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及支架放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613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及支架放置方法。导管本体包括导管外层和导管内层;导管本体前端的圆周面上固定有球囊;导管内层中具有偏心的分置设置的输送大腔和交换小腔;在导管本体的前端,交换小腔通过倾斜通道与输送大腔连通;输送大腔中穿设有输送导丝;输送导丝的前端安装有收缩在输送大腔中的保护伞和支架;交换小腔中穿设有导引导丝和控制导丝。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单管配合三根导丝即实现了保护伞和支架的放置,结构简单,径向尺寸更小;在扩张通路之前完成脑保护装置的通过与释放,无须交换导丝即能完成支架输送,减少了器械交换的次数和手术操作步骤,降低了手术带来的潜在伤害。来的潜在伤害。来的潜在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及支架放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介入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及支架放置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治疗颈动脉血管狭窄,仅通过一次插管,在输送支架或其他器械的同时实现远端栓塞脑保护作用。

技术介绍

[000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然而近年来,多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CEA疗效相似,致残性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CAS术具有微创、预后良好、患者恢复快、耐受程度高等优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然而,限制CAS广泛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其缺血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5%~10%。主要为斑块碎屑脱落,导致远端血管堵塞致脑组织损伤。CAS术中每一步都有可能产生微栓子,经颅内多普勒(TCD)发现,预扩和后扩是栓子最易脱落的两个阶段。
[0003]目前,常规支架置入方法为:经皮穿刺,放置血管鞘,进行血管造影,建立血管通路;微导管沿微导丝通过狭窄段;撤出微导丝,沿微导管更换导引导丝;沿导引导丝撤出微导管;沿导引导丝引入球囊扩张导管,并使球囊到达狭窄段;缓慢充盈球囊以扩张狭窄段;球囊泄压;球囊扩张导管沿导引导丝撤出体外;将脑保护装置(保护伞)输送装置的快速交换通道装载到导引导丝近端,并沿导引导丝推送至狭窄远端适当位置;回撤脑保护装置鞘管,释放脑保护装置;将鞘管撤出体内;将脑保护器所附导丝作为后续介入操作的导丝,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其固定;将支架输送系统沿脑保护装置导丝输送至狭窄处,固定支架推送导丝,回撤支架输送鞘管,完成支架释放;手术完成后,将回收鞘管装载到脑保护装置导丝上,推至滤网处并将其回收;将回收鞘管和脑保护装置及丝取出。
[0004]通过上述手术过程可以看到:
[0005](1)由于保护伞的释放位置处于病变位置远端,这表明释放保护伞必须先通过狭窄位置。临床上操作为沿导引导丝输送球囊扩张导管至病变位置,穿过病变后扩张球囊对狭窄位置进行预扩张,再撤出球囊扩张导管,随后,沿导丝推送保护伞输送导管及保护伞通过病变组织到达血管远端适当位置,回撤输送导管,完成保护伞释放;此过程无保护伞防护下对病变位置进行了多次扩张刺激,易导致栓子脱落;
[0006](2)整个手术过程包括了,扩张导管插入、回撤,保护伞输送导管插入、回撤和支架输送导管插入、回撤等多个步骤,操作繁琐,延长了手术时间;器械的每次交换都会产生风险,且颈动脉血管较为扭曲,操作难度高,稍有不慎极易造成血管痉挛甚至损伤血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及支架放置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支架、脑保护装置输送系统与球囊扩张导管复合起来,以减少手术操作中器械的扩张、交换次数,降低栓子掉落的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
[0009]导管本体包括导管外层和导管内层,导管外层和导管内层之间形成环形的球囊控制腔;导管本体前端的圆周面上固定有球囊,球囊内侧与球囊控制腔连通,导管本体后端的球囊控制腔连接有压力控制装置;
[0010]所述导管内层中具有偏心的分置设置的输送大腔和交换小腔;在导管本体的前端,交换小腔通过倾斜通道与输送大腔连通;
[0011]所述输送大腔中穿设有输送导丝;所述输送导丝的前端安装有收缩在输送大腔中的保护伞,保护伞的后方设置有安装在输送导丝上的前挡环和后挡环;在所述前挡环和后挡环之间设置有穿设在输送导丝上的支架;
[0012]所述交换小腔中穿设有导引导丝和控制导丝;所述控制导丝的前端穿过倾斜通道进入输送大腔,控制导丝的前端依次穿过后挡环、支架和前挡环中部后与保护伞连接。
[0013]其进一步是:所述保护伞的后端连接有滑环,滑环滑动连接在输送导丝上;所述滑环的后端连接有推力弹簧,推力弹簧后端与输送导丝固定连接。
[0014]所述前挡环和后挡环相对称;前挡环上分别开设供输送导丝和控制导丝穿过的通孔;前挡环一侧还开设有沉槽,沉槽中嵌装有固定结,固定结固定在输送导丝上。
[0015]所述球囊、保护伞、前挡环和后挡环上均设置有用于定位的显影环。
[0016]所述输送导丝和导引导丝的前端均焊接或粘接有柔性段;所述柔性段是采用镍钛合金材质或高分子材质制作的微弹性润滑件。
[0017]所述保护伞包括伞骨,伞骨外设置有滤膜,伞骨外设置有滤膜或滤膜滤网;所述滤膜采用高分子半透膜;所述滤网采用镍钛合金或不锈钢编织网。
[0018]所述导管本体后端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水路接头,水路接头与球囊控制腔连通,水路接头连接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固定套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三个锁定螺帽;所述锁定螺帽内壁开设有锲形槽,输送导丝、导引导丝和控制导丝一一对应穿过三个锁定螺帽内的锲形槽。
[0019]一种支架放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A.经皮穿刺,置血管鞘,进行血管造影,建立血管通路;
[0021]B.插入导引导丝,然后控制输送微导管沿导引导丝通过狭窄段,此时球囊与狭窄段相对;然后回撤导引导丝一定距离,导引导丝前端保持在交换小腔中;
[0022]C.后拉控制导丝,将支架和保护伞向输送微导管前端拉动,直到保护伞伸出输送微导管到狭窄段前2

5cm处;此过程中,配合输送导丝来控制保护伞的前进速度;保护伞到达预定位置后,缓慢松动控制导丝,保护伞自动撑开;
[0023]D.通过压力控制装置、球囊控制腔缓慢充盈球囊以扩张狭窄段,此过程中,掉落的栓子收集到保护伞;
[0024]E.通过压力控制装置、球囊控制腔对球囊泄压;然后,回撤输送微导管直到支架露出,支架膨胀支撑在狭窄段,此过程中,掉落的栓子收集到保护伞;
[0025]F.以输送导丝为引导,控制输送微导管的球囊到狭窄段,通过压力控制装置、球囊控制腔缓慢充盈球囊再次扩张支架,然后对球囊泄压;此过程中,掉落的栓子收集到保护伞;
[0026]G.控制住控制导丝,向后拉动输送导丝,保护伞后退的同时慢慢收缩并进入输送微导管;
[0027]H.向前推送导引导丝,导引导丝通过倾斜通道再次进入输送大腔直至伸出输送微导管;然后以导引导丝为支撑后撤出输送微导管,最后在撤回导引导丝,完成支架放置手术。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9]利用单管配合三根导丝即实现了保护伞和支架的放置,结构简单,径向尺寸更小,便于插管操作;导管放置保护伞时不需要回撤,只在放置支架时短距离回撤一次,避免操作导管对血管造成不利的影响;
[0030]在扩张通路之前完成脑保护装置的通过与释放,无须交换导丝即能完成支架输送,减少了器械交换的次数和手术操作步骤,降低了手术带来的潜在伤害;
[0031]在插管、撤管和放置操作过程中,导引导丝始终来支撑导管,防止导管有较大的波动;导管外层与导管内层之间设置为水路,外层可以做得更薄,提高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本体(1)包括导管外层(101)和导管内层(102),导管外层(101)和导管内层(102)之间形成环形的球囊控制腔(2);导管本体(1)前端的圆周面上固定有球囊(3),球囊(3)内侧与球囊控制腔(2)连通,导管本体(1)后端的球囊控制腔(2)连接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导管内层(102)中具有偏心的分置设置的输送大腔(4)和交换小腔(5);在导管本体(1)的前端,交换小腔(5)通过倾斜通道(6)与输送大腔(4)连通;所述输送大腔(4)中穿设有输送导丝(7);所述输送导丝(7)的前端安装有收缩在输送大腔(4)中的保护伞(10),保护伞(10)的后方设置有安装在输送导丝(7)上的前挡环(11)和后挡环(12);在所述前挡环(11)和后挡环(12)之间设置有穿设在输送导丝(7)上的支架(13);所述交换小腔(5)中穿设有导引导丝(8)和控制导丝(9);所述控制导丝(9)的前端穿过倾斜通道(6)进入输送大腔(4),控制导丝(9)的前端依次穿过后挡环(12)、支架(13)和前挡环(11)中部后与保护伞(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伞(10)的后端连接有滑环(14),滑环(14)滑动连接在输送导丝(7)上;所述滑环(14)的后端连接有推力弹簧(15),推力弹簧(15)后端与输送导丝(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环(11)和后挡环(12)相对称;前挡环(11)上分别开设供输送导丝(7)和控制导丝(9)穿过的通孔;前挡环(11)一侧还开设有沉槽,沉槽中嵌装有固定结(16),固定结(16)固定在输送导丝(7)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3)、保护伞(10)、前挡环(11)和后挡环(12)上均设置有用于定位的显影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丝(7)和导引导丝(8)的前端均焊接或粘接有柔性段;所述柔性段是采用镍钛合金材质或高分子材质制作的微弹性润滑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伞(10)包括伞骨(1001),伞骨(1001)外设置有滤膜(1002)或滤网(100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脑保护装置的输送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后端连接有固定套(17);所述固定套(17)上设置有水路接头(18),水路接头(18)与球囊控制腔(2)连通,水路接头(18)连接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固定套(17)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三个锁定螺帽(19);所述锁定螺帽(19)内壁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传志成松明马翔裕张超岳珂马明祥张健吴飞
申请(专利权)人:谱高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