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电力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空气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陆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电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储能是实现可再生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单级容量大、储能效率高、生命周期长、可回收余热和耦合“风光互补”等潜在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由于陆上风况多变,包括稳定风况、阵风风况以及渐变风况等,而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发电量受风况影响,导致风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和不可控性,风电并网波动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压缩空气储能装置来调节电网不稳定性和削峰填谷。具体为,利用地下洞穴空间形成的天然密封储存介质或于其内壁上敷设柔性气密高分子薄膜以存储高压空气,或直接利用地面储气装置来存储高压空气。当电网供大于求时,利用压缩空气子系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压力势能和热能分别存储于储气装置和储热装置中,当电网供小于求时,利用空气膨胀子系统将储气装置和储热装置的压力势能和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输出。
[0003]然而,既有方案中,地下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压缩系统(1)、陆上联合储气装置(2)和空气膨胀系统(3);所述空气压缩系统(1)的输出端和所述陆上联合储气装置(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陆上联合储气装置(2)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气膨胀系统(3)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陆上联合储气装置(2)包括:塔筒(21),包括第一储气空腔(214);地下储气装置(22),设于所述塔筒(21)下方的地下,所述地下储气装置(22)包括第二储气空腔(222),所述第一储气空腔(214)和所述第二储气空腔(22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21)包括沿轴向分体设置的多个塔筒节(211);所述第一储气空腔(214)设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塔筒节(2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陆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节(211)内设有一个储气单元,或所述塔筒节(211)内设有多个储气单元,多个所述储气单元围绕所述塔筒节(211)的内周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储气单元之间通过管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21)包括沿径向套设的外筒体(212)和内筒体(213);所述外筒体(212)和所述内筒体(213)之间的环形间隙构成所述第一储气空腔(214)。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陆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储气装置(22)包括人造硐室(221),所述人造硐室(221)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储气空腔(222),所述人造硐室(221)设于所述塔筒(21)的下方,所述塔筒(21)的底部与所述人造硐室(221)贯穿连通,或,所述第一储气空腔(214)通过管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华,谢宁宁,蔺新星,钟声远,郑志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