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面花境结构布局及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乡污染河道治理和城乡生态景观建设
,特别是提出一种水面花境结构布局及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工业经济的持续繁荣,加上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城市内分布的诸多河道、湖泊面临着污染物排放和人居环境维持的双重压力。作为城市血脉的城市河流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河流的生态治理受到各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0003]目前,河流的水体治理技术包括生物膜技术、浮床技术、湿地修复技术、生态护坡技术等,这些技术从不同的层面通过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综合运用,全方位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并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吸污净化作用来改善水体的生态状况。
[0004]传统的浮床治理技术一般应用泡沫板为浮板,普通的塑料管为骨架,加载普通水生植物构成人工浮床,经过精心施工固然可以为河流起到一定的净水、消浪作用。但是,传统的浮床技术仅限于满足河流基本的污染物稀释功能,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花境结构布局及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由浮体(1)、支撑管(2)、固定装置(4)三部分构成;其中,所述的浮体(1)由2.5~3cm厚的泡桐板经标样、锯切、刨平后加工制作而成,外型为梅花状,周长由五条等长的圆弧组成,每条圆弧的参数设定为弧长7.22m,弧度3.47,半径2.08m;五条圆弧在距离边际3cm处的中间位置开直径2cm的小孔(11),中心位置开直径1.22m的圆环(12),形成中央内孔(3),中央内孔(3)内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其中,所述的支撑管(2)由六条环状PVC管以中央内孔(3)为中心辐射、排列、拼接而成,可分为最外环(21)、次外环(22)、中间环(23)、次内环(24)、内环(25)、中心环(26);最外环(21)、次外环(22)、中间环(23)、次内环(24)和内环(25)分别依据周长和半径的大小由外向内依次排列,每环均由五条等长的圆弧拼接而成梅花状,每条圆弧的端部开直径0.3cm的端孔(20
′
),中心环(26)分布在内环(25)的里面,呈圆环状,中心环(26)在与内环(25)对应的夹角位置同时开中心环孔(20
″
),孔径0.3cm;借助配套的自旋螺钉将支撑管(2)各组分与浮体(1)贴合固定;梅花状各环中每条等长的圆弧和中心环(26)的参数设定如下:名称代码弧长(m)弧度半径(m)最外环215.443.361.62次外环224.573.361.36中间环233.563.361.09次内环242.823.360.84内环252.113.360.63中心环26--0.94其中,所述的环状PVC管的直径统一为15cm,壁厚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吕俊楠,王丹琪,金雅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