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结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393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9
一种液冷结构及电子装置,液冷结构包括储液部、液冷部、冷凝器和回液通道。储液部具有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存液态的冷却介质。液冷部包括密封件和喷射件,密封件内形成第一密封腔,第一密封腔用于容置待冷却件,喷射件与储液腔连通,喷射件用于喷射冷却介质至待冷却件,使得冷却介质相变吸热。冷凝器与第一密封腔和储液腔连通,用于冷却第一密封腔内气态的冷却介质形成液态的冷却介质。回液通道连通第一密封腔和储液腔,用于传输第一密封腔内液态的冷却介质至储液腔。冷却介质喷射至待冷却件,通过相变的形式吸收待冷却件的热量形成液态冷却介质和气态冷却介质,无需特别控制第一密封腔内的压强。密封腔内的压强。密封腔内的压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结构及电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冷却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结构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服务器功率越来越高,服务器的发热量也明显增大,为了应对服务器的散热要求,液冷散热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服务器散热中。
[0003]通过液态的冷却介质接触服务器内的发热单元,可以对发热单元进行快速冷却。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驱动冷却介质在发热单元表面运动,才能快速带走热量。冷却介质的其中一种驱动形式为:控制冷却介质相变。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变潜热的形式吸收更多的热量,另一方面气态冷却介质可以自发远离发热单元,加速发热单元表面的冷却介质运动。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需要控制冷却介质的收集形态,以便于冷却介质的循环利用。比如,需要将发热单元设置在高压空间内,以便相变后的冷却介质在该空间内重新变回液态再实现回收再利用。将冷却介质限制在高压空间中需要耐高压且密封的容器,这种容器不仅不易制造,而且故障率较高,使得使用这种液冷散热的服务器需要经常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结构及电子装置,便于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部,具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态的冷却介质;液冷部,包括密封件和喷射件,所述密封件内形成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用于容置待冷却件,所述喷射件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喷射件用于喷射所述冷却介质至所述待冷却件,使得所述冷却介质相变吸热;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储液腔连通,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密封腔内气态的所述冷却介质形成液态的所述冷却介质;回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储液腔,用于传输所述第一密封腔内液态的所述冷却介质至所述储液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件包括喷淋板;所述喷淋板内形成喷淋腔,所述喷淋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喷淋板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孔,所述喷淋孔朝向对应的所述待冷却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件包括分流管路和多个喷淋头;所述分流管路包括主管路和多个支管路,所述多个支管路与所述主管路连通,所述主管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多个所述喷淋头与多个所述支管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喷淋头朝向对应的所述待冷却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结构还包括第一流体驱动件;所述第一流体驱动件一端连通所述储液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喷射件,用于驱动所述储液腔的液态的所述冷却介质传输至所述液冷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液腔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包括储液件和冷却件;所述储液腔设置于所述储液件内;所述冷却件与所述储液件连接,用于为所述储液件提供冷量。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晖张鑫烨冯晨曦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