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方位信息提高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勘探
,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方位信息提高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勘探中,地下介质非均质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非均质性特征,砂体展布、连通程度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等差异,引起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畸变,从而,严重降低了常规速度建模的精度。
[0003]速度建模的精度直接影响地震成像质量,速度分析与建模是保证通过地震成像获取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地震剖面的关键技术。目前较先进的速度建模技术是基于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技术。由于地震波在不同方向传播的过程中受地质条件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而常规速度建模时,其假设每个成像点的速度是唯一的,而忽略了地震波在不同方向传播过程中经过不同地质体造成的射线路径变化。这种假定减弱了不同方位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有利于深度域速度模型的有效建立,但是,该方法建立的深度
‑
速度模型会降低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精度,不利于深度偏移准确成像。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方位信息提高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地表高程面文本文件和常规叠前系列处理后的炮集数据,对炮集数据进行提高信噪比处理,得到道集;S2、建立深度域初始速度模型;S3、对步骤S2中的深度域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对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进行提高信噪比处理,再对提高信噪比后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进行剖面扫描求取倾角、方位角和品质因子;S4、利用步骤S2中的深度域初始速度模型对步骤S1得到的道集的目标点进行束偏移处理,输出反射角道集;S5、对目标点的反射角道集进行提高信噪比和能量调整处理,再在提高信噪比和调整能量后的反射角道集上拾取方位剩余深度差;S6、对拾取的方位剩余深度差,加入步骤S3中求取的倾角、方位角信息进行约束,再进行射线追踪,获得射线追踪后的方位剩余深度差;S7、对获得射线追踪后的方位剩余深度差进行速度反演处理,得到新速度及速度更新量;S8、对步骤S7得到的新速度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更新后的最终速度;S9、利用步骤S8的最终速度对步骤S1的提高信噪比后的炮集数据进行深度偏移处理,得到反射角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判断反射角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是否拉平,若没有拉平,则用步骤S8得到的更新后的最终速度替代步骤S2中沿层和垂向速度迭代后的速度,进行迭代更新,重复步骤S3
‑
S9,直至反射角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拉平,得到精度提高后的速度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方位信息提高速度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学娟,李道善,吕永昌,耿辉,史云燕,王克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