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701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减震器的适航要求;根据适航要求和预设运行环境工况进行减震器外载荷计算,确定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减振方式相关数据包括减震数据和减震零部件;根据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构建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扩展层和应用层;扩展层用于存储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对应的标识索引;应用层用于根据标识索引更新模型配置;根据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进行适航验证,确定减震器适航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结构化减震器适航要求,提高减震器适航性。高减震器适航性。高减震器适航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三维数模作为唯一的制造依据已经成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主流模式。三维数模定义的主要方法是基于模型的工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MBD是一个用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来表达完整产品定义信息的方法体。它可以充分利用三维模型的表现力,是一种更便于用户理解且更具效率的产品信息定义方法。航空制造业领域利用MBD技术在三维实体模型上附加了产品的尺寸、公差和工艺等各种制造语义信息,使得产品的MBD模型作为单一数据源支持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然而这种产品定义方式并没有完全将产品适航所需的信息包含在MBD数据集中,不利于适航性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0003]减震器用于吸收通航飞机着陆和滑行时的撞击能,是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零部件。减震器的适航性设计包括确定减震器的适航要求,以适航要求驱动减震器的设计、制造和维修,并通过符合性验证工作来表明对适航要求的符合性。这个过程需要减震器研制方构建一个能清晰定义减震器适航要求、展现减震器适航性设计与验证过程的模型来支持研制方和适航当局双方的适航活动,以确保通航飞机起落架减震器成功完成适航性设计。
[0004]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性设计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复杂设计过程,包括适航规章条款、工业标准、设计手册及经验知识等的综合应用。特别地,减震器的适航要求散布于民用航空规章(CCAR)、咨询通告(AC)、技术标准规定(CTSO)、工业标准(ASTM、SAE)等的部分内容中。设计人员需要检索、调用、合并相应的标准文档内容才能形成完整的减震器适航性设计与验证要求。这种以标准文档的适航信息应用方式割裂了减震器三维数模与适航信息的关联关系,不仅显著降低了设计效率、增大了设计错误风险,还严重阻碍了适航当局人员与设计人员的信息交流。此外,通过适航审定的减震器适航性设计案例是通航制造商智力资源的结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便于制造商知识积累和重用的适航性设计案例表示也具有重要意义。MBD技术强大的参数化建模、信息集成与表现能力,使得减震器适航要求与三维数模融合、逐步诱导完成减震器适航性设计,并形成易于展示和重用的适航性设计案例成为可能。
[0005]综上所述,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性设计存在如下问题:1)完整的减震器适航要求散布于各级标准中,缺乏有效的结构化适航要求信息组织模式;2)减震器的适航性设计未充分利用MBD技术的信息集成与表现能力;3)缺乏易于知识积累和重用的减震器适航性设计案例表示。因此,在当前的现有技术中并无能够提高减震器适航性的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能够结构化减震器适航要求,提高减震器适航性。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种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包括:
[0009]确定减震器的适航要求;
[0010]根据所述适航要求和预设运行环境工况进行减震器外载荷计算,确定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所述减振方式相关数据包括减震数据和减震零部件;所述减震数据包括减震器设计载荷谱、减震器行程与效率、活塞尺寸、安全性目标与分配;所述减震零部件包括强度、刚度、耐久性、材料和工艺;
[0011]根据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构建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包括减震器总体设计模型和减震器零部件设计模型;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扩展层和应用层;所述扩展层用于存储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对应的标识索引;所述应用层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索引更新模型配置;
[0012]根据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进行适航验证,确定减震器适航标准。
[0013]可选地,所述确定减震器的适航要求,具体包括:
[0014]根据所述减震器的外载荷、性能与功能、系统设计要求、零件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和适航验证试验要求确定适航要求。
[0015]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构建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具体包括:
[0016]构建减震器通用参数化特征模型;
[0017]对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进行索引标识,得到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对应的标识索引;
[0018]根据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对应的标识索引对所述减震器通用参数化特征模型进行配置,确定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
[0019]可选地,所述构建减震器通用参数化特征模型,具体包括:
[0020]确定所述减震器的组成架构;所述组成架构包括零件及对应约束关系;
[0021]根据所述组成架构构建减震器通用参数化特征模型。
[0022]可选地,在根据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构建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之后,还包括:
[0023]将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对应的构建流程进行关联并存储,生成减震器适航性设计案例。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系统,包括:
[0025]适航要求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减震器的适航要求;
[0026]外载荷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适航要求和预设运行环境工况进行减震器外载荷计算,确定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所述减振方式相关数据包括减震数据和减震零部件;所述减震数据包括减震器设计载荷谱、减震器行程与效率、活塞尺寸、安全性目标与分配;所述减震零部件包括强度、刚度、耐久性、材料和工艺;
[0027]减震器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构建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包括减震器总体设计模型和减震器零部件设计模型;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扩展层和应用层;所述扩展层用于存储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对应的标识索引;所述应用层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索引更新模型配置;
[0028]适航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进行适航验证,确定减震器适航标准。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根据上述的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减震器的适航要求,对该适航要求进行减震器外载荷计算后,得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并基于该减震相关数据构建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在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中,通过扩展层展示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对应的标识索引,以及通过应用层展示根据标识索引更新模型配置后的三维模型,进而通过适航验证得到减震器的适航性结果,实现结构化减震器适航要求,提高减震器适航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减震器的适航要求;根据所述适航要求和预设运行环境工况进行减震器外载荷计算,确定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所述减振方式相关数据包括减震数据和减震零部件;所述减震数据包括减震器设计载荷谱、减震器行程与效率、活塞尺寸、安全性目标与分配;所述减震零部件包括强度、刚度、耐久性、材料和工艺;根据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构建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包括减震器总体设计模型和减震器零部件设计模型;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扩展层和应用层;所述扩展层用于存储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对应的标识索引;所述应用层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索引更新模型配置;根据所述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进行适航验证,确定减震器适航标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减震器的适航要求,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减震器的外载荷、性能与功能、系统设计要求、零件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和适航验证试验要求确定适航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构建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具体包括:构建减震器通用参数化特征模型;对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进行索引标识,得到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对应的标识索引;根据所述减震方式相关数据对应的标识索引对所述减震器通用参数化特征模型进行配置,确定减震器三维实体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落架减震器适航诱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减震器通用参数化特征模型,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减震器的组成架构;所述组成架构包括零件及对应约束关系;根据所述组成架构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强张晓峰陈雨杨袁佳程林谭德强高会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