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宏伟专利>正文

一种手持烟雾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7463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烟雾发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烟雾发生器。包括外壳体、排烟锥口、顶盖,外壳体的前端与排烟锥口固定连接,外壳体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顶盖,外壳体的后端开设有进气孔,外壳体的内部从后端至前端依次设置有电池、导气机构、发热端子,发热端子的上端放置有发烟材料,外壳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开关,用于导气机构和发热端子的启闭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结构的配合设计,使得装置可大幅降低检测所需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在使用时将发烟材料至与发热端子上端的发热腔体内,通过开关控制发热端子启动发热将发烟材料点燃,在通过开关断开发热端子并启动导气机构将发烟材料产生的烟雾通过排烟锥口排出即可。通过排烟锥口排出即可。通过排烟锥口排出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烟雾发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烟雾发生器
,尤其涉及一种手持烟雾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准格尔分公司负责国能新朔铁路公司所属通勤客车及铁路装备神维分公司宿营车的检修工作。防火工作是客车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通勤客车、宿营车每次运行前必需对烟火报警器进行准确、快速性能检测,确保烟火报警装置技术状态良好,满足生产中客车防火的需求,保证客车运行安全。
[0003]按照准格尔分公司2021版《客车技术管理细则》、《客车一次出乘作业标准》文件规定要求,为落实客车防火工作责任,消除安全火险隐患,防止客车火灾发生,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将烟火报警装置性能检测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0004]目前采用的烟雾发生器具体结构包括燃烧罐体、扣合在燃烧罐体顶部的顶盖和顶盖上开设的排烟通孔;现有检测步骤:检测前在库外用明火点燃发烟材料(香)产生烟雾,检测过程进入通勤客车发电车机房对烟火报警装置每个探头进行性能检测,检测完毕后用水浇灭发烟材料(香),回收工具。经过多次验证后发现,现有检测方法平均用时15分钟,无法满足准格尔分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排烟锥口(2)、顶盖(3),所述外壳体(1)的前端与排烟锥口(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顶盖(3),所述外壳体(1)的后端开设有进气孔(4),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从后端至前端依次设置有电池(5)、导气机构(6)、发热端子(7),所述发热端子(7)的上端放置有发烟材料(8),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开关(22),用于导气机构(6)和发热端子(7)的启闭控制,所述电池(5)、导气机构(6)、发热端子(7)均与开关(22)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发热端子(7)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定位放置架(9),所述定位放置架(9)的内部放置有活动盒(10),所述发热端子(7)放置在活动盒(10)内部底端,所述导气机构(6)通过安装架(11)可拆卸固定在定位放置架(9)一侧的位置处;所述定位放置架(9)包括底架(12),所述底架(12)的下端与外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底架(12)用于活动盒(10)的下移限位;所述底架(12)的下端内侧设置有端子连接座(13),所述端子连接座(13)的下端与外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端子连接座(13)用于发热端子(7)的连接供电;所述底架(12)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架(14),所述端架(14)与外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端架(14)用于活动盒(10)左右移动限位;所述端架(14)的两侧均固定有侧架(15),所述侧架(15)用于活动盒(10)前后移动的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烟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2)上开设有通槽二(17),所述活动盒(10)的下端开设有通槽一(16),所述通槽一(16)和通槽二(17)的位置均与端子连接座(13)上的触点相对应,在活动盒(10)放置在定位放置架(9)内部时,所述发热端子(7)的触点穿过通槽一(16)和通槽二(17)与端子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宏伟康杰
申请(专利权)人:高宏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