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炼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66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锻炼架,涉及内分泌失调有氧锻炼领域,底座的四个角均设有上设有移动轮,底座的侧壁设有调节装置,四个移动轮通过调节装置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顺时针转动调节丝杠,调节丝杠带动了第一侧的两个移动轮处的两个固定块靠近,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顶着轴杆和移动轮沿着空腔上升,此时四个移动轮脱离地面,底座和地面接触,使得装置稳定放置在地面上;需要推动底座更换位置时,此时逆时针转动调节丝杠,即可实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整个装置是通过底板的圆孔固定在地面上,无法通过在地面钻孔将装置固定在地面,导致此装置使用受到限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锻炼架


[0001]本技术涉及内分泌失调有氧锻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锻炼架。

技术介绍

[0002]健康的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中各种激素(荷尔蒙)和神经系统共同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参与调节人体的代谢过程、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许多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协同各种酵素(生化酶)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体内外变化。激素是内分泌系统的信息传递者,它经体液传送至靶细胞发挥刺激或抑制作用,以调节靶细胞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某种激素过多、过少或激素抵抗),即称为内分泌失调。在进行治疗和预防内分泌失调时,除了合理饮食,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有氧锻炼,通过适当的锻炼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调节内分泌失调的目的。
[0003]对此申请号为202020834612.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分泌失调有氧锻炼设备”,通过底板的圆孔固定在地面上,当需要锻炼时,根据自身锻炼的力度,将配重块通过牵引绳穿过圆孔,手握把手并往复移动,把手带动方板一往复移动,方板一带动连杆往复摆动,方板一带动滑槽杆往复移动,滑槽杆带动滑块二往复移动的同时沿着滑槽杆的滑槽内往复移动,滑块二带动滑块一沿着U形槽往复移动,滑块一带动方板二往复移动,方板二带动配重块往复移动,进行锻炼,锻炼完毕后,拿下配重块,以此实现了有氧锻炼。
[0004]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整个装置是通过底板的圆孔固定在地面上,对于部分家庭中使用时,由于地板的限制,无法通过在地面钻孔将装置固定在地面,导致此装置使用受到限制。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锻炼架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的整个装置是通过底板的圆孔固定在地面上,对于部分家庭中使用时,由于地板的限制,无法通过在地面钻孔将装置固定在地面,导致此装置使用受到限制的问题。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锻炼架,包括底座、移动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
[0008]所述底座的四个角均设有上设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侧壁设有调节装置,四个所述移动轮通过调节装置升降;
[0009]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设有升降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升降装置升降,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锻炼装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活动杆、第二
活动杆、第一滑槽、固定块、调节丝杠,所述底座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的顶壁和底壁均设有四个通槽,四个所述移动轮均在通槽内上下滑动;
[0011]四个所述移动轮处的空腔底部均设有两个支撑板,移动轮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四个所述移动轮的轴心处均设有轴杆,四个所述轴杆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八个所述支撑板上均设有滑槽,同一侧的四个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有同一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同一个移动轮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均转动地套设在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上,且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均贯穿四个第一滑槽,位于第一滑槽外部的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一端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底座的第一侧壁设有调节丝杠,所述调节丝杠贯穿底座的第一侧壁和四个固定块与底座的第二侧壁转动连接,且调节丝杠和底座的第一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丝杠和四个固定块螺接,且相邻两个固定块和调节丝杠螺接的螺纹相反设置。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圆T型拉杆、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且第二支撑杆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滑动地设有圆T型拉杆,且圆T型拉杆的竖杆在第一通孔内滑动,所述圆T型拉杆的竖杆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和第一支撑杆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和圆T型拉杆的横杆连接,所述圆T型拉杆的竖杆可贯穿若干第二通孔中的其中一个。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锻炼装置包括竖杆、滑块、第二弹簧、固定板、固定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均设有两个竖杆,位于同一个第二支撑杆上的两个竖杆之间滑动地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配重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铰接有第三连接杆,两个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有同一第四连接杆,两个第三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有同一第五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的下方均设有拉环,所述第四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上均连接有第六连接杆的第一端,两个所述第六连接杆的第二端分别和两个滑块连接。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配重件为第二弹簧,所述滑块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二弹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部连接。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配重件为若干可拆卸的配重块。
[0016]本技术的优点:
[0017]本技术通过顺时针转动调节丝杠,调节丝杠带动了第一侧的两个移动轮处的两个固定块靠近,此时固定块带动了第二活动杆在滑槽内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第二活动杆带动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相互靠近,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顶着轴杆和移动轮沿着空腔上升,同时第二活动杆带动了第二侧的移动轮同步运动,直到四个移动轮的最低处完全进入空腔底壁的通槽内,此时四个移动轮脱离地面,底座和地面接触,使得装置稳定放置在地面上;需要推动底座更换位置时,此时逆时针转动调节丝杠,即可实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整个装置是通过底板的圆孔固定在地面上,对于部分家庭中使用时,由于地板的限制,无法通过在地面钻孔将装置固定在地面,导致此装置使用受到限制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
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通槽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活动杆安装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滑槽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的锻炼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为底座;11为通槽;2为移动轮;21为轴杆;3为调节装置;31为支撑板;32为第一连接杆;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移动轮(2)、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所述底座(1)的四个角均设有上设有移动轮(2),所述底座(1)的侧壁设有调节装置(3),四个所述移动轮(2)通过调节装置(3)升降;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第一支撑杆(4),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上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5),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4)的侧壁设有升降装置(6),所述第二支撑杆(5)通过升降装置(6)升降,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5)之间设有锻炼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支撑板(31)、第一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33)、第一活动杆(34)、第二活动杆(35)、第一滑槽(36)、固定块(37)、调节丝杠(38),所述底座(1)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的顶壁和底壁均设有四个通槽(11),四个所述移动轮(2)均在通槽(11)内上下滑动;四个所述移动轮(2)处的空腔底部均设有两个支撑板(31),移动轮(2)设置在两个支撑板(31)之间,四个所述移动轮(2)的轴心处均设有轴杆(21),四个所述轴杆(21)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一连接杆(32)和第二连接杆(33)的第一端,八个所述支撑板(31)上均设有第一滑槽(36),同一侧的四个所述第一滑槽(36)内滑动设有同一第一活动杆(34)和第二活动杆(35),同一个移动轮(2)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杆(32)和第二连接杆(33)的第二端均转动地套设在第一活动杆(34)和第二活动杆(35)上,且第一活动杆(34)和第二活动杆(35)均贯穿四个第一滑槽(36),位于第一滑槽(36)外部的所述第一活动杆(34)和第二活动杆(35)的一端均设有固定块(37),所述底座(1)的第一侧壁设有调节丝杠(38),所述调节丝杠(38)贯穿底座(1)的第一侧壁和四个固定块(37)与底座(1)的第二侧壁转动连接,且调节丝杠(38)和底座(1)的第一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丝杠(38)和四个固定块(37)螺接,且相邻两个固定块(37)和调节丝杠(38)螺接的螺纹相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梅宋瑞何婉霞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