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906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包括双极板、阳极组件、极框结构、以及阴极组件;极框结构中部形成为中空区域,且极框结构的截面尺寸与双极板匹配,且中空区域与双极板的传质区域截面尺寸匹配;双极板的边缘区域具有双极板主流道,双极板主流道用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进出;极框结构具有极框主流道,极框主流道通过分支通道与双极板的传质区域连通以向传质区域内传输反应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解小室结构结合了常规的两种电解小室结构的特征,结合了两种常规结构的优势,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使得电解小室电压更低。使得电解小室电压更低。使得电解小室电压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槽
,尤其涉及一种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PEM电解槽是由若干个电解小室串联组成,电解槽的总电压是电解小室的电压的集合。电解小室作为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电解小室的结构和影响到小室内的传质过程,进而影响到小室电压,这在高电流密度的时候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合理的电解小室结构以增强传质过程,是目前电解槽高电流密度的发展趋势下尤为重要。
[0003]传统的PEM电解槽的电解小室根据双极板是否含有流道而分为有流道型电解槽和无流道型电解槽。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将两种形式电解槽结合为一体的结构。
[0004]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两种电解小室结构特征、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电解小室的电压更低的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一种P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解小室结构包括:双极板(1),所述双极板(1)的外圈被配置为边缘区域(101),所述双极板(1)的内圈被配置为位于所述边缘区域(101)内侧的传质区域;阳极组件;极框结构;以及阴极组件;所述极框结构中部形成为中空区域(405),且所述极框结构的截面尺寸与所述双极板(1)匹配,且所述中空区域(405)与所述双极板(1)的传质区域截面尺寸匹配;所述双极板(1)的边缘区域(101)具有双极板主流道(105),所述双极板主流道(105)用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进出;极框结构具有极框主流道(403),所述极框主流道(403)通过分支通道(404)与所述双极板(1)的传质区域连通以向所述传质区域内传输反应物;所述双极板(1)的边缘区域(101)为环形结构;所述双极板(1)的传质区域分为:靠近所述边缘区域(101)的过渡区域(102)、以及位于所述过渡区域(102)内侧的均匀区域(103);所述均匀区域(103)具有凸出于所述双极板(1)表面的凸起(104),且相邻所述凸起(104)之间的通道形成为流道;所述流道与所述过渡区域(10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1)的边缘区域(101)和所述过渡区域(102)的厚度均为H1,且所述H1=0.1mm~1.0mm;所述凸起(104)的高度为H2,且所述H2=0.5mm~1.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1)由钛板组成,且所述双极板(1)的表面具有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电解小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组件包括:阳极三维网(301)和阳极扩散层(302);所述阳极三维网(301)的材质为钛,所述阳极三维网(301)的表面具有涂层;所述阳极三维网(301)的截面尺寸与所述双极板(1)的传质区域匹配,所述阳极三维网(301)的厚度为H4,且所述H4=0.4mm~1.0mm;所述阳极扩散层(302)的材质为钛纤维毡,且所述阳极扩散层(302)的表面具有涂层;所述阳极扩散层(302)的截面尺寸与所述双极板(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朋飞杨大伟柏槐基山伯晋茹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