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637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包括缓冲罐和分离罐;缓冲罐内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流板,挡流板使缓冲罐内部形成S形流通通道;分离罐内部自后向前依次设有分离沉降区、集液区和捕雾区,集液区底部设有贫液相排出口、富液相排出口和排污口,贫液相排出口和富液相排出口上分别设有桶型结构的贫液缓冲仓和富液缓冲仓,贫液缓冲仓桶口的高度尺寸大于富液缓冲仓桶口的高度尺寸、且贫液缓冲仓和富液缓冲仓内均设有螺旋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传统分离罐存在的增压点来液不均、级间压力相对较大及出液口堵塞等问题以保证后续工艺流程的连续平稳运行,特别适用于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CO2捕获系统。统。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具体是一种可实现较好的两相分离效果的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属于CO2捕获


技术介绍

[0002]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减少CO2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技术之一。有机胺化学吸收法具有CO2脱除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碳捕集技术。然而传统有机胺法也存在再生能耗高、吸收性能不足等问题,因此开发吸收性能优良、再生能耗低的碳捕集技术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相变吸收剂具有吸收后相变分层的特性,通过减少再生体积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成为新一代有机胺体系的代表。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需要对其液位和压力进行控制以保证良好的两相分离效果。
[0003]传统的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进行两相分离时容易导致增压点来液不均及级间压力相对较大等问题,影响分离罐平稳运行,进而影响分离罐的分离效果;同时传统的分离罐在分离较为粘稠的液相时容易造成出液口堵塞的问题,进而影响分离罐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能够解决传统分离罐存在的增压点来液不均、级间压力相对较大及出液口堵塞等问题,同时能够对波动相起到调节作用以保证后续工艺流程的连续平稳运行,特别适用于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CO2捕获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包括缓冲罐和分离罐;r/>[0006]缓冲罐的相变吸收剂输入端口与相变吸收剂供入管路连通,缓冲罐的相变吸收剂输出端口与分离罐的相变吸收剂输入端口连通,缓冲罐内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流板,挡流板使缓冲罐内部形成S形流通通道;
[0007]分离罐内部自后向前依次设有隔板和捕雾器,隔板和捕雾器将分离罐内部自后向前分隔为分离沉降区、集液区和捕雾区,集液区底部设有贫液相排出口、富液相排出口和排污口,贫液相排出口和富液相排出口上分别设有位于分离罐内部的、桶型结构的贫液缓冲仓和富液缓冲仓,贫液缓冲仓桶口的高度尺寸大于富液缓冲仓桶口的高度尺寸、且贫液缓冲仓和富液缓冲仓内均设有螺旋输送机构,捕雾区顶部设有气体出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贫液缓冲仓和/或富液缓冲仓的桶口是前高后低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缓冲罐的相变吸收剂输入端口通过压力自动显示液位计与相变吸收剂供入管路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压力自动显示液位计通过压力调节阀与相变吸收剂供入管路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缓冲罐内还设有气体整流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气体整流器对应缓冲罐的相变吸收剂输出端口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集液区顶部设有安全阀。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分离罐平行且低于缓冲罐设置、且缓冲罐的相变吸收剂输出端口的出液管从上至下穿入分离罐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安装在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CO2捕获系统中使用时,自吸收塔底部排出的完成吸收CO2的相变吸收剂富液经富液泵通过相变吸收剂供入管路泵入缓冲罐、并经S形流通通道缓冲后进入分离罐,在分离沉降区逐渐分层进入集液区形成位于上层的质轻的贫液相和位于下层的质重的富液相两相,下层的富液相没过富液缓冲仓的桶口后进入富液缓冲仓实现一次缓冲、并经螺旋输送机构二次缓冲后稳定输出,上层的贫液相没过贫液缓冲仓的桶口后进入贫液缓冲仓实现一次缓冲、并经螺旋输送机构二次缓冲后稳定输出,能够对波动相起到调节作用以保证后续工艺流程的连续平稳运行;缓冲罐的设置可以解决两相分离时的增压点来液不均及级间压力相对较大等问题,从而使分离罐平稳运行;分离罐内设置贫液缓冲仓和富液缓冲仓、并在贫液缓冲仓和富液缓冲仓内均设置螺旋输送机构,可以解决分离较为粘稠的液相时容易造成富液相排出口堵塞的问题,延长分离罐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压力自动显示液位计,2、缓冲罐,21、挡流板,22、气体整流器,3、分离罐,31、贫液缓冲仓,32、贫液相排出口,33、富液相排出口,34、富液缓冲仓,35、捕雾器,36、气体出口,37、安全阀,38、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下以相变吸收剂的运行方向为前方进行描述)。
[0019]如图1所示,本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包括缓冲罐2和分离罐3。
[0020]缓冲罐2的相变吸收剂输入端口与相变吸收剂供入管路连通,缓冲罐2的相变吸收剂输出端口与分离罐3的相变吸收剂输入端口连通,缓冲罐2内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流板21,挡流板21用于增加相变吸收剂相变分层体系的流通行程,挡流板21使缓冲罐2内部形成S形流通通道,能够让相变吸收剂相变吸收分层体系具有更长的流通路径。
[0021]分离罐3内部自后向前依次设有隔板和捕雾器35,隔板和捕雾器35将分离罐3内部自后向前分隔为分离沉降区、集液区和捕雾区,集液区底部设有贫液相排出口32、富液相排出口33和排污口38,贫液相排出口32和富液相排出口33上分别设有位于分离罐3内部的、桶型结构的贫液缓冲仓31和富液缓冲仓34,贫液缓冲仓31桶口的高度尺寸大于富液缓冲仓34桶口的高度尺寸、且贫液缓冲仓31和富液缓冲仓34内均设有螺旋输送机构,捕雾区顶部设有气体出口36。分离罐3可平行且低于缓冲罐2设置,缓冲罐2的相变吸收剂输出端口的出液管直接从上至下穿入分离罐3内,可使得相变吸收分层体系需要较长的路径才能从缓冲罐2
进入分离罐3内,使其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
[0022]本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安装在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CO2捕获系统中使用时,自吸收塔底部排出的完成吸收CO2的相变吸收剂富液经富液泵通过相变吸收剂供入管路泵入缓冲罐2、并经S形流通通道缓冲后进入分离罐3,在分离沉降区逐渐分层进入集液区形成位于上层的质轻的贫液相和位于下层的质重的富液相两相,下层的富液相没过富液缓冲仓34的桶口后进入富液缓冲仓34实现一次缓冲、并经螺旋输送机构二次缓冲后稳定输出,上层的贫液相没过贫液缓冲仓31的桶口后进入贫液缓冲仓31实现一次缓冲、并经螺旋输送机构二次缓冲后稳定输出。缓冲罐2的设置可以解决两相分离时的增压点来液不均及级间压力相对较大等问题,从而使分离罐3平稳运行。分离罐3内设置贫液缓冲仓31和富液缓冲仓34、并在贫液缓冲仓31和富液缓冲仓34内均设置螺旋输送机构,可以解决分离较为粘稠的液相时容易造成富液相排出口33堵塞的问题,延长分离罐3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使用成本。
[0023]为实现更好的缓冲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贫液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罐(2)和分离罐(3);缓冲罐(2)的相变吸收剂输入端口与相变吸收剂供入管路连通,缓冲罐(2)的相变吸收剂输出端口与分离罐(3)的相变吸收剂输入端口连通,缓冲罐(2)内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流板(21),挡流板(21)使缓冲罐(2)内部形成S形流通通道;分离罐(3)内部自后向前依次设有隔板和捕雾器(35),隔板和捕雾器(35)将分离罐(3)内部自后向前分隔为分离沉降区、集液区和捕雾区,集液区底部设有贫液相排出口(32)、富液相排出口(33)和排污口(38),贫液相排出口(32)和富液相排出口(33)上分别设有位于分离罐(3)内部的、桶型结构的贫液缓冲仓(31)和富液缓冲仓(34),贫液缓冲仓(31)桶口的高度尺寸大于富液缓冲仓(34)桶口的高度尺寸、且贫液缓冲仓(31)和富液缓冲仓(34)内均设有螺旋输送机构,捕雾区顶部设有气体出口(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吸收分层体系的分离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诗建刘玲康国俊陈思铭刘滋武闫新龙朱佳媚倪中海王瑞玉王全德黄飞桑树勋王猛刘世奇曹景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