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9726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头部特征数据,基于所述头部特征数据生成头部虚拟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眼镜模型;基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调整所述第一眼镜模型,生成第二眼镜模型,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框、鼻托、镜腿分别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适配;确定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在所述镜片前倾角不在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时,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生成第三眼镜模型,所述第三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在所述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可以规范3D打印眼镜的定制流程和定制标准,提高3D打印眼镜的佩戴舒适度,提高用户对3D打印眼镜定制的用户体验。制的用户体验。制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眼镜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成对应的实物的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通过3D打印定制眼镜。
[0003]通过3D打印定制眼镜的流程通常包括:根据用户头部特征数据建立用户头部的虚拟三维模型;由用户选定符合个人喜好款式的眼镜初始三维数字模型;调整用户选定的眼镜初始三维数字模型,使之适配于用户头部的虚拟三维模型,从而得到定制眼镜。
[0004]一般的,调整用户选定的眼镜初始三维数字模型的操作由设计师手动完成。由于不同的设计师手动调整初始三维数字模型使之适配于用户头部的虚拟三维模型的适配标准不一致,无法准确衡量适配的效果。这就使得最终定制生产的眼镜佩戴舒适度存在不确定性。经常用户在拿到定制的眼镜后经过亲身佩戴体验后,还需要对桩头、鼻托、镜腿等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后期的调整使眼镜佩戴舒适度提高,从而影响了3D打印定制眼镜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如何提高3D打印定制眼镜的用户体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和电子设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6]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眼镜模型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0008]获取用户头部特征数据,基于所述头部特征数据生成头部虚拟三维模型;
[0009]确定第一眼镜模型;
[0010]基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调整所述第一眼镜模型,生成第二眼镜模型,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框、鼻托、镜腿分别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适配;
[0011]确定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
[0012]在所述镜片前倾角不在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时,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生成第三眼镜模型,所述第三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在所述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先生成镜框、鼻托和镜腿均能与头部虚拟三维模型适配的第二眼镜模型,在第二眼镜模型的基础上调整镜片前倾角以获得用于进行3D打印的第三眼镜模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可以规范3D打印眼镜的定制流程和定制标准,提高3D打印眼镜的佩戴舒适度,提高用户对3D打印眼镜定制的用户体验。
[00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调整所述第一眼镜模型,生成第二眼镜模型,包括:
[0015]确定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中的特征点,以及,眼睛、鼻子和耳朵的形状和位置;
[0016]基于所述特征点确定与眼镜参数相关的特征点间距;
[0017]基于所述特征点间距,以及,眼睛、鼻子和耳朵的形状和位置,调整所述第一眼镜模型的参数,以生成所述第二眼镜模型。
[00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包括:
[0019]测量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一距离值为所述第二眼镜模型同侧的铰链中心点到镜腿弯点的间距;
[0020]测量第二距离值,所述第二距离值为所述第二眼镜模型同侧的鼻托中心点到镜片水平中心线的间距;
[0021]测量第三距离值,所述第三距离值为所述第二眼镜模型同侧的桩头中心点到镜片水平中心线的间距;
[0022]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三距离值确定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
[002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镜片前倾角不在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时,所述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包括:
[0024]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桩头的位置和角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和/或,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鼻托的位置和角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002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眼镜模型的镜框、鼻托、镜腿分别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适配。
[002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眼镜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27]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获取第三眼镜模型;
[0028]对所述第三眼镜模型执行切片分层处理得到至少一层切片层图像数据;
[0029]基于所述切片层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层打印数据;
[0030]基于所述层打印数据进行三维打印得到眼镜的层,逐层打印叠加得到眼镜。
[0031]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32]模型建立模块,其用于获取用户头部特征数据,基于所述头部特征数据生成头部虚拟三维模型;
[0033]模型选取模块,其用于确定第一眼镜模型;
[0034]模型适配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调整所述第一眼镜模型,生成第二眼镜模型,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框、鼻托、镜腿分别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适配;
[0035]模型调整模块,其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在所述镜片前倾角不在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时,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生成第三眼镜模型,所述第三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在所述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
[0036]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眼镜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37]模型建立模块,其用于获取用户头部特征数据,基于所述头部特征数据生成头部虚拟三维模型;
[0038]模型选取模块,其用于确定第一眼镜模型;
[0039]模型适配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调整所述第一眼镜模型,生成第二眼镜模型,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框、鼻托、镜腿分别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适配;
[0040]模型调整模块,其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在所述镜片前倾角不在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时,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生成第三眼镜模型,所述第三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在所述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
[0041]模型切片模块,其用于对所述第三眼镜模型执行切片分层处理得到至少一层切片层图像数据;
[0042]数据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切片层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层打印数据;
[0043]模型打印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层打印数据进行三维打印得到眼镜的层,逐层打印叠加得到眼镜。
[0044]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0045]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46]图1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0047]图2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方法生成的头部虚拟三维模型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镜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头部特征数据,基于所述头部特征数据生成头部虚拟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眼镜模型;基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调整所述第一眼镜模型,生成第二眼镜模型,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框、鼻托、镜腿分别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适配;确定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在所述镜片前倾角不在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时,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生成第三眼镜模型,所述第三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在所述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调整所述第一眼镜模型,生成第二眼镜模型,包括:确定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中的特征点;以及,眼睛、鼻子和耳朵的形状和位置;基于所述特征点确定与眼镜参数相关的特征点间距;基于所述特征点间距,以及,眼睛、鼻子和耳朵的形状和位置调整所述第一眼镜模型的参数,以生成所述第二眼镜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包括:测量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一距离值为所述第二眼镜模型同侧的铰链中心点到镜腿弯点的间距;测量第二距离值,所述第二距离值为所述第二眼镜模型同侧的鼻托中心点到镜片水平中心线的间距;测量第三距离值,所述第三距离值为所述第二眼镜模型同侧的桩头中心点到镜片水平中心线的间距;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三距离值确定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镜片前倾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镜片前倾角不在预设的角度阈值区间内时,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包括: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桩头的位置和角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和/或,调整所述第二眼镜模型的鼻托的位置和角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眼镜模型的镜框、鼻托、镜腿分别与所述头部虚拟三维模型适配。6.一种眼镜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取第三眼镜模型;对所述第三眼镜模型执行切片分层处理得到至少一层切片层图像数据;基于所述切片层图像数据进行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庆菲江建好唐显蒙方友森简寒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赛纳视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