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军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无烟柴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12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炉具相关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无烟柴火炉,包括基座盘、通风座、支撑座、燃烧筒和积灰内胆,所述通风座放置在所述基座盘内,所述通风座内部设置有贯通的一号腔体,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贯通的二号腔体,所述支撑座放置在所述通风座的顶部,所述燃烧筒架设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积灰内胆架设在所述燃烧筒内,所述燃烧筒内设置有燃烧腔室,所述积灰内胆设置有承装积灰的灰斗,所述灰斗与所述燃烧腔室连通,所述燃烧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号吹风口,所述通风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一号吹风口对应二号吹风口,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无烟柴火炉


[0001]本技术属于炉具相关的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无烟柴火炉。

技术介绍

[0002]柴火炉是通过燃烧木柴、生物颗粒、木炭等燃料提供热能的取暖或炊事设备,是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在野外或农村常用的日常用具,其中,现有的火炉多结构固定,若需要携带至室外使用时,不便于搬运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无烟柴火炉,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无烟柴火炉,包括基座盘、通风座、支撑座、燃烧筒和积灰内胆,所述通风座放置在所述基座盘内,所述通风座内部设置有贯通的一号腔体,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贯通的二号腔体,所述支撑座放置在所述通风座的顶部,所述燃烧筒架设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积灰内胆架设在所述燃烧筒内,所述燃烧筒内设置有燃烧腔室,所述积灰内胆设置有承装积灰的灰斗,所述灰斗与所述燃烧腔室连通,所述燃烧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号吹风口,所述通风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一号吹风口对应二号吹风口,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盘作为底座用于放置通风座,可在基座盘内放入积水,以增加重量,保持底座的稳定,且支撑座放置在通风座的顶部,使得通风座的一号腔体与支撑座的二号腔体能够连通,燃烧筒放置在支撑座内,即燃烧筒放置在一号腔体与二号腔体组合贯通形成的空间内,积灰内胆架设在燃烧筒内,由于支撑座上设置的入柴口,在基座盘、通风座、支撑座、燃烧筒和积灰内胆组装完成后,可通过入柴口将可燃物放置在燃烧筒内点燃,燃烧后的灰尘会掉落在积灰内胆内,便于收集废弃物,且待加热的锅具放置在支撑座的顶部,待加热锅具与支撑座顶部边缘接触,使得燃烧烟尘不能从上方外溢,只能沿通风座、支撑座下沉排出,有效达到无烟的目的;且通风座上设置有与一号吹风口对应的二号吹风口,使得能够用补风机插入通风座内部,向上吹风,增加燃烧的火力,使得燃烧更加充分;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待使用完毕冷却降温后,可拆卸叠摞在一起,便于搬运和携带。
[0006]进一步地,所述燃烧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斗笠状燃烧盆,所述斗笠状燃烧盆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积灰内胆的灰斗口朝上架设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斗笠状燃烧盆上均匀设置有风孔。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斗笠状燃烧盆的围面向中部倾斜,使得燃烧的火力更加集中,便于加热,积灰内胆设置在底部的开口处,便于收集燃烧的灰尘,斗笠状燃烧盆上的风孔,使得用户通过补风机由一号吹风口、二号吹风口补入的风力便于吹入燃烧盆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积灰内胆的底部设置有筛灰孔。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筛灰孔便于为燃烧室内架设的可燃物通气,保证空气流通,以充
分燃烧。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座的顶部设置有一号延展边,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二号延展边,所述一号延展边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一号通孔和多个安装孔,所述二号延展边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数量对应于所述一号通孔的二号通孔和多个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安装柱。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号延展边上的安装孔用于插设安装柱,使得支撑座通过安装柱和安装孔的连接即可组装,便于拆卸与安装,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则便于通风。
[0012]进一步地,所述燃烧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架设在所述二号延展边上。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燃烧筒通过挡块架设在二号延展边上,使得燃烧筒能够悬设在支撑座内,使得燃烧筒的外侧壁与支撑座、通风座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空隙,能够有效隔热。
[0014]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座和所述支撑座组合后的高度高于所述燃烧筒的高度。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风座与支撑座组合后的高度高于燃烧筒的高度,能够为可燃物燃烧留有足够的燃烧空间,以方便空气流通,以充分燃烧。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无烟柴火炉,其有益效果为,通风座可拆卸放置在基座盘内,支撑座拆卸式放置在通风座的顶部,燃烧筒拆卸式放置在支撑座内,内胆可拆卸放置在燃烧筒内,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待使用完毕冷却降温后,可拆卸叠摞在一起,便于搬运和携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组合式无烟柴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基于图1的实施例的组合式无烟柴火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积灰内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支撑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01、基座盘;102、通风座;103、支撑座;104、燃烧筒;105、积灰内胆;106、一号腔体;107、二号腔体;108、燃烧腔室;109、灰斗;110、一号吹风口;111、二号吹风口;112、入柴口;113、斗笠状燃烧盆;114、开口;115、风孔;116、筛灰孔;117、一号延展边;118、二号延展边;119、一号通孔;120、安装孔;121、二号通孔;122、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技术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无烟柴火炉,包括基座盘101、通风座102、支撑座103、燃烧筒104和积灰内胆105,所述通风座102放置在所述基座盘101内,所述通风座102内部设置有贯通的一号腔体106,所述支撑座103的内部设置有贯通的二号腔
体107,所述支撑座103放置在所述通风座102的顶部,所述燃烧筒104架设在所述支撑座103上,所述积灰内胆105架设在所述燃烧筒104内,所述燃烧筒104内设置有燃烧腔室108,所述积灰内胆105设置有承装积灰的灰斗109,所述灰斗109与所述燃烧腔室108连通,所述燃烧筒104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号吹风口110,所述通风座10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一号吹风口110对应二号吹风口111,所述支撑座103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112。
[0026]上述实施例中基座盘101作为底座用于放置通风座102,可在基座盘101内放入积水,以增加重量,保持底座的稳定,且支撑座103放置在通风座102的顶部,使得通风座102的一号腔体106与支撑座103的二号腔体107能够连通,燃烧筒104放置在支撑座103内,即燃烧筒104放置在一号腔体106与二号腔体107组合贯通形成的空间内,积灰内胆105架设在燃烧筒104内,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无烟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盘、通风座、支撑座、燃烧筒和积灰内胆,所述通风座放置在所述基座盘内,所述通风座内部设置有贯通的一号腔体,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贯通的二号腔体,所述支撑座放置在所述通风座的顶部,所述燃烧筒架设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积灰内胆架设在所述燃烧筒内,所述燃烧筒内设置有燃烧腔室,所述积灰内胆设置有承装积灰的灰斗,所述灰斗与所述燃烧腔室连通,所述燃烧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号吹风口,所述通风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一号吹风口对应二号吹风口,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上设置有入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无烟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腔室的顶部设置有斗笠状燃烧盆,所述斗笠状燃烧盆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积灰内胆的灰斗口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