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6161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及应用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进水布水管,进水布水管的一端通入污水池,污水池的中下部位设置有电气石滤料层,进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污水池内,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气液混合泵,气液混合泵的另一端连接布水支管,布水支管连接微气泡释放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设置了电气石滤料层以及微气泡释放器,在无需氧气的前提下,将氨氮氧化为氮气,将氨氮由液态转变气态;利用电气石新型材料极性压电、热电性,不断释放羟基负离子,从而氧化COD、氨氮,采用微气泡释放器,释放粒径为纳米至微米之间的氧气,通过生化反应去除COD、氨氮,最终实现在装置中,提高COD、氨氮去除效能,且脱氨为氮气的目的。氨为氮气的目的。氨为氮气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及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市政工程截污,将大多数市政污水通过截污管网排入了污水管网,但不可避免的少量市政污水排入水体,如部分居民将天面雨水混合洗衣废水,排入雨水管;农村施肥后的下雨混入灌溉;部分偏远地区未能铺设污水管网等。虽大部分污水通过截污排入污水管网,但以上几种现象仍少量存在,导致江河湖海等部分水体受到典型及常见的碳氮微污染。
[0003]碳氮微污染水体的现有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0004]a.生物接触氧化法
[0005]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利用载体上附着的生物膜进行废水净化的工艺,其基本原理采用载体上的生物膜,在碳氮微污染水体处理中,具有传质效率低的特性,因此具有污染物去除效能低的特点。
[0006]b.MBR(膜生物反应器)
[0007]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将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而成的水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采用了膜分离技术,出水水质较优,但膜的造价较高;运营过程中,需周期性洗膜,额外增加人工成本。
[0008]c.BAF(曝气生物滤池)
[0009]曝气生物滤池是生物氧化处理技术中一种应用生物膜法的水处理工艺,主要靠滤料上的微生物,在充氧条件下,降解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质。XIE等将火山灰颗粒作为BAF中的介质,系统稳定运行后,出水氨氮和COD分别可以保持在0.3和3mg/L以下。因其采用滤料,传质效率高,提升了COD氨氮的去除效能,但氨氮去除基本原理为硝化作用,即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因此,总氮去除率相对偏低。同时BAF结构复杂,需自动化控制,大幅增加一次性投资费用。
[0010]综合以上,随着水环境保护政策持续贯彻,水环境水质得到一定改善,但仍不可避免的部分污水进入雨水或直接进入水环境,造成了水环境的碳氮微污染,是下一步水环境治理碰到的问题,而传统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大运营贵污染物去除效能低等缺点,因此,一种新型的低投资成本低运行废水操作简单的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技术是水环境治理迫切需要的一种技术。
[0011]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2211249562.0、专利名称:一种高效耦合去除碳氮污染物的生物处理系统)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包括一体设置的厌氧区一、缺氧区、微氧区一、厌氧区二、微氧区二和沉淀区,所述厌氧区一、缺氧区、微氧区一、厌氧区二、微氧区二和沉淀区分别通过中间隔墙隔开。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厌氧+缺氧+微氧+厌氧+微氧+沉淀的六段布置方式,一体式的布置,使得池体结构简单,占地和综合投资得到降低,污废水进入厌氧区一,在
厌氧区一内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的同时进行氨化反应,在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在微氧区一和微氧区二内有机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由于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氨氮被不完全消化转化为亚硝态氮,同时亚硝态氮也会被还原为氮气,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实现低能耗下的高效脱氮。
[0012]从上述实施方案可知,该方案需要设置厌氧区一、缺氧区、微氧区一、厌氧区二、微氧区二和沉淀区,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实现的成本高,运营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及其方法,本技术方案的装置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操作方便,运营成本低。
[00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5]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包括进水布水管,所述进水布水管的一端通入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中下部位设置有电气石滤料层,进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污水池内,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气液混合泵,所述气液混合泵的另一端连接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连接微气泡释放器。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池上端出口处设置有过水堰。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布水管的输入端通到污水池底部。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气石滤料层高于所述进水布水管的输入端,电气石滤料层厚度为0.8至1.2m。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微气泡释放器位于所述电气石滤料层之上,所述微气泡释放器不低于一个。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气液混合泵设置有气液混合泵入口和气液混合泵出口,所述气液混合泵入口连接所述进水管,所述气液混合泵出口连接所述布水支管,所述气液混合泵内腔设置有旋转中心。
[0021]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中心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不低于一个,所述旋转叶片之间为旋转凹位。
[0022]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的应用方法,
[0023](1)碳氮微污染水从所述进水布水管进入,来到所述污水池底部,并均匀布水;
[0024](2)碳氮微污染水体保持一定的上升流速由底向上流动,经过所述电气石滤料层,在此释放羟基负离子;
[0025](3)所述气液混合泵开启,循环水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并通过所述布水支管均匀布水,再通过微气泡释放器释放纳米至微米的氧气泡,硝化细菌在此生长;
[0026](4)最后水体通过所述过水堰流出。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及应用方法,设置了电气石滤料层以及微气泡释放器,在无需氧气的前提下,将氨氮氧化为氮气,将氨氮由液态转变气态,从而去除。同时,简化了装置的结构,节省投资费用及运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质效率低,效能低,处理投资成本大,运营费用高及操作复杂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的总体图;
[0030]图2为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的侧视体图;
[0031]图3为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的俯视图;
[0032]图4为气液混合泵的示意图。
[0033]图中:1、进水布水管;2、电气石滤料层;3、微气泡释放器;4、进水管;5、气液混合泵;6、布水支管;7、过水堰;8、污水池;9、气液混合泵入口;10、气液混合泵出口;12、旋转叶片;13、旋转凹位;14、旋转中心;15、液体运动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包括污水池8,进水布水管1直插到污水池8的底部,在污水池8的中下部位设置有电气石滤料层2,电气石滤料层2厚度为0.8至1.2m,在本实施例中,电气石滤料层2厚度1m;碳氮微污染废水从进水布水管1进入后,来到污水池8的最底部,进水布水管1均匀布水,水流由下向上流,经过电气石滤料层2,在电气石滤料层2释放羟基负离子,并保持一定的上升流速,最后流到电气石滤料层2的上方,进水管4的进水口插到电气石滤料层2上方的碳氮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布水管,所述进水布水管的一端通入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中下部位设置有电气石滤料层,进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污水池内,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气液混合泵,所述气液混合泵的另一端连接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连接微气泡释放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上端出口处设置有过水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布水管的输入端通到污水池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石滤料层高于所述进水布水管的输入端,所述电气石滤料层厚度为0.8至1.2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氮微污染水体水质提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释放器位于所述电气石滤料层之上,所述微气泡释放器不低于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强王晔冯彬孙建华豆水仁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碧水沃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达峰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