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存折自动断线装置,解决了现有人工断线方式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以及与全自动缝纫机配合的自动断线装置无法适应手工续纸的技术问题。包括断线装置,其还固定在缝纫机工作平台前方的支持架、依次设置在支持架上且轴距为L的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以及传动装置,支持架上设置有刀片伸出口,刀片伸出口设置在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的中间。具有切断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存折生产过程中切断连接存折间连线的自动断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存折生产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在存折折页处缝线。国内目前存折生产企业中, 主要是用手工高速缝纫机来完成此项工序,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 是连续缝线的,即两张缝好线的存折之间有一段线连接,缝纫机不停机,缝出的存折如图1 所示。最终的存折产品需要一张和一张分开,即需要把连接两张存折9的连线4断开。在 实际生产中,专门还需要一个人拿刀片或剪刀8把连线4处一张张割开剪开的,所以每台手 工高速缝纫机需要两人,一人缝线一人割线,这样劳动强度大、手工割线速度慢、浪费人力、 生产效率也不高。 现有的日本产自动断线装置是应用在全自动缝纫机上,由于缝纫机自动向机头供 应存折,所以相邻两张存折间的连线长度不变,且存折的运动速度恒定,方便后续的自动断 线装置按照与缝纫机相同的速度来断线。但是,手工高速缝纫机是采用人工续纸,所以各张 存折间的连线长短不一,有时甚至会出现将两张存折缝到一起的现象。该自动断线装置要 求两张存折的连线长度相对稳定,所以无法在手工高速缝纫机上应用。 所以需要一种既简单又经济,并且可以和手工高速缝纫机配合使用的存折自动断 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存折自动断线装置,其解决了现有人工断线方式生 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以及与全自动缝纫机配合的自动断线装置无法适应手工续纸的 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种存折自动断线装置,包括断线装置,其特殊之处是其还固定在缝纫机工作平 台前方的支持架、依次设置在支持架上且轴距为L的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以及传动装 置,所述支持架上设置有刀片伸出口,所述刀片伸出口设置在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的 中间;所述前压纸轮组包括前上压轮和前下压轮,所述后压纸轮组包括后上压轮和后下压 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同轴固连的第一主动带轮、与后下压轮同轴固连的第一 被动带轮和第二主动带轮、与前下压轮同轴固连的第二被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第 一被动带轮通过第一同步齿形带连接,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被动带轮通过第二同步齿 形带连接。 上述断线装置为设置在刀片伸出口处的旋转切断刀架,所述旋转切断刀架包括与 存折缝线方向垂直的中心轴、可绕中心轴回转且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刀架、分别固定在三 角形刀架的三个侧面上的三个刀片夹以及分别被三个刀片夹夹紧的三个刀片;所述三个刀 片的刀刃均向外伸出刀架且与刀架轴之间的夹角为e ;所述刀片夹的顶部设置有比刀刃高的刀片夹触头;所述任一刀片的刀刃转动到最高位置时均伸出刀片伸出口且刀刃与缝线 接触点到支持架工作台面的高度为H。 上述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的轴距L为160 180mm ;所述前下压轮的线速度 为缝线速度的1. 1 1. 3倍;所述后下压轮的线速度为前下压轮线速度的1. 8 2. 2倍。 上述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的轴距L为170mm ;所述前下压轮的线速度为缝线 速度的1. 2倍;所述后下压轮的线速度为前下压轮线速度的2倍。 上述前下压轮和后下压轮的直径为60mm,所述同步齿形带带型为XL型,其节距为 5. 08mm,所述第一主动带轮的齿数为18,第一被动带轮的齿数为24,第二主动带轮的齿数 为12,第二被动带轮的齿数为24。 上述任一刀片的刀刃转动到最高位置时与缝线接触点到支持架工作台面的高度H 为12 14mm。 上述任一刀片的刀刃转动到最高位置时与缝线接触点到支持架工作台面的高度H 为13mm。 上述三个刀片的刀刃与刀架轴之间的夹角e为30 50° 。 上述三个刀片的刀刃与刀架轴之间的夹角9为45° 。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 1、本技术采用刀片切断紧绷状态下的连线的断线方式,切断率在99%左右。 2、本技术采用纯机械式的被动旋转切割运动,可以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能 满足大批量长时间不间断生产需求。 3、本技术断线装置和手工高速缝纫机实现了机电分离,方便后期的维修、更 换、搬迁。 4、本技术只要两张存折之间有间隙就可以顺利完成切断工作,对手工续纸的 要求降低了很多,增强了实用性。 5、本技术采用分体式结构的连接形式、实现统一控制和机械动作的独立性, 所以可用定转速电机代替调速电机,方便调节。 6、本技术的应用使缝纫机工序由双人配合操作变为单人独立完成。 7、本技术可对刀架高度和压纸轮压力大小进行调节,能适应不同大小和厚度的存折,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存折折页处的缝线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自动断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自动断线装置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自动断线装置的旋转切断刀架的转动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自动断线装置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自动断线装置的旋转切断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l-中心轴,2-固定螺丝,3-刀片,4-连线,5-旋转切断刀架,6-刀片夹,7-刀片夹触头,S-剪刀,9_存折,10-缝纫机工作台,11-缝纫机机头,12-缝纫机针,13-电机,15-后上压轮,16-后下压轮,17-第一同步齿形带,18-支持架,19-第二同步齿形带,20-刀片伸出口 , 21-前上压轮,22-前下压轮,31-第一主动带轮,32-第一被动带轮, 33-第二主动带轮,34-第二被动带轮,F-绷紧力,T-切割力。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存折自动断线装置包括断线装置、固定在缝纫机工作平台前方的支持架、依次设置在支持架上且轴距L为160 180mm的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以及传动装置,支持架上设置有刀片伸出口,刀片伸出口设置在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的中间;前压纸轮组包括前上压轮和前下压轮,后压纸轮组包括后上压轮和后下压轮;传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同轴固连的第一主动带轮、与后下压轮同轴固连的第一被动带轮和第二主动带轮、与前下压轮同轴固连的第二被动带轮,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被动带轮通过第一同步齿形带连接,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被动带轮通过第二同步齿形带连接;断线装置为设置在刀片伸出口处的旋转切断刀架,旋转切断刀架包括与存折缝线方向垂直的中心轴、可绕中心轴回转且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刀架、分别固定在三角形刀架的三个侧面上的三个刀片夹以及分别被三个刀片夹夹紧的三个刀片;三个刀片的刀刃均向外伸出刀架且与刀架轴之间的夹角9为30 50° ,较佳夹角9为45° ;刀片夹的顶部设置有比刀刃高的刀片夹触头;任一刀片的刀刃转动到最高位置时均伸出刀片伸出口且刀刃与缝线接触点到支持架工作台面的高度为H。前下压轮的线速度为缝线速度的1. 1 1. 3倍,一般取1. 2倍;后下压轮的线速度为前下压轮线速度的1. 8 2. 2倍, 一般取2倍。 本技术工作原理 为了实现可靠有效地割断连线,同时保证产品质量,自动断线装置必须满足三个 基本条件1、为了将连线稳定可靠割断,刀片割线的时候连线必须要有一定的绷紧力;2、 为了确保缝线质量,绷紧力F要小于连线的拉断力,也就是保证连线是割断而不是拉断的, 同时,在确保割断的条件下,绷紧力要越小越好。3、如图3、图4所示,为了保证切割的顺利 进行,刀架要升出一定的高度,同时,刀架高度太高又会影响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存折自动断线装置,包括断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固定在缝纫机工作平台前方的支持架、依次设置在支持架上且轴距为L的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以及传动装置,所述支持架上设置有刀片伸出口,所述刀片伸出口设置在前压纸轮组和后压纸轮组的中间;所述前压纸轮组包括前上压轮和前下压轮,所述后压纸轮组包括后上压轮和后下压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同轴固连的第一主动带轮、与后下压轮同轴固连的第一被动带轮和第二主动带轮、与前下压轮同轴固连的第二被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被动带轮通过第一同步齿形带连接,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被动带轮通过第二同步齿形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正印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