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7092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输入复合无纺布,所述复合无纺布包括上纤维层、下纤维层及夹持于上纤维层与下纤维层之间的中间纤维层,使得下纤维层贴合于第一吸附机构上,使得上纤维层背向第一吸附机构;步骤二,利用第一施加机构喷洒第一高分子颗粒,并利用第一吸附机构进行吸附,而后输入上层无纺布进行覆盖;步骤三,复合无纺布与上层无纺布的复合体输出至第二吸附机构上,实现复合体的翻转,使得复合无纺布的上纤维层贴合于第二吸附机构上;步骤四,利用第二施加机构喷洒第二高分子颗粒,并利用第二吸附机构进行吸附,而后输入下层无纺布进行覆盖;步骤五,输出。输出。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而在一次性卫生用品中,蓬松无纺布的应用则十分广泛,最主要的应用是芯体的成型。在芯体成型时,蓬松无纺布主要用于对吸水高分子的承载与嵌入。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1512338U公开的一种蓬松无纺布复合芯体,由第一覆盖层、热熔胶层、第一高吸水性树脂层、高蓬松无纺布层、第二高吸水性树脂层、热熔胶层、第二覆盖层由上至下连接而成,所述高蓬松无纺布层由表层、底层以及位于所述表层、底层之间的中间层构成,所述表层、底层均为长纤维网层,所述中间层为混合纤维网层或绒毛浆纤维网层,并与相邻的所述底层、表层连接为一体。所述混合纤维网层以热熔性超细短纤维网为骨架结构,在所述热熔性超细短纤维网内固定结合有绒毛浆纤维。所述长纤维网层是粗旦纤维网层,在所述粗旦纤维网层内纤维大小为3.0

10.0D、长度为38

51mm。
[0003]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蓬松布上层纤维与下层纤维都会使用粗旦纤维,这种蓬松布孔隙大,使产品容易变形,这会导致在吸气的状态下高分子在运行中会有流失的现象,高分子减少,会有吸收效果不佳的现象,应用在产品上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产生产品的质量发生改变,导致降低了芯体的吸收性和扩散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利用蓬松无纺布制成吸收芯时,容易导致高分子流失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输入复合无纺布,所述复合无纺布包括上纤维层、下纤维层及夹持于上纤维层与下纤维层之间的中间纤维层,使得下纤维层贴合于第一吸附机构上,使得上纤维层背向第一吸附机构;
[0007]步骤二,利用第一施加机构喷洒第一高分子颗粒,并利用第一吸附机构进行吸附,而后输入上层无纺布进行覆盖;
[0008]步骤三,复合无纺布与上层无纺布的复合体输出至第二吸附机构上,实现复合体的翻转,使得复合无纺布的上纤维层贴合于第二吸附机构上;
[0009]步骤四,利用第二施加机构喷洒第二高分子颗粒,并利用第二吸附机构进行吸附,而后输入下层无纺布进行覆盖;
[0010]步骤五,输出。
[0011]进一步的,上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利用第一喷胶装置喷胶的方式实现粘合,和/或下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利用第二喷胶装置喷胶的方式实现粘合。
[0012]进一步的,复合无纺布在输入时,对复合无纺布进行进料控制,控制方法包括:
[0013]第一步,利用输入机构输入复合无纺布,所述复合无纺布包括上层纤维层、中间纤维层、下层纤维层;
[0014]第二步,经过一拉伸机构进行拉伸,所述拉伸机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小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速度差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进行拉伸;
[0015]第三步,将拉伸后的复合无纺布输出至后续工序。
[0016]进一步的,进行拉伸时,沿输入方向拉伸,实现输出的复合无纺布的单位长度拉伸2%

10%。
[0017]进一步的,沿输入方向拉伸时或沿输入方向拉伸后,再沿复合无纺布的宽度方向进行拉伸,实现输出的复合无纺布的宽度拉伸0%

5%。
[0018]进一步的,宽度方向的拉伸通过至少一个宽度拉伸辊组实现,定义复合无纺布沿宽度方向具有中间线、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宽度拉伸辊组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倾斜辊及第二倾斜辊,所述第一倾斜辊包括第一大径端及与第一大径端相对的第一小径端,所述第一小径端超出第一侧边,所述第一大径端由第一侧边延伸超过中间线,所述第二倾斜辊包括第二大径端及与第二大径端相对的第二小径端,所述第二小径端超出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大径端由第二侧边延伸超过中间线。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大径端与第一小径端的比值为(3

5):2,所述第二倾斜辊的结构与第一倾斜辊的结构相同。
[0020]进一步的,步骤二或步骤四或步骤六之后设置有振荡步骤,利用振荡装置来实现高分子颗粒与复合无纺布的有效稳定。
[0021]进一步的,所述振荡装置包括上振荡板与下振荡板,所述上振荡板与下振荡板的间距为多层吸收芯厚度的90

95%。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机构和/或第二吸附机构为吸附模轮,第一吸附机构与第二吸附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上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绕经第一吸附机构后呈S形绕经第二吸附机构。
[0023]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方案中,采用了第一吸附机构与第二吸附机构,利用两个吸附机构分别与第一施加机构、第二施加机构配合,实现吸附,其目的并不仅仅是对无纺布的吸附,主要的是实现对高分子颗粒的吸附,从而实现高分子颗粒在施加过程中就快速地进入到复合无纺布的上纤维层、下纤维层内。
[0025]其中,第一吸附机构与第二吸附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就是为了实现复合无纺布的上侧面与下侧面在第一施加机构至第二施加机构时实现翻转。当然,翻转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的,如利用多个倾斜辊来实现物料的翻转,而且也不仅仅使用吸附模轮来实现,也可以利用网毯等其他结构来实现。
[0026]利用两个吸附模轮其主要优点在可以使得稳定性大大提高,可以实现效率的大大提高,从而有效减少高分子颗粒的流失,提高吸收芯的质量,提高其吸收效率。
[0027]2、第一喷胶装置主要用于实现上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的粘合,第二喷胶装置主要用于实现下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的粘合,而次要的,则可以实现高分子颗粒的暂时固
定。高分子颗粒在喷洒时,有负压的吸引后,可以较好地实现施加,但是仍然有较少部分的高分子颗粒与复合无纺布碰撞后会有较大的跳动、位移,这个时候对于喷洒的均匀性及有效性都是有问题的,而在复合无纺布上涂覆了胶水之后,就可以较好地改善这一问题。
[0028]3、所述拉伸机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小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速度差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进行拉伸。由于复合无纺布是具有孔隙的,该孔隙是为了实现高分子颗粒的存储,如果孔隙太大,高分子颗粒在其中就会有较大的跑动,甚至聚集,这对于吸收芯的吸收均匀性是不利的,甚至进入后的高分子颗粒在振动或长期平放时,部分高分子颗粒又会跑到复合无纺布与上层无纺布或下层无纺布接触的表面上来。而孔隙太小,则不利于高分子颗粒的进入,使得高分子颗粒更多地聚集在复合无纺布的表面,也是不利的。而通过拉伸,可以使得复合无纺布的孔隙变大,从而有利于高分子颗粒的进入,而在吸收芯成型之后,可以将这种拉伸状态恢复,从而使得高分子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输入复合无纺布,所述复合无纺布包括上纤维层、下纤维层及夹持于上纤维层与下纤维层之间的中间纤维层,使得下纤维层贴合于第一吸附机构上,使得上纤维层背向第一吸附机构;步骤二,利用第一施加机构喷洒第一高分子颗粒,并利用第一吸附机构进行吸附,而后输入上层无纺布进行覆盖;步骤三,复合无纺布与上层无纺布的复合体输出至第二吸附机构上,实现复合体的翻转,使得复合无纺布的上纤维层贴合于第二吸附机构上;步骤四,利用第二施加机构喷洒第二高分子颗粒,并利用第二吸附机构进行吸附,而后输入下层无纺布进行覆盖;步骤五,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利用第一喷胶装置喷胶的方式实现粘合,和/或下层无纺布与复合无纺布利用第二喷胶装置喷胶的方式实现粘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无纺布在输入时,对复合无纺布进行进料控制,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步,利用输入机构输入复合无纺布,所述复合无纺布包括上层纤维层、中间纤维层、下层纤维层;第二步,经过一拉伸机构进行拉伸,所述拉伸机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小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速度差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进行拉伸;第三步,将拉伸后的复合无纺布输出至后续工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拉伸时,沿输入方向拉伸,实现输出的复合无纺布的单位长度拉伸2%

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吸收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笛高奇晖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