器,使用时,并非把喷嘴对着坐椅猛吸,而要先将污垢吹散后再吸。这样,粘在车子上的灰尘,就能用吸尘器吸起来。目前车载吸尘器主要依靠吸气装置,利用气流将空气以及附着的脏污物质吸入腔体内,但随着吸尘器产生的气流流动,在吸入过程外,还会使空气扰动,导致部分附着的灰尘悬浮至空气中,漂浮的灰尘重量较轻,并不能完全被吸尘器清洁干净,而且吸尘使产生的气体扰流,容易使使灰尘被人体吸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载吸尘器,通过设置水箱,水箱产生水雾,通过在吸风口两侧设置的通气孔出水雾,利用灰尘与水雾间的吸附作用,将灰尘聚集起来或者沉降下来,同时利用吸尘器本身的吸尘作用,产生循环气流,利于水雾与空气接触并对空气中灰尘进行处理,有利于提高吸尘器吸尘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吸尘器,包括车载吸尘器本体和水箱,车载吸尘器本体还包括壳体,水箱连接在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吸尘器,包括车载吸尘器本体(8)和水箱(9),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吸尘器本体(8)还包括壳体(6),所述水箱(9)连接在所述壳体(6)上,所述水箱(9)朝向所述壳体(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气孔(12),所述壳体(6)朝向所述水箱(9)的一面设置有第二通气孔(14),所述第一通气孔(12)与所述第二通气孔(14)相对应设置,所述壳体(6)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壳体(6)在靠近进风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气孔(7),所述水箱(9)能够产生水雾,所述水雾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气孔(12)、所述第二通气孔(14)和所述第一出气孔(7)进入所述车载吸尘器本体(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7)有多个,所述水箱(9)内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能够将所述水箱(9)内的水转化成水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通气孔(14)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出气孔(7)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9)包括上水箱体(13)和水箱底壳(11),所述上水箱体(13)和所述水箱底壳(11)围壁形成储水空间,所述第一通气孔(12)设置在所述水箱底壳(11)上,所述水箱(9)通过所述水箱底壳(11)与所述第一壳体(1)可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艺宁韦天峰高伟陈稳旭林鲁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