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及支架放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介入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及支架放置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治疗颈动脉血管狭窄,仅通过一次插管,在输送支架或其他器械的同时实现远端栓塞脑保护作用。
技术介绍
[000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然而近年来,多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CEA疗效相似,致残性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CAS术具有微创、预后良好、患者恢复快、耐受程度高等优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然而,限制CAS广泛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其缺血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5%~10%。主要为斑块碎屑脱落,导致远端血管堵塞致脑组织损伤。CAS术中每一步都有可能产生微栓子,经颅内多普勒(TCD)发现,预扩和后扩是栓子最易脱落的两个阶段。
[0003]目前,常规支架置入方法为:经皮穿刺,放置血管鞘,进行血管造影,建立血管通路;微导管沿微导丝通过狭窄段;撤出微导丝,沿微导管更换导引导丝;沿导引导丝撤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本体(1)包括导管外层(101)和导管内层(102),导管外层(101)和导管内层(102)之间形成环形的球囊控制腔(2);导管本体(1)前端的圆周面上固定有球囊(3),球囊(3)内侧与球囊控制腔(2)连通,导管本体(1)后端的球囊控制腔(2)连接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导管内层(102)中具有偏心的分置设置的输送大腔(4)和交换小腔(5);在导管本体(1)的前端,交换小腔(5)通过倾斜通道(6)与输送大腔(4)连通;所述输送大腔(4)中穿设有输送导丝(7);所述输送导丝(7)的前端安装有收缩在输送大腔(4)中的保护伞(10),保护伞(10)的后方设置有安装在输送导丝(7)上的前挡环(11)和后挡环(12);在所述前挡环(11)和后挡环(12)之间设置有穿设在输送导丝(7)上的支架(13);所述交换小腔(5)中穿设有导引导丝(8)和控制导丝(9);所述控制导丝(9)的前端穿过倾斜通道(6)进入输送大腔(4),控制导丝(9)的前端依次穿过后挡环(12)、支架(13)和前挡环(11)中部后与保护伞(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伞(10)的后端连接有滑环(14),滑环(14)滑动连接在输送导丝(7)上;所述滑环(14)的后端连接有推力弹簧(15),推力弹簧(15)后端与输送导丝(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环(11)和后挡环(12)相对称;前挡环(11)上分别开设供输送导丝(7)和控制导丝(9)穿过的通孔;前挡环(11)一侧还开设有沉槽,沉槽中嵌装有固定结(16),固定结(16)固定在输送导丝(7)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3)、保护伞(10)、前挡环(11)和后挡环(12)上均设置有用于定位的显影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丝(7)和导引导丝(8)的前端均焊接或粘接有柔性段;所述柔性段是采用镍钛合金材质或高分子材质制作的微弹性润滑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伞(10)包括伞骨(1001),伞骨(1001)外设置有滤膜(1002)或滤网(100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后端连接有固定套(17);所述固定套(17)上设置有水路接头(18),水路接头(18)与球囊控制腔(2)连通,水路接头(18)连接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固定套(17)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三个锁定螺帽(19);所述锁定螺帽(19)内壁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传志,成松明,马翔裕,张超,岳珂,马明祥,张健,吴飞,
申请(专利权)人:谱高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