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33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实验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包括给药筒,给药筒连通有球囊,其连通处设有第一单向阀,球囊还连通有第二单向阀,给药筒内部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给药筒可拆卸连通有输药管,输药管的自由端连通有弧形钝头,弧形钝头设有出药口,输药管滑动套设有开口组件,开口组件包括锥形罩和锥形管,锥形管内壁连接有减速气囊,给药筒连通有锥形漏斗,输药管穿过锥形漏斗与给药筒连通,给药筒设有刻度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按压球囊力度过大而导致给药过快,造成小鼠胃部不适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适用于在抑郁症研究中对小鼠的中药灌胃。用于在抑郁症研究中对小鼠的中药灌胃。用于在抑郁症研究中对小鼠的中药灌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

技术介绍

[0002]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以持久明显的心境低落和脑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常伴有自杀倾向。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较早,在《内经》时期,就记载了“五脏化五气,喜怒悲忧恐”、“情志致郁”的论述。从古至今,中医学对抑郁症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典籍中的经方和验方,是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有效药物。这些方药大都有着较为可信的临床疗效,有着很高的传承及创新价值。
[0003]然而中医学典籍并无“抑郁症”的病名记载。观其发病的症状和特点可归于“郁证”范畴。此证多因情志不舒起病,以气机不畅为基本病机。郁症病程较长,初在气分,久则夹痰、夹瘀,出现气郁化火或痰瘀化火;再久则耗伤气血津液,虚火内生。可见郁而化火,火热上扰贯穿着郁症发生发展的始末。
[0004]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是清热除烦,宣发郁热的代表方,也是临床中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对及药方。方中应用栀子配伍淡豆豉,借轻清宣发郁热之功,清解无形邪热郁结之证,是对“火郁发之”最好的诠释。在抑郁症研究中,通常以抑郁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需要对抑郁模型小鼠喂食栀子豉汤。在研究发现栀子中含量最高的药物成份栀子苷,对抑郁模型小鼠的动物行为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够降低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

α、IL

1β和IL

6的表达,使抗氧化物质SOD、GSH和CAT显著增加,具有抗氧化应激及抗炎症的作用。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小鼠并不配合进食汤药,导致进食汤药困难,中药灌胃器并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中药灌胃器需要将中药汤剂多次灌注到灌胃器中,多次灌注中药汤剂容易造成污染并且灌注操作也不够简便。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CN204815330U)公开了一种球囊灌胃器,包括球体、入口端、出口端、出口阀、幅度线、接头以及盖子,球体为球囊形状,球体上设有幅度线,球体一端设有入口端和盖子,球体另一端设有接头,接头设有出口阀和出口端。
[0006]上述方案通过球体、入口端、出口端、出口阀、幅度线、接头以及盖子的一系列设计;能够一次性将中药汤剂灌注到球囊灌胃器中,避免多次抽吸中药汤剂而造成污染并且操作简便、安全。但该装置由于人很难控制按压球囊力度的大小,如果按压球囊力度过大会导致给药过快,造成小鼠胃部不适进而影响实验结果。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按压球囊力度过大而导致给药过快,造成小鼠胃部不适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包括给药筒,所
述给药筒连通有球囊,所述球囊的体积小于所述给药筒的体积,所述给药筒与所述球囊的连通处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球囊还连通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给药筒内部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所述给药筒可拆卸连通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滑动套设有开口组件。
[0010]基础技术方案的原理:研究人员在使用此装置时,首先用开口组件将小鼠口部打开,再将输药管穿过开口组件,开口组件的设置既方便打开小鼠口部,又可以防止小鼠咬住输药管,然后将中药汤剂注入给药筒中,接着将输药管与给药筒连通起来,按动球囊,将球囊中的气体排入给药筒,给药筒内部增压,推动活塞进而将中药汤剂经输药管排入胃部,实现中药灌胃,球囊的体积远远小于给药筒的体积,多次按压球囊才可将给药筒中的中药排入胃部,第一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从球囊到给药筒,第二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从外部进入球囊。
[0011]基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球囊、给药筒、活塞、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逐级将球囊中的气体排入给药筒,实现缓慢给药,即使球囊的完全按压也只能实现给药筒的部分给药,防止按压球囊力度过大会导致给药过快,造成小鼠胃部不适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状况;通过开口部件的设置,既方便打开小鼠口部,又可以防止小鼠咬住输药管。
[0012]优选地,所述开口组件包括锥形罩和锥形管,所述锥形罩的锥形小端与所述锥形管的锥形大端连通,所述锥形罩与所述锥形管均穿设于所述输药管。
[0013]通过上述设置,锥形罩的锥形设计方便输药管穿过锥形管,锥形管的锥形设计方便打开小鼠口部。
[0014]优选地,所述锥形管内壁连接有减速气囊。
[0015]通过上述设置,对输药管有阻碍作用,可以让输药管缓慢进入胃部。
[0016]优选地,所述输药管的自由端连通有弧形钝头,所述弧形钝头设有出药口。
[0017]通过上述设置,弧形钝头可以防止输液管头部过于尖锐而损伤胃肠道。
[0018]优选地,所述给药筒设有刻度线。
[0019]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计量中药汤剂的体积,方便控制给药量。
[0020]优选地,所述给药筒连通有锥形漏斗,所述输药管穿过所述锥形漏斗与所述给药筒连通。
[0021]通过上述设置,方便将中药汤剂注入给药筒。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锥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25]附图中的对应标记的名称为:
[0026]给药筒1,球囊2,第一单向阀3,第二单向阀4,活塞5,输药管6,开口组件7,锥形罩701,锥形管702,减速气囊703,弧形钝头8,出药口9,刻度线10,锥形漏斗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如图1-图3所示,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包括给药筒1,给药筒1连通有球囊
2,球囊2的体积小于给药筒1的体积,给药筒1与球囊2的连通处设有第一单向阀3,球囊2还连通有第二单向阀4,给药筒1内部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5,给药筒1可拆卸连通有输药管6,输药管6的自由端连通有弧形钝头8,弧形钝头8设有出药口9,输药管6滑动套设有开口组件7,开口组件7包括锥形罩701和锥形管702,锥形罩701的锥形小端与锥形管702的锥形大端连通,锥形罩701与锥形管702均穿设于输药管6,锥形管702内壁连接有减速气囊703,给药筒1连通有锥形漏斗11,输药管6穿过锥形漏斗11与给药筒1连通,给药筒1设有刻度线10。
[0029]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30]研究人员在使用此装置时,首先用锥形管702将患者口部打开,再将输药管6穿过锥形罩701与锥形管702,锥形罩701的锥形设计方便输药管6穿过锥形管702,锥形管702的锥形设计方便打开小鼠口部,锥形管702还可以防止小鼠咬住输药管6从而造成输药管6的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给药筒(1),所述给药筒(1)连通有球囊(2),所述球囊(2)的体积小于所述给药筒(1)的体积,所述给药筒(1)与所述球囊(2)的连通处设有第一单向阀(3),所述球囊(2)还连通有第二单向阀(4),所述给药筒(1)内部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5),所述给药筒(1)可拆卸连通有输药管(6),所述输药管(6)滑动套设有开口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小鼠用中药灌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组件(7)包括锥形罩(701)和锥形管(702),所述锥形罩(701)的锥形小端与所述锥形管(702)的锥形大端连通,所述锥形罩(7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天雨杉本一男张倩全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