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43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和多个升力翼,所述升力翼一端安装在机身上,另一端安装有旋翼及电机;所述升力翼适于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为无人机提供升力;所述升力翼均铰接在机身上,所述升力翼具有使旋翼和升力翼自身收纳入机身内的第一位置和展开后使旋翼远离机身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在收纳时更加便利,占用空间更小。同时,还具有飞行姿态稳定且便于控制,耐用,可靠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多旋翼无人机,是无人机中的一种,也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一般指具有三个及以上旋翼轴的无人驾驶飞行设备。其通过每个轴上的电动机转动带动旋翼旋转,从而产生升力,通过改变不同旋翼之间的相对转速,可以改变单轴推进力的大小,从而控制飞行器的运行轨迹。多旋翼无人机相比于共轴反桨无人机,其空气阻力更小;相较于弹簧刀弹射起飞的固定翼巡飞器,其起降条件限制更少,因此,多旋翼无人机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
[0003]增加多旋翼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一直是无人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公布号为CN114056542A的中国技术专利便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安装在机身两侧的固定翼,固定翼上安装有若干升力螺旋桨,机身的下方安装有起落架和装载机构,此外,所述机身的尾部安装有推力螺旋桨,其中固定翼为流线型结构,在飞行过程中与升力螺旋桨共同提供上升力,机身内部安装有动力系统,通过机身内部的动力系统驱动推力螺旋桨运转。该技术通过升力螺旋桨实现无人机的悬停,通过推力螺旋桨提供飞行前进动力,通过流线型固定翼降低飞行过程中阻力,并提供升力,以此降低了旋翼无人机在行进过程中的能耗。
[0004]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多旋翼无人机在实际使用中,会占用较大的体积,存在不方便收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在使用时,不方便收纳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更加便于收纳的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
[0008]机身;
[0009]多个升力翼,所述升力翼一端安装在机身上,另一端安装有旋翼及电机;所述升力翼适于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为无人机提供升力;
[0010]所述升力翼均铰接在机身上,所述升力翼具有使旋翼和升力翼自身收纳入机身内的第一位置和展开后使旋翼远离机身的第二位置。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力翼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并铰接在机身前部的前升力翼和两个对称设置并铰接在机身后部的后升力翼。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升力翼和后升力翼在无人机水平飞行的姿态下处于不同的高度。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升力翼与机身的铰接轴位于前升力翼的前缘,所述后升力翼与机身的铰接轴位于后升力翼的后缘。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翼及电机均安装在升力翼的上表面。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翼活动安装在电机的旋转轴上,所述旋翼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身上具有适于容纳处于第一位置的升力翼及处于折叠状态的旋翼的收纳仓。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收纳仓具有舱盖,所述舱盖与机身活动安装,所述舱盖外表面与机身外表面圆滑拼接。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舱盖上具有适于对处于第二位置的升力翼进行定位的卡口。
[0019]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身外表面为流线型。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
[0021]1、本技术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和多个升力翼。所述升力翼一端安装在机身上,另一端安装有旋翼及电机;所述升力翼适于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为无人机提供升力;所述升力翼均铰接在机身上,所述升力翼具有使旋翼和升力翼自身收纳入机身内的第一位置和展开后使旋翼远离机身的第二位置。
[0022]在上述方案中,相较于传统的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本方案中的升力翼具有处于展开姿态的第二位置和处于收纳姿态的第一位置。当需要无人机执行飞行任务时,即可打开升力翼使其处于第二位置上。当不使用无人机时,便可以将升力翼折叠收纳进入第一位置。如此以来,无人机在处于收纳状态时,占用的空间更小,所以也就更加便于收纳。
[0023]2、本技术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所述升力翼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并铰接在机身前部的前升力翼和两个对称设置并铰接在机身后部的后升力翼。
[0024]至少具有前后两对升力翼的布置方式,一方面能够使无人机的旋翼布局更加贴近于传统的无人机,便于本方案中无人机飞控系统的研发和姿态控制,同时,前后两对升力翼对称布置的做法也能使升力翼能够在机身的四角提供更加均匀的升力,使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控制更加稳定和便于控制。
[0025]3、本技术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所述前升力翼和后升力翼在无人机水平飞行的姿态下处于不同的高度。根据库塔

儒可夫斯基升力定理、伯努利定律等现代流体力学的理论,如今常见的升力翼横截面均为前端较大末端细长的水滴形,升力翼的上表面弧长大于下表面弧长。本方案中的升力翼亦采用符合上述定律的结构。然而此种结构下的升力翼在升力翼的尾部均会导致气流发生扰动,这种经前升力翼扰动后的气流在遇到后升力翼的切割时会导致后升力翼的升力发生波动,因此,将前升力翼和后升力翼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之后,能够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所以,上述方案的作用在于进一步的提升本方案中无人机飞行姿态的稳定性。
[0026]4、本技术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所述前升力翼与机身的铰接轴位于前升力翼的前缘,所述后升力翼与机身的铰接轴位于后升力翼的后缘。
[0027]在上述结构中,当前升力翼与机身的铰接轴位于前升力翼的前缘时,前升力翼可以向后折叠,对称设置的两个前升力翼在折叠后,能够在不重叠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贴合拼
接。同理,后升力翼与机身的铰接轴位于后升力翼的后缘时,也能使后升力翼在向前折叠后尽可能贴合拼接。因而,此举能够使本方案中的无人机在收纳状态下具有加有效的机内空间利用率,从整体上缩小收纳后的无人机尺寸,进一步提升收纳便利性。
[0028]5、本技术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后升力翼与机身的铰接轴位于后升力翼的后缘所述旋翼及电机均安装在升力翼的上表面。此举作用在于使无人机在起飞或着陆时,使升力翼的下表面充当着陆面,旋翼处于机身上方,避免旋翼磕碰到地面,提升无人机的耐用性。
[0029]6、本技术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所述旋翼活动安装在电机的旋转轴上,所述旋翼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此举作用在于使旋翼实现折叠收纳功能,在升力翼进入到第一位置进行收纳时,旋翼亦可以折叠后与升力翼一同进入收纳状态,因而可以从整体上缩小收纳后的无人机尺寸,进一步提升收纳便利性。
[0030]7、本技术提供的多旋翼无人机,所述机身上具有适于容纳处于第一位置的升力翼及处于折叠状态的旋翼的收纳仓。所述收纳仓具有舱盖,所述舱盖与机身活动安装,所述舱盖外表面与机身外表面圆滑拼接。此举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使升力翼和旋翼处于收纳状态时,由舱盖进行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多个升力翼,所述升力翼一端安装在机身上,另一端安装有旋翼及电机;所述升力翼适于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为无人机提供升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力翼均铰接在机身上,所述升力翼具有使旋翼和升力翼自身收纳入机身内的第一位置和展开后使旋翼远离机身的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力翼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并铰接在机身前部的前升力翼和两个对称设置并铰接在机身后部的后升力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升力翼和后升力翼在无人机水平飞行的姿态下处于不同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升力翼的多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升力翼与机身的铰接轴位于前升力翼的前缘,所述后升力翼与机身的铰接轴位于后升力翼的后缘。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蔚旭贾雅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旭月铭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