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防生物附着无线光通信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下防生物附着无线光通信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水下科考、水下观测网及水下探测等方面发展迅速,传统的光纤通信和水声通信无法兼顾“高速率”和“机动性”,对水下高速通信手段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水下无线光通信具有高速率、低延迟、低功耗等特点,可以满足水下高速率无线传输需求;450nm~580nm蓝绿波段,在水下传输衰减相比其他波段小,因此深入开展蓝绿光在水下与物质相互作用特性非常有必要。然而,由于水下存在大量微生物和藻类生物,水下探测、观测及科考平台长期无人值守,长时间的水下工作使其被生物附着,而水下无线光通信设备为光学传感类设备,存在透明光学窗口,一但生物附着在光学窗口,就会造成设备通信链路的影响甚至中断,从而限制无线光通信设备在水下平台的推广和应用,现有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只能在水下短时间工作,防生物附着效果较差,无线光通信设备易受生物附着影响导致无法长时间在水下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防生物附着无线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光通信系统接收对端光信号,并判断对端光信号是否为激活信号;如果对端光信号为非激活信号,则不进行光通信,并且通过紫外灯(310)和雨刮器(410)去除光通信系统的附着物;如果对端光信号为激活信号,则关闭雨刮器(410)和紫外灯(310),光通信系统开始工作,进入步骤S2;S2、建立从对端到本端的通信链路和本端到对端通信链路,进行双向数据交互;S3、数据交互完成后,打开雨刮器(410)和紫外灯(310),直至下次接收到对端信号,返回步骤S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防生物附着无线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雨刮器(410)和紫外灯(310)均设置为间歇性工作,间歇性工作包括雨刮器(410)和紫外灯(310)同时工作,或者雨刮器(410)和紫外灯(310)分开工作。3.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水下防生物附着无线光通信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外壳、设置在密封外壳内的紫外模块(300)、通信模块(200)和核心处理模块(100),以及雨刮模块(400);所述紫外模块(300)和雨刮模块(400)用于消除通信模块(200)对应位置的生物附着;所述通信模块(200)用于接收对端光信号,对其进行初步处理后传至核心处理模块(100),根据核心处理模块(100)发出的信号,建立从对端到本端的通信链路和本端到对端通信链路,进行双向数据交互;所述核心处理模块(100)用于接收通信模块(200)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判断对端光信号是否为激活信号,根据判断结果发出信号控制通信模块(200)、紫外模块(300)和雨刮模块(400)的工作状态,与上位机进行交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防生物附着无线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200)包括信号发射单元(210)、信号接收单元(220)、信号处理单元(230)以及协同控制单元(240);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0)用于输出光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单元(220)用于接收对端光信号;信号处理单元(230)用于对对端光信号进行同步、放大、滤波处理,将其传输至协同控制单元(240);所述协同控制单元(240)用于将对端光信号传输至核心处理模块(100),同时控制信号发射单元(210)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防生物附着无线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聂文超,汪伟,常畅,韩笑天,谢小平,李广英,廖佩璇,郑运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