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水互补蓄能发电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67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水互补蓄能发电的装置,装置包括空压机、储气罐、上水库、储气压水洞和水轮机,空压机和储气罐之间设有高压风管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储气罐和上水库之间设有第一高压支管,储气罐和储气压水洞之间设有第二高压支管,水轮机与上水库之间设有流道,流道设有上水管,上水管道与储气压水洞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以压缩气体叠加到储气罐内,用来增强上库水的下泄动能,使峰时发电量大幅高于抽水耗电量,也可利用气压抽水不耗电,谷时段继续气压抽水至上库洞穴,周而复始,形成风力发电和抽水蓄能发电的优势互补。形成风力发电和抽水蓄能发电的优势互补。形成风力发电和抽水蓄能发电的优势互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水互补蓄能发电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储能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风水互补蓄能发电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1980年(庚申年)联合国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原子能);而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0003]随着光伏和风电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迅猛增长,截至2020年底,多个省份实现新能源发电占比超过20%。然而,新能源“看天吃饭”的特性使得电网出现较大峰谷差,面临巨大的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供需平衡压力。电网根据用电负荷一天内的变化,分为峰时段、平时段及谷时段,耗能高的地区进一步分为尖峰、高峰、平段、低谷、深谷五个时段对用户进行差异化收费。2021年7月,发改委提出对电力计费方式进行改革,为了进一步给新能源发展腾出足够的空间,又不能导致电网峰谷波动过大,推出分时电价的新缴付体系,未来中国用户缴付电费,不同的时间段缴付的价格将各不相同,届时用电价格规定和规则将会更为严苛,国家引导合理使用电力资源的思路将会成为主流,未来高峰期和低峰期时期电价差异会达到4倍以上,因此解决办法在于可靠的高效率储能方式,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0004]利用抽水蓄能实现电能大规模储存和“削峰填谷”是较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现阶段发达地区主要的电力能源调节手段,能给电网提供稳定的峰时电力补充。但是,抽水蓄能对项目选址要求较高,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制约了其发展空间,高落差、大库盆决定了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因此需要在高山大川上才能具备建设价值。
[0005]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据统计可利用风力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一般说来,3级风才有利用的价值,但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风速需大于每秒4米才适宜于发电,风速达到12米/秒时,风机达到额定功率,在风速超过每秒25米时,为了保护风机叶片和设备,机组需采取自动停机措施。其随时变化的发电输出功率,白天即影响局部电网总功率的稳定性,晚上又因电网过剩,失去发电价值,使项目利用小时数下降。
[0006]2021年9月30日位于江苏常州市金坛区的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发电,在压缩空气发电过程中不依赖外界能源,该项目在夜晚电力较为富余时,将空气压缩注入地下盐穴,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通过热交换设备储存在油罐中。白天电力需求较大时,压缩空气被释放出来,并利用油罐中的热能加热,进入透平发电,可将电能转换效率
提升至60%以上,全过程无燃烧、无排放。该项目主要是利用千米以下的盐穴,盐穴是水溶采盐后形成的巨大腔穴,具有容积大、密闭好、稳定性高的天然优势,可为压缩空气储能提供优良的储气条件,因此大幅节约了建设成本,而具备这样条件的地质环境很少。
[0007]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简单,没有机械转动部件,不消耗燃料,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任何物质,无噪声、无污染,与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和核电等新型发电技术相比,光伏发电是一种最具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具有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有光照的地方就可以使用光伏发电系统。但太阳能能量密度低、光伏板占地面积大、能量转换效率低、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大,地域依赖性强,系统成本高,晶体硅电池的制造过程高污染、高能耗。
[0008]综上,抽水蓄能发电最稳定,能量密度大,能量转换高达80%,对电网“消峰填谷”效果最好,但对场地要求高,选址困难。利用谷电空压机压缩气体入洞穴,峰时放出压力气体发电,能量转换可达60%,需要有现成的巨大洞穴为基础,对选址要求更高。风力可开发能量巨大,发电功率主要受风速影响,而风不稳定,因此需要储能配套,而谷时发电经济性差,电池储能成本高昂问题。光伏发电只能白天发电,阴雨天和晚上无法发电,即便是晴天,发电功率受阳光照射角度变化而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风水互补蓄能发电的装置,能够以压缩气体叠加到储气罐内,用来增强上水库水的下泄动能,使峰时发电量大幅高于抽水耗电量,也可利用气压抽水不耗电,谷时段继续气压抽水至上水库洞穴,周而复始,形成风力发电和抽水蓄能发电的优势互补。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风水互补蓄能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储气罐、上水库、储气压水洞和水轮机,空压机和储气罐之间设有高压风管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储气罐和上水库之间设有第一高压支管,储气罐和储气压水洞之间设有第二高压支管,水轮机与上水库之间设有流道,流道设有上水管,上水管与储气压水洞相连接。在风力发电场附近,数十米高的小山腰上开挖出足够体积的巷道作为上水库,山脚下利用地形建造出下水库,并在山脚下开挖出和上水库洞穴等体积的地下洞室。在谷电时段,风力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高压气体,经气管汇集到储气罐,再导入山脚下的地下洞穴,靠(风压)抽水至上水库,待上水库蓄满水后,继续压缩气体升压至合理值,完成水电和风力的蓄能叠加,等峰时段开启抽蓄发电机对电网进行供电,待上水库水量消落完后,停止水发电,开启上水库残余压力气体经透平发电机排气发电,直至上水库恢复常压状态。利用深谷时段风机/电机不断制气至储气罐,峰时段水力发电,即充分利用抽水蓄能具有高能量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的特点,形成对电网的消峰填谷。
[0012]进一步,还包括下水库,下水库与水轮机之间设有尾水管,下水库和储气压水洞之间设有排水管。通过下水库的设置,能够循环利用水发电,避免浪费。
[0013]进一步,排水管设有排水阀。排水阀能够方便控制下水库排水,同时能够在抽水时保证储气压水洞的正常作业。
[0014]进一步,上水库设有排气机构用于排出上水库的气体。通过排气机构能够排出上
水库中的高压气体,保证上水库的正常上水和泄水。
[0015]进一步,排气机构包括通道和透平发电机,通道的一端与透平发电机相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上水库相连接。排气机构采用投屏发电机,能够对上水库的高压气体进行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利益。
[0016]进一步,上水管设有单向阀,流道设有进水阀,进水阀设于靠紧水轮机的一端。单向阀和进水阀的设置,能够在蓄水和泄水发电时保证装置的正常运作,便于实时切换。
[0017]进一步,空压机连接至风力发电机,利用风力发电供电工作。间接提高风能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水互补蓄能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储气罐、上水库、储气压水洞和水轮机,所述空压机和所述储气罐之间设有高压风管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连接,所述储气罐和所述上水库之间设有第一高压支管,所述储气罐和所述储气压水洞之间设有第二高压支管,所述水轮机与所述上水库之间设有流道,所述流道设有上水管,所述上水管与所述储气压水洞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水互补蓄能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水库,所述下水库与所述水轮机之间设有尾水管,所述下水库和所述储气压水洞之间设有排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水互补蓄能发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民张栋梁付坤李天昊陈乔林忠华薛阳刘德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