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78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其包括底部结构、中继结构、顶部结构、运动组件与限位组件;所述中继结构的一端与底部结构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顶部结构滑动连接;所述运动组件设置在底部结构远离中继结构的一端;所述限位组件的底部与底部结构相连接,顶部穿过中继结构后与顶部结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所公开的医疗急救车可根据医护人员的需求压缩自身所占用空间,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的整车折叠,便于医护人员外出任务时携带。便于医护人员外出任务时携带。便于医护人员外出任务时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

技术介绍

[0002]当医护人员外出任务时,需要使用医疗急救车携带药品与常用医疗器械。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医疗急救车由于其体积等原因不便于携带。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
[0005]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其包括底部结构、中继结构、顶部结构、运动组件与限位组件;所述中继结构的一端与底部结构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顶部结构滑动连接;所述运动组件设置在底部结构远离中继结构的一端;所述限位组件的底部与底部结构相连接,顶部穿过中继结构后与顶部结构相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推拉部、传动部、操控部与提拉部;所述推拉部、传动部均设置在顶部结构的内部;所述传动部与推拉部啮合;所述操控部插入顶部结构的内部与推拉部相连接;所述提拉部配置为推动推拉部在顶部结构内部运动的扶手;所述中继结构、顶部结构均与提拉部滑动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底部结构包括底部支架、第一储存部、底部隔板与转动支架;所述底部隔板将底部结构分为储存舱与运动舱;所述第一储存部在储存舱的内部沿运动轨道运动;所述转动支架位于底部隔板的底部;所述转动支架与运动组件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在所述储存舱的内部设置用于限定第一储存部运动轨道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底部隔板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中继结构包括中继支架、第二储存部、第三储存部与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中继支架分为折叠舱与接收舱;所述折叠舱的外壁与储存舱的内壁适配;所述第二储存部在接收舱的内部沿运动轨道运动;所述第三储存部在折叠舱的内部沿运动轨道运动。
[0010]进一步,所述中继支架的内部设置与限位组件适配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中继支架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在所述接收舱的内部设置用于限定第二储存部运动轨道的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与接收舱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在所述折叠舱的内部设置用于限定第三储存部运动轨道的第三导向结构;所述第三导向结构与折叠舱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顶部结构包括顶部支架、第四储存部、第五储存部与顶部隔板;所述顶部隔板将顶部支架分为置物舱与收容舱;所述收容舱的外壁与接收舱的内壁适配;所述第四储存部在置物舱的内部沿运动轨道运动;所述第五储存部在收容舱的内部沿运动轨道
运动;
[0014]进一步,在所述置物舱的内部设置用于限定第四储存部运动轨道的第四导向结构;所述第四导向结构与置物舱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在所述收容舱的内部设置用于限定第五储存部运动轨道的第五导向结构;所述第五导向结构与收容舱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顶部结构的内部设置调节舱;所述调节舱的顶部设置第一出口,端部设置第二出口,侧部设置限位槽,内部设置转轴;所述推拉部在调节舱的内部滑动,并经第二出口进出调节舱;所述提拉部在顶部结构的内部滑动,并经第一出口进出顶部结构;所述传动部与转轴滑动连接;所述操控部经限位槽进入调节舱后与推拉部转动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运动组件设置在底部结构远离中继结构的一端;所述运动组件与底部结构转动连接。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所公开的医疗急救车可根据医护人员的需求压缩自身所占用空间,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的整车折叠,便于医护人员外出任务时携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车的主视图;
[0020]图2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车处于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车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车处于升起状态的剖视图;
[0023]图5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车处于升起状态的剖视图;
[0024]图6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车处于升起状态时限位组件的示意图;
[0025]图7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车处于收缩状态时限位组件的示意图;
[0026]图8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车处于升起状态时运动组件的示意图;
[0027]图9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医疗急救车处于收缩状态时运动组件的示意图;
[0028]图10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0]图12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中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中继结构的剖视图;
[0032]图14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顶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为一种实现本技术的顶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4]图中,1、底部结构;11、底部支架;12、第一储存部;13、底部隔板;14、转动支架;15、支脚;16、第一导向结构;2、中继结构;21、中继支架;22、第二储存部;23、第三储存部;24、第一滑道;25、中隔板;26、第二导向结构;27、第三导向结构;3、顶部结构;31、顶部支架;32、第一出口;33、第二出口;34、第四储存部;35、第五储存部;36、转轴;37、限位槽;38、顶部隔板;39、第四导向结构;391、第五导向结构;392、第二滑道;4、运动组件;41、转动部;42、限位部;43、推力部;44、复位部;5、限位组件;51、推拉部;52、传动部;53、操控部;54、提拉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8]如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其包括底部结构、中继结构、顶部结构、运动组件与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结构的一端与底部结构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顶部结构滑动连接;所述运动组件设置在底部结构远离中继结构的一端;所述限位组件的底部与底部结构相连接,顶部穿过中继结构后与顶部结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推拉部、传动部、操控部与提拉部;所述推拉部、传动部均设置在顶部结构的内部;所述传动部与推拉部啮合;所述操控部插入顶部结构的内部与推拉部相连接;所述提拉部配置为推动推拉部在顶部结构内部运动的扶手;所述中继结构、顶部结构均与提拉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包括底部支架、第一储存部、底部隔板与转动支架;所述底部隔板将底部结构分为储存舱与运动舱;所述第一储存部在储存舱的内部沿运动轨道运动;所述转动支架位于底部隔板的底部;所述转动支架与运动组件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存舱的内部设置用于限定第一储存部运动轨道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底部隔板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结构包括中继支架、第二储存部、第三储存部与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中继支架分为折叠舱与接收舱;所述折叠舱的外壁与储存舱的内壁适配;所述第二储存部在接收舱的内部沿运动轨道运动;所述第三储存部在折叠舱的内部沿运动轨道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医疗急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支架的内部设置与限位组件适配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中继支架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郑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