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锌锰干电池防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171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锌锰干电池防漏结构,包括锌锰干电池本体,锌锰干电池本体包括绝缘体及设于绝缘体内的锌筒,锌筒的顶端面与金属体的内顶壁之间形成空腔;碳棒及金属盖;防漏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锌筒上端面的延展层,延展层采用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制成;至少一个顶杆,金属盖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上孔,绝缘体的上端面设有下孔,顶杆穿过上孔和下孔,且顶杆分别与上孔和下孔滑动连接;推杆及设于顶杆下端面的内孔,推杆与内孔滑动连接,推杆的底端与延展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内孔内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内孔的顶部,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杆位于内孔内的端面。通过本装置,可有效防止锌锰干电池漏液。池漏液。池漏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锌锰干电池防漏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锌锰干电池防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见的一次性电池,可以使用于很多电器用品上,本申请人发现: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锌锰干电池的内部电解质会产生一定的气体,造成内部压力增大,如果锌锰干电池中的锌筒逐渐被腐蚀,产生漏孔,内部的电解液就会流出,腐蚀电器。
[0003]在申请号为CN201911381442.4,专利名称为一种锌锰电池防漏结构的专利中,所述锌锰电池防漏结构包括电池节、一号封闭机构、二号封闭机构和三号密封机构,所述电池节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一号封闭机构,所述电池节底部固定安装有二号封闭机构,所述电池节顶部固定安装有三号密封机构,通过回形结构的连接器将底盖和顶盖连接在锌筒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回形结构相互咬合,提升了顶盖和底盖与锌筒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防止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但是该装置只能被动的阻止漏液,无法在漏液之前让使用者感知到下次使用可能会发生漏液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锌锰干电池防漏结构,包括锌锰干电池本体,所述锌锰干电池本体包括:绝缘体(22)及设于绝缘体(22)内的锌筒(23),所述锌筒(23)的顶端面与金属体的内顶壁之间形成空腔(3);碳棒(24)及设于绝缘体(22)上端面的金属盖(25),所述碳棒(24)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盖(25)连接,碳棒(24)的另一端与锌筒(23)的内底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锌筒(23)上端面的延展层(2),所述延展层(2)采用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制成,所述碳棒(24)穿过延展层(2),且碳棒(24)的侧表面与延展层(2)固定连接;至少一个顶杆(4),所述金属盖(25)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上孔(5),所述绝缘体(22)的上端面设有下孔(6),所述顶杆(4)穿过所述上孔(5)和所述下孔(6),且顶杆(4)分别与上孔(5)和下孔(6)滑动连接;推杆(14)及设于顶杆(4)下端面的内孔(12),所述推杆(14)与所述内孔(12)滑动连接,所述推杆(14)的底端与延展层(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内孔(12)内的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一端固定于内孔(12)的顶部,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于顶杆(4)位于内孔(12)内的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锌锰干电池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结构还包括设于金属盖(25)上端面的套筒(7),所述套筒(7)与顶杆(4)一一对应,且所述顶杆(4)的上部延伸至套筒(7)内,所述套筒(7)采用透明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锌锰干电池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结构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开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制造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