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544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艾灸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该妇科中医艾灸装置包括:艾灸盒,由盒本体和盒盖组成;盒本体底壁呈弧面,在盒本体底壁上设通气孔,在盒本体底壁上方的盒本体内壁上设支撑条板,支撑条板呈与盒本体底壁一致的弧面,在支撑条板上间隔设艾条放置筒;在盒本体两外侧壁上设水平支撑杆;调节结构,设于盒本体两侧;调节结构包括水平调节件和竖直调节件,在竖直调节件底端设支撑板;布罩,经松紧带与艾灸盒底部侧壁可拆卸相连。该妇科中医艾灸装置节省空间,放置稳固,使用时不对患者造成束缚感,调节便利,减少了医师操作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患者的使用体验,保证了更全面的艾灸效果。保证了更全面的艾灸效果。保证了更全面的艾灸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艾灸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艾灸是中医疗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妇科患者主要涉及妇科炎症类疾病,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附件炎等,这些妇科炎症通过艾灸治疗,病症可以得以缓解。
[0003]艾灸对妇科炎症的作用是温经散寒,艾灸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缓解妇科炎症发作时引起的各种症状,缩短了妇科炎症治疗时间,同时增强了身体抵抗力,效果值得肯定。
[0004]现有的妇科艾灸装置一般由医师手持艾灸盒靠近患者腹部进行艾熏,该操作过程增加了医师工作量,需要不断移动艾灸盒以保证患者腹部全面的艾熏,同时,需要把控艾灸盒高低,降低了治疗效率。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艾灸装置有采用绑带绑扎于患者腰部上方进行艾熏的,也有采用将艾灸盒经外部移动装置挂置于治疗床外侧的方式,可通过移动该装置实现整体的高低及水平方向的调节;更有采用驱动机构使艾灸盒在患者身体上方的装置架上水平移动的方式,节省了医生周期性调整艾灸盒位置的麻烦,更加省力。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尚存在以下问题:一、对于可移动调节的艾灸装置,使用时,独立于治疗床外侧,占用空间;二、采用绑带绑扎的方式,能够使艾灸盒与患者身体更好的接近,但干扰身体的活动,艾灸时间长时,患者易出现腰酸背痛的情况,艾灸盒与患者身体间距难以调节,一般采用调节艾灸盒内艾灸条高度的方式,操作麻烦;三、在艾灸周期内设置为电机驱动移动的艾灸盒结构,增加了能耗,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使用灵活,节省空间,放置稳固,使用时不对患者造成束缚感,调节便利,减少了医师操作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患者的使用体验,保证了更全面的艾灸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包括:
[0008]艾灸盒,由盒本体和盖设于盒本体顶端的盒盖组成;盒本体底壁呈弧面设置,在盒本体底壁上设置通气孔,在盒本体底壁上方的盒本体内壁上设置支撑条板,所述支撑条板呈与盒本体底壁一致的弧面设置,在支撑条板上间隔支撑设置若干个艾条放置筒;在盒本体两外侧壁上设置水平支撑杆;
[0009]调节结构,设于所述盒本体的两侧;调节结构包括与水平支撑杆相连的水平调节件和与水平调节件外端相连的竖直调节件,在竖直调节件底端设置支撑板;
[0010]布罩,在布罩顶端设置松紧带,布罩经松紧带与艾灸盒底部侧壁可拆卸的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盒本体的底壁呈由下向上凸出的弧面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盒盖的一端与盒本体一侧的顶端相铰接;盒盖另一端与盒本体另一侧顶端卡接。
[0013]进一步地,在盒本体外侧壁上设置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第一排气孔在盒本体侧壁底部水平间隔设置,第二排气孔在盒本体侧壁上部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气孔为可调节式排气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设于盒本体的左、右侧壁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孔为若干个内径0.5cm

1cm的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排气孔设置,在第二排气孔上转动盖设有外盖。
[0017]进一步地,在第二排气孔上方的盒本体侧壁上设置转轴,在转轴上连接所述外盖,所述外盖经转轴转动实现对第二排气孔的覆盖、部分开启或全部暴露。
[0018]进一步地,在盒本体左、右内侧壁上还设置顶端开口的网框,网框对应第一、第二排气孔设置;在网框内可放置纱布,用于对此处排气孔排出的气体进行一定程度过滤,避免烟气中夹杂的过多细微颗粒在空气中积累。
[001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板包括固定支撑于盒本体底壁上方的至少一个。
[002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板包括沿盒本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或多个。
[002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板包括底层支撑板和固设于底层支撑板上方的金属隔热板。
[0022]进一步地,所述艾条放置筒包括筒体,在筒体的侧壁顶端沿筒体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竖直支撑片,在竖直支撑片顶端设置环圈。
[0023]进一步地,筒体底部外侧与支撑条板固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调节件为一水平伸缩杆,所述竖直调节件包括一与水平伸缩杆外端固接的竖直杆,在竖直杆上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插孔;在竖直杆外侧套接一外套筒,在外套筒的顶部设置一通孔,一插销穿过外套筒上的通孔和竖直杆上的一插孔设置。
[0025]进一步地,在插销的销轴侧壁上设置外螺纹,在外套筒外侧设置与插销螺接的螺母;所述插销经螺母固定实现竖直杆在外套筒内不同高度的固定。
[0026]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支撑杆包括两呈三角支撑的水平连杆。
[002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为具有规则形状的支撑面板。
[002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为三角支撑板或等腰梯形支撑板。
[0029]进一步地,在盒本体底端还设置一弧状底撑,所述弧状底撑与盒本体底壁上、下间隔设置;在弧状底撑上设置条形格栅。
[0030]进一步地,所述弧状底撑呈与盒本体底壁弧面一致的弧状设置。
[0031]进一步地,所述弧状底撑与盒本体底部的垂向距离不大于5cm。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3]1、该妇科中医艾灸装置的艾灸治疗考虑了人体躺卧时的身形状态,兼顾患者腹部及两侧高低位置的差异,使整个艾灸过程能够较好的实现腹部子宫及两侧附件器官的艾熏,且无需特意调节艾灸盒在患者腹部及外侧不同位置的高低,只需要整体高低调节即能方便的实现对妇科患者艾灸部位更全面的艾灸治疗。
[0034]2、该妇科中医艾灸装置不占用空间,使用灵活,患者使用时无约束,不引起束缚感或不适,避免了艾灸周期内因难以活动造成的腰酸问题;整个装置经支撑板支撑置于治疗
床上,放置稳定,调节便利。
[0035]3、该妇科中医艾灸装置在艾灸过程中,较好避免了患者腹部局部过热造成的不适,通过艾灸盒侧壁上的第一排气孔及第二排气孔,较好的实现了盒内温度过高或烟气较多积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图1中布罩上方的盒本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图1中盒本体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图3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图1仰视结构示意图;
[0042]图7为图1中盒本体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3]图8为本技术使用时调节状态参考示意图;
[0044]图9为图1中艾条放置筒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艾灸盒,由盒本体和盖设于盒本体顶端的盒盖组成;盒本体底壁呈弧面设置,在盒本体底壁上设置通气孔,在盒本体底壁上方的盒本体内壁上设置支撑条板,所述支撑条板呈与盒本体底壁一致的弧面设置,在支撑条板上间隔支撑设置若干个艾条放置筒;在盒本体两外侧壁上设置水平支撑杆;调节结构,设于所述盒本体的两侧;调节结构包括与水平支撑杆相连的水平调节件和与水平调节件外端相连的竖直调节件,在竖直调节件底端设置支撑板;布罩,在布罩顶端设置松紧带,布罩经松紧带与艾灸盒底部侧壁可拆卸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盒本体外侧壁上设置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第一排气孔在盒本体侧壁底部水平间隔设置,第二排气孔在盒本体侧壁上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为若干个内径0.5cm

1cm的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排气孔设置,在第二排气孔上转动盖设有外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中医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娅楠郭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阿县妇幼保健院东阿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