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高红外线透过的夹层隔热玻璃及包含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局部高红外线透过的夹层隔热玻璃及包含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挡风玻璃通常为夹层玻璃,其包括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内玻璃板,多功能摄像头或激光雷达安装在内玻璃板的内表面上时,多功能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的信号数据的发射和/或接收需要穿过外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内玻璃板,由于玻璃本身和热塑性中间层(例如PVB)均会吸收红外线,对于905nm激光雷达、1550nm激光雷达和850
‑
1400nm红外相机来说,传统夹层玻璃会阻碍激光雷达和红外相机的信号数据透过,从而影响激光雷达和红外相机的正常工作,实际适配效果不理想。另外,为了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越来越多的汽车玻璃带有电加热功能或隔热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在汽车玻璃的表面上沉积金属膜层或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来实现,由于金属膜层或透明导电氧化物膜层具有反射红外线的特性,使得带有电加热功能或隔热功能的汽车玻璃对激光雷达和红外相机的信号数据透过阻碍更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高红外线透过的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隔热玻璃包括外玻璃板、内玻璃板和热塑性中间层;所述外玻璃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内玻璃板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热塑性中间层夹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所述夹层隔热玻璃还包括红外增透层和隔热层,且所述红外增透层和隔热层不在同一玻璃表面;所述红外增透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隔热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隔热层中设置有除膜区域,所述红外增透层在所述隔热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除膜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增透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占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的70%以上,所述隔热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占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的70%以上;所述重叠区域占所述隔热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的8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增透层包括依次远离玻璃表面的第一高折射率层、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二高折射率层和第二低折射率层;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8~2.7,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为110nm
‑
160nm;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7,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为5nm
‑
50nm;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8~2.7,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为100nm
‑
160nm;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7,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为55nm
‑
110n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50nm,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30n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与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100nm,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与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物理厚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40nm。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折射率层和所述第二高折射率层的材料选自Zn、Sn、Ti、Nb、Zr、Ni、In、Al、Ce、W、Mo、Sb、Bi、Si、Hf、Ta、Y、Ce、La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所述第一低折射率层和所述第二低折射率层的材料选自Si、Al、Mg、Ce、La、Y、Ba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或氟化物。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隔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至少两个金属银层、银合金层或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所述银合金层的材料选自银铜合金、银铝合金、银铟合金、银金合金、银铂金合金、银镍合金、银铬合金、银锡合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岳闽,张灿忠,林军,何伟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