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载式清淤设备的污泥脱水装置的脱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626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载式清淤设备的污泥脱水装置的脱水方法。一种船载式清淤设备的污泥脱水装置的脱水方法包括运输船、壳体和脱泥机构。脱泥机构包括转动块、转盘、多个铰接轴、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连接柱、多个脱泥板组、挡板、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第三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用于使得转动块和连接柱转动,并调节两个相邻的脱泥板组之间的空间的大小。第一调节组件用于防止脱泥板组在转动时与连接柱产生干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载式清淤设备的污泥脱水装置的脱水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脱水设备一般为间歇性的脱水,脱水效率不高,而且不能根据不同程度的污泥的含水量的不同而调整压缩脱水的程度的问题。程度的问题。程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载式清淤设备的污泥脱水装置的脱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名称为“一种船载式清淤设备的污泥脱水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母案的申请号为202211575608.8,申请日为2022年12月09日。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船载式清淤设备的污泥脱水装置的脱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3]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污泥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若将污泥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出于环境保护考虑,要对污泥进行清理处理。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通常对这些污泥的处理方法是在炉中进行焚烧,焚烧后排出的热烟气约为300至400度。由于污泥初始含水率约为75%至85%,含水较多而无法进行焚烧,因此在污泥焚烧之前,需要先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将其处理后,使含水率大为降低,然后可以进行焚烧操作。河道及湖泊的清淤除污,是关系城乡环保和居民健康的一大难题。需要用到清淤船将水中的污泥抽出,为了方便后续的处理需要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
[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载式清淤设备的污泥脱水装置的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船、壳体和脱泥机构;壳体固定设置于运输船上;脱泥机构包括转动块、转盘、多个铰接轴、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连接柱、多个脱泥板组、挡板、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第三调节组件;转动块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转动块上设置有圆槽;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转盘上开设有与转盘共圆心的第一通孔;铰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块,铰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盘,多个铰接轴沿着转盘的周向均布;第一密封板可转动地设置于圆槽内,第二密封板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孔;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的外周壁相切;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一个第二通孔内,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柱的周壁上均开设有多个脱水槽,脱水槽沿着连接柱的轴向延伸;连接柱的一端设置有排水管,脱水槽的一端与排水管连通;脱泥板组包括第一脱泥板和第二脱泥板;第一脱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铰接轴;第二脱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柱,且第二脱泥板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脱水槽连通;第二脱泥板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脱泥板内;挡板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挡板的内周壁与转动块和转盘的外周壁相抵,挡板呈半环状;第一调节组件用于使得转动块和连接柱转动,并调节两个相邻的脱泥板组之间的空间的大小;转动块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贯穿转动块;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第一连接件;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上,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第一传动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传动轴穿设于第三通孔,且第二传动轴能够相对于连接杆转动,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密封板;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上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轴,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一连杆;第二调节组件用于防止脱泥板组在转动时与连接柱产生干涉;连接柱的排水管处固定设置有第五齿轮;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杆固定设置于壳体上,第二连杆上固定设置有第六齿轮;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套设于排水管,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连杆;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第七齿轮和第六齿轮啮合,第八齿轮和第五齿轮啮合;第三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挡板在壳体内的位置;步骤1:抽水装置将水中的污泥抽入脱泥机构中,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轴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通过多个铰接轴带动转盘同步转动;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且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的传动比为1:2,进而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带动第一密封板自转,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连接柱以第二传动轴为转动中心第二传动轴和第一连接件的距离为半径公转,转动块转动一圈,连接柱公转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御龙源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