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40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息安全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线轴接板、金属保护体、翻转体、气密门、封盖、散热槽,线轴接板嵌入于金属保护体的左侧,翻转体设置于金属保护体的右侧表层并与线轴接板形成对向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由金属保护体进一步改进后,通过装载腔内置的两组硬盘区与信息主体区能有效的将信息主体与硬盘进行区分布置,使得提高零部件的识别度,提高后续的维护便利性,然后依靠边缘绝缘构件的第一、第二绝缘体能替代原有的金属面与信息主体、硬盘进行接触,防止信息主体与硬盘通电使用时受导电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电流泄露所造成的防护装置整体表层通电情况,从而能有效的解决因漏电情况所产生的无法在信息主体通电时对防护装置进行触碰的问题。触碰的问题。触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息安全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信息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信息安全防护装置可根据自身的全方位包裹特点来将电子信息组件以及硬盘进行定点保护,使之能防止外界的恶意撞击以及因离心力影响而导致的掉落情况所造成信息组件损坏情况,从而通过防护装置的加持下能有效的提高信息组件的数据完整性以及防止损坏而造成的信息数据丢失情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防护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防护装置为增强自身对信息系统组件的防护强度,其均采用高强度金属与之进行贴合固定防护,但金属通常存在相应的导电性,以至于信息系统组件通电使用时其表面与防护装置内层相贴合区域极易产生电流的大范围传导现象,从而因电流的大范围传导则会导致漏电现象的产生,使之无法在整体部件通电时对其进行触碰,从而降低了防护装置在信息系统组件通电时的使用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信息安全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线轴接板、金属保护体、翻转体、气密门、封盖、散热槽,所述线轴接板嵌入于金属保护体的左侧,所述翻转体设置于金属保护体的右侧表层并与线轴接板形成对向布置,所述气密门通过翻转体安装于金属保护体的右侧,所述封盖固定于金属保护体的上端,所述散热槽嵌入于封盖当中并与金属保护体内部相通。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保护体设有拼接槽、绝缘构件、装载腔、横向承载件、硬盘区、信息主体区,所述拼接槽嵌入于绝缘构件边缘,所述绝缘构件内层与装载腔相通,所述横向承载件固定于装载腔的上下区域,所述硬盘区与横向承载件相通,所述信息主体区设置于装载腔的中心部位并与硬盘区互不相通,所述绝缘构件通过边缘拼接槽与翻转体进行定位衔接;所述拼接槽在绝缘构件边缘一共设有四处,所述绝缘构件为长方形形状,所述装载腔为空心形态,所述横向承载件在装载腔上下端各设有一组,所述硬盘区面积小于信息主体区的面积,所述信息主体区位于装载腔的正中部位。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构件设有抗变形体、一号组合腔、适配槽、连接组件、拼接层、阻挡块、第一绝缘体、二号组合腔、第二绝缘体,所述抗变形体与一号组合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一号组合腔上端与适配槽相通,所述连接组件与适配槽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嵌入于拼接层当中并与阻挡块相贴合,所述阻挡块固定于拼接层的右侧边缘,所述第一绝缘体上下端通过拼接层与连接组件相连接并通过连接组件嵌入于一号组合腔内部并抗变形体相连接,所述二号组合腔与第一绝缘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绝缘体通过二号组合腔与第一绝缘体内层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装载腔互不相通;所述抗变形体为碳钢材质所制成,所述一号组合腔为空心形态,所述适配槽形状与连接组件为一致,
所述连接组件与拼接层之间存在相应的间隙,所述组装块为实心形态,所述第一绝缘体形状与一号组合腔为一致,所述第二绝缘体与第一绝缘体均为橡胶材质所制成。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设有平行板、滑块、基板、承重板、吸附层,所述平行板嵌入于滑块的侧端部位,所述基板焊接于滑块的上端,所述承重板与基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吸附层落入于承载板表层,所述平行板通过滑块埋入于拼接层内层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平行板为塑料制品,所述滑块与基板相互垂直,所述基板与承重板形状为一致并且承重板的吸附层为磁性材料所构成。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行板设有实心体、衔接框、插块、定位轴、辅助轮体,所述实心体外层与衔接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插块焊接于衔接框的两侧区域,所述定位轴嵌入于插块内部,所述辅助轮体设置于定位轴当中并将插块表层进行贯穿,所述插块通过定位轴的辅助轮体与滑块侧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实心体为长方形形状,所述衔接框设置于实心体的边缘,所述插块在衔接框两侧各设有一块,所述插块内置有多组定位轴与球体辅助轮体。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主体区设有装配件、分隔框、定位块、弹力轴、推板、空槽,所述装配件嵌入于分隔框两侧,所述定位块固定于分隔框的内侧,所述弹力轴与定位块相连接,所述推板通过弹力轴与定位块进行间距配合,所述空槽贯穿于分隔框内部区域并与推板相通,所述推板设置于装载腔的正中部位;所述装配件在分隔框两侧各设有一组,所述分隔框内部共设有两组定位块与弹力轴其形成对称分布,所述弹力轴为弹簧制品,所述推板长度与分隔框内部宽度相匹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板设有卡合端、实心板、融合层、抛光件,所述卡合端嵌入于实心板的正中表层区域,所述融合层设置于实心板的下端,所述抛光件通过融合层与实心板下层融为一体,所述实心板通过卡合端与弹力轴终端相连接;所述卡合端为长方形凹陷形态,所述实心板形状与融合层为一致,所述抛光件整体为抛平抛光形态其为长方形实心形态。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金属保护体进一步改进后,通过装载腔内置的两组硬盘区与信息主体区能有效的将信息主体与硬盘进行区分布置,使得提高零部件的识别度,提高后续的维护便利性,然后依靠边缘绝缘构件的第一、第二绝缘体能替代原有的金属面与信息主体、硬盘进行接触,防止信息主体与硬盘通电使用时受导电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电流泄露所造成的防护装置整体表层通电情况,从而能有效的解决因漏电情况所产生的无法在信息主体通电时对防护装置进行触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防护装置的使用安全系数以及保证了电能量的稳定输送效果。
[0011]2.本专利技术由连接组件进一步改进后,通过平行板与滑块的横向直线固定能有效的提高两组基板的承重板、吸附层与组合腔适配槽的拼接平行度,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高度不同产生的无法衔接而导致的卡死情况,进一步提高绝缘体与适配槽连接精度,然后通过平行板两侧的插块与辅助轮体能便于后续将滑块卸下进行逐一维护的效果,使部件的全方位均能够得到精确的维护特性。
[0012]3.本专利技术由信息主体区进一步改进后,通过装配件与分隔框的相互搭配下能有效的提高空槽等部件在装载腔当中的位置牢固性,然后依据内部弹力轴与推板的相互搭配下
能在信息主体装入空槽后利用信息主体的体积来推动推板与弹力轴从而达成扩大空槽的容积,从而可根据弹力轴与推板来调节空槽的尺寸,使之能与体积不同的信息主体进行相互衔接定位,提高信息主体区的适配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属于一种信息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属于一种金属保护体改进后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属于一种绝缘构件改进后分解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属于一种连接组件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属于一种平行板改进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属于一种信息主体区改进后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属于一种推板改进后分解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线轴接板

1、金属保护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安全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线轴接板(1)、金属保护体(2)、翻转体(3)、气密门(4)、封盖(5)、散热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轴接板(1)嵌入于金属保护体(2)的左侧,所述翻转体(3)设置于金属保护体(2)的右侧表层并与线轴接板(1)形成对向布置,所述气密门(4)通过翻转体(3)安装于金属保护体(2)的右侧,所述封盖(5)固定于金属保护体(2)的上端,所述散热槽(6)嵌入于封盖(5)当中并与金属保护体(2)内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护体(2)设有拼接槽(21)、绝缘构件(22)、装载腔(23)、横向承载件(24)、硬盘区(25)、信息主体区(26),所述拼接槽(21)嵌入于绝缘构件(22)边缘,所述绝缘构件(22)内层与装载腔(23)相通,所述横向承载件(24)固定于装载腔(23)的上下区域,所述硬盘区(25)与横向承载件(24)相通,所述信息主体区(26)设置于装载腔(23)的中心部位并与硬盘区(25)互不相通,所述绝缘构件(22)通过边缘拼接槽(21)与翻转体(3)进行定位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信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构件(22)设有抗变形体(221)、一号组合腔(222)、适配槽(223)、连接组件(224)、拼接层(225)、阻挡块(226)、第一绝缘体(227)、二号组合腔(228)、第二绝缘体(229),所述抗变形体(221)与一号组合腔(2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一号组合腔(222)上端与适配槽(223)相通,所述连接组件(224)与适配槽(223)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224)嵌入于拼接层(225)当中并与阻挡块(226)相贴合,所述阻挡块(226)固定于拼接层(225)的右侧边缘,所述第一绝缘体(227)上下端通过拼接层(225)与连接组件(224)相连接并通过连接组件(224)嵌入于一号组合腔(222)内部并抗变形体(221)相连接,所述二号组合腔(228)与第一绝缘体(22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绝缘体(229)通过二号组合腔(228)与第一绝缘体(227)内层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224)与装载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泉余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