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螺旋砂水分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市政工程螺旋砂水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市政工程领域的给水、排水工艺中含有少量的不同规格的砂粒,这些砂粒会影响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以及影响后续工艺设备的寿命,因此需要采用砂水分离器对砂和水进行分离。砂水混合液从上端进入到砂水分离器的水箱,,密度较大的砂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沉降在倾斜的U型槽底,U型槽中的螺旋带动槽底的砂粒沿着倾斜的螺旋轴线方向向上移动,离开液面后,继续上移一段距离,砂粒中的水逐渐流回水箱中,脱离水的砂粒运行到出料口时,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盛砂容器中。经过沉淀的上清液由排水口排出。现有技术中的螺旋砂水分离器分离效率比较低,通常体现在:
[0003]1.螺旋砂水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与水箱的高度有关,水箱高度越大,砂粒有比较充分的自由沉降时间,砂粒沉降在底部的数量较多。通常水箱的高度按分离粒径大于等于0.2mm进行设计,如果需要分离粒径小于0.2mm砂粒,则需要很大的水箱高度,以满足相应的沉降时间。
[0004]2.设备的进水直接从上部进入,流体比较集中,对上浮的液体冲击力比较大,降低了分离效率。同时对已经下沉的砂粒产生扰动,直接影响沉淀效果,使一部分的砂粒上浮随上清液从出水口流出,从而使分离效果降低。
[0005]3.受结构和流体流动方式的限制,通常只能分离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砂粒,而对于粒径小于0.2mm的砂粒基本没有分离功能,从而影响后续工艺的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r/>[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螺旋砂水分离方法,减少进入水箱的砂粒数量,有效提高砂水分离效率。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螺旋砂水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0)将加压后的砂水混合液从第一砂水分离组件的进口输入第一砂水分离组件中,第一砂水分离组件对砂水混合液进行初次砂水分离,将分离出的砂粒截留在第一砂水分离组件中,分离后的砂水混合液从第一砂水分离组件的不同高度和不同方向进入水箱中;砂水混合液进入水箱后进行二次砂水分离,分离出的砂粒落入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中,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将砂粒排出水箱外。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0)具体包括:
[0010]步骤101)关闭阀门,将加压后的砂水混合液从第一砂水分离组件的进口输入第一砂水分离组件中,使得第一砂水分离组件内形成压力;到达内分离筒的滤网结构的砂水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向外流动,砂水混合液中的粒径大于内分离筒孔眼直径的砂粒被内分离筒截留,砂水混合液穿过内分离筒的滤孔网眼进入分离腔中;进入分离腔中的砂水混合
液在压力作用下继续向外流动,砂水混合液中的粒径大于外分离筒孔眼直径的砂粒被外分离筒截留,砂水混合液穿过外分离筒的滤网孔眼进入水箱中,在水箱的不同深度形成向四周均匀喷射的细密高速流体;内分离筒中的砂粒以及分离腔中的砂粒向下落入出砂管中;水箱内砂水混合液中的砂粒沉淀后进入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中,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将砂粒排出水箱外。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0)还包括:
[0012]经过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执行步骤102);
[0013]步骤102)打开阀门,停止向第一砂水分离组件中输入砂水混合液,出砂管中的砂粒在大气压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进入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中,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将砂粒排出水箱外;经过第二预设时间段后,执行步骤101)。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0)还包括:
[0015]经过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执行步骤102);
[0016]步骤102)打开阀门,继续向第一砂水分离组件中输入加压后的砂水混合液,加压后的砂水混合液进入内分离筒中后,大部分砂水混合液向下流动而进入出砂管,将内分离筒内的砂粒和出砂管中的砂粒冲入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中,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将砂粒排出水箱外;经过第二预设时间段后,执行步骤101)。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01)中,砂水混合液从进口进入内分离筒,向下流动到第二螺旋片后,一部分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向外流动,一部分混合液沿第二螺旋片的螺旋面向下流动,还有一部分混合液从第二螺旋片的滤网孔眼中向下流动;内分离筒的滤网筒壁对向外流动的混合液进行砂水分离;粒径大于内分离筒的孔眼直径的砂粒被内分离筒截留在第二螺旋片的上下螺旋之间,粒径小于内分离筒的孔眼直径的大部分砂粒随流体穿过内分离筒的孔眼进入到分离腔中;顺着第二螺旋片的螺旋面向下流动以及从第二螺旋片的滤网孔眼向下流动的混合液,在向下过程中带着被内分离筒的滤网筒壁分离的粒径大于内分离筒的孔眼直径的砂粒,以及少部分粒径小于内分离筒的孔眼直径的砂粒向下移动,同时在压力作用下不断向外流动;最终,所有粒径大于内分离筒孔眼直径的砂粒和少部分粒径小于内分离筒孔眼直径的砂粒均下沉至内分离筒底部,继而落入出砂管中。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01)中,混合液从内分离筒的不同高度进入分离腔后,一部分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向外流动,一部分混合液沿第三螺旋片的螺旋面向下流动,还有一部分混合液从第三螺旋片的滤网孔眼中向下流动;外分离筒的滤网筒壁对向外流动的混合液进行砂水分离;粒径大于外分离筒孔眼直径的砂粒被外分离筒截留在第三螺旋片的上下螺旋之间,粒径小于外分离筒孔眼直径的大部分砂粒随流体穿过外分离筒的孔眼进入到水箱中;顺着第三螺旋片的螺旋面向下流动、从第三螺旋片的滤网孔眼向下流动的混合液以及从内分离筒喷入的液体,在向下流动过程中带着被外分离筒的滤网筒壁分离的粒径大于外分离筒的孔眼直径的砂粒,以及少部分粒径小于外分离筒的孔眼直径的砂粒向下移动,同时在压力作用下不断向外流动;最终,所有粒径大于外分离筒孔眼直径的砂粒和少部分粒径小于外分离筒孔眼直径的砂粒均下沉至分离腔底部,继而落入出砂管中。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01)中,砂水混合液从外分离筒向四
周均匀喷射到水箱中,然后从各高度、各方向平缓向下移动,对水箱内水体中的砂粒产生持续向下的力作用;对于做加速下落和匀速下落的砂粒,受到持续向下的力作用后加速下落;对于悬浮状态的砂粒,受到持续向下的力作用后向下移动;对于上浮状态的砂粒,受到持续向下的力作用后,增加下落的概率。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01)还包括:
[0021]当水箱中的上清液上流到沉淀管时,沉淀管对上清液进行进一步的沉淀,经沉淀管分离后的清液从水箱的出口流出,沉淀后的砂粒在从外分离筒喷出的水流带动下向下运动落入集砂槽中。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01)中,水箱内下落的砂粒,部分砂粒直接落入集砂槽下段的槽口中,部分砂粒落在集砂槽中上段的盖板上,沿盖板下滑到集砂槽的下半段槽口内。
[0023]作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螺旋砂水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将加压后的砂水混合液从第一砂水分离组件的进口(71)输入第一砂水分离组件(7)中,第一砂水分离组件(7)对砂水混合液进行初次砂水分离,将分离出的砂粒截留在第一砂水分离组件中,分离后的砂水混合液从第一砂水分离组件的不同高度和不同方向进入水箱中;砂水混合液进入水箱后进行二次砂水分离,分离出的砂粒落入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中,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将砂粒排出水箱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工程的螺旋砂水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具体包括:步骤101)关闭阀门(9),将加压后的砂水混合液从第一砂水分离组件的进口(71)输入第一砂水分离组件(7)中,使得第一砂水分离组件内形成压力;到达内分离筒的滤网结构的砂水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向外流动,砂水混合液中的粒径大于内分离筒孔眼直径的砂粒被内分离筒截留,砂水混合液穿过内分离筒的滤孔网眼进入分离腔中;进入分离腔中的砂水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继续向外流动,砂水混合液中的粒径大于外分离筒孔眼直径的砂粒被外分离筒截留,砂水混合液穿过外分离筒的滤网孔眼进入水箱中,在水箱的不同深度形成向四周均匀喷射的细密高速流体;内分离筒中的砂粒以及分离腔中的砂粒向下落入出砂管(77)中;水箱内砂水混合液中的砂粒沉淀后进入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中,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将砂粒排出水箱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市政工程的螺旋砂水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还包括:经过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执行步骤102);步骤102)打开阀门(9),停止向第一砂水分离组件(7)中输入砂水混合液,出砂管(77)中的砂粒在大气压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进入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中,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将砂粒排出水箱外;经过第二预设时间段后,执行步骤10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市政工程的螺旋砂水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还包括:经过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执行步骤102);步骤102)打开阀门(9),继续向第一砂水分离组件(7)中输入加压后的砂水混合液,加压后的砂水混合液进入内分离筒(76)中后,大部分砂水混合液向下流动而进入出砂管,将内分离筒内的砂粒和出砂管(77)中的砂粒冲入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中,螺旋式砂水分离组件将砂粒排出水箱外;经过第二预设时间段后,执行步骤10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市政工程的螺旋砂水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1)中,砂水混合液从进口(71)进入内分离筒(76),向下流动到第二螺旋片后,一部分混合液在压力作用下向外流动,一部分混合液沿第二螺旋片的螺旋面向下流动,还有一部分混合液从第二螺旋片的滤网孔眼中向下流动;内分离筒的滤网筒壁对向外流动的混合液进行砂水分离;粒径大于内分离筒的孔眼直径的砂粒被内分离筒截留在第二螺旋片的上下螺旋之间,粒径小于内分离筒的孔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朱超云,胡虹,李冰峰,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