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59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搅拌机构包括由搅拌驱动机构驱动的搅拌轴和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多个搅动板,搅拌轴的下端位于反应釜主体内部的下部且其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扇叶结构的搅动片,反应釜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反应观测装置,反应观测装置包括水平延伸到反应釜主体内部的导通管和针筒取液结构,针筒取液结构包括透明筒体和设置在透明筒体内部的密封推拉部件,透明筒体的下端竖直方向与导通管位于反应釜主体外部的一端相连。反应釜内溶液混合均匀无分层现象,乳化效果好,并可以实时对反应釜主体内的乳化进程进行观测监控,节约时间,设备使用效率高。备使用效率高。备使用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乳化油(Emulsifiedoil)是以稳定状态存在(不上浮,不凝聚)的微小油粒,粒径约在0.5~25μm之间,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液体或半固体,属于金属切削油的一类。作用以冷却为主,润滑为次,用于车制、锯断、钻孔、磨制等金属粗加工。在乳化油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在反应釜中通过对原材料和溶液的均匀搅拌来进行乳化,现有的反应釜在生产过程中,反应釜内的搅拌机构进行搅拌时,不能使反应釜内部溶液进行上下层的流通交换,容易出现分层现象,特别是反应釜底部的溶液容易乳化不彻底,且反应釜一般都是不透明的,在生产过程中不易对反应釜内溶液的乳化进程进行实时的观测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在生产乳化油时容易产生分层,底部溶液乳化不彻底,且乳化过程中不易观测监测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反应釜主体上端设置有搅拌驱动机构和多个原料添加口,所述反应釜主体内部设置有由搅拌驱动机构驱动的搅拌机构,所述反应釜主体内部的正下方设置有出液管道,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由搅拌驱动机构驱动的搅拌轴和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多个搅动板,所述搅拌轴的下端位于反应釜主体内部的下部且其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扇叶结构的搅动片,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反应观测装置,所述反应观测装置包括水平延伸到反应釜主体内部的导通管和针筒取液结构,所述针筒取液结构包括透明筒体和设置在透明筒体内部的密封推拉部件,所述透明筒体的下端竖直方向与导通管位于反应釜主体外部的一端相连。反应釜内溶液混合均匀无分层现象,乳化效果好,并可以实时对反应釜主体内的乳化进程进行观测监控,节约时间,设备使用效率高。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反应釜主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位于出液管道安装端口外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限位搅拌轴末端的转轴支撑限位部件。有效避免了反应釜结构受损,提高了反应釜的使用寿命。
[0006]进一步的是:多个所述搅动板分为多层均匀环绕上下对应的设置在搅拌轴上,多个所述搅动片均匀环绕设置在搅拌轴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与多个搅动板对应。反应釜主体内的溶液混合乳化更彻底,提高乳化效率。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透明筒体上设置有与反应釜主体外表面固定的限位固定支架。对反应釜主体内溶液进行观测时反应观测装置操作稳固,使用寿命长。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密封推拉部件包括防脱筒盖、驱动杆、活塞和操作头,所述活塞设置在透明筒体内可以上下密封滑动,所述防脱筒盖设置在透明筒体的上端用于限位活塞在竖直方向移动,所述防脱筒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竖直方向贯穿孔,所述驱动杆的下端穿
过竖直方向贯穿孔与活塞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相连,所述操作头的下端与驱动杆的上端固定。有效防止驱动杆和活塞从透明筒体中脱出与透明筒体分离,进而导致反应釜主体内部液体外泄,使用更安全。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杆的上端与操作头下端的中间部位对应,所述驱动杆与活塞的上表面相连且可以水平方向自由旋转,所述防脱筒盖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操作头的下端与防脱筒盖对应位置设置有筒状凹台,所述筒状凹台内部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延长反应观测装置使用寿命,并避免由于反应观测装置损伤而导致的反应溶液泄漏。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出液管道连接有输送液体的传送泵。有效提高反应釜主体内完成乳化后溶液的传送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去掉部分反应釜主体后的前视示意图;
[0012]图2为搅拌轴、搅动板和搅动片的连接固定机构视示意图;
[0013]图3为透明筒体和密封推拉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中标记为:反应釜主体100、搅拌驱动机构110、原料添加口120、出液管道130、支撑架140、转轴支撑限位部件150、搅拌轴210、搅动板220、搅动片230、导通管310、透明筒体320、限位固定支架321、密封推拉部件330、防脱筒盖331、驱动杆332、活塞333、操作头33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的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00,所述反应釜主体100上端设置有搅拌驱动机构110和多个原料添加口120,所述反应釜主体100内部设置有由搅拌驱动机构110驱动的搅拌机构,所述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正下方设置有出液管道130,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由搅拌驱动机构110驱动的搅拌轴210和设置在搅拌轴210上的多个搅动板220,所述搅拌轴210的下端位于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下部且其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扇叶结构的搅动片230,所述反应釜主体100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反应观测装置,所述反应观测装置包括水平延伸到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导通管310和针筒取液结构,所述针筒取液结构包括透明筒体320和设置在透明筒体320内部的密封推拉部件330,所述透明筒体320的下端竖直方向与导通管310位于反应釜主体100外部的一端相连。
[0017]在具体实施中,当搅拌驱动机构110驱动搅拌轴210转动时,多个搅动板220随搅拌轴210转动将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混合物质进行混合,在此过程中,多个扇叶结构的搅动片230也随搅拌轴210转动,将反应釜主体100内部靠下部分的液体向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上方进行翻动,使得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溶液均匀混合,有效避免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溶液出现分层即反应釜主体100内部底部的溶液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出现;在整个乳化过程中,当需要对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乳化进程进行观察时,将密封推拉部件330向上方拉动即可将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液体抽取到透明筒体320内进行观测,在具体操作中,观察时将密封推拉部件330在透明筒体320内进行多次推拉操作,以便将导通管310内部的部分残存溶液进行更换后观察,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反应观测装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反应观测装
置的上部和下部,在具体实施中,反应观测装置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定,以便于观测观察为准。反应釜内溶液混合均匀无分层现象,乳化效果好,并可以实时对反应釜主体100内的乳化进程进行观测监控,节约时间,设备使用效率高。
[0018]在上述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下方设置有位于出液管道130安装端口外围的支撑架140,所述支撑架140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限位搅拌轴210末端的转轴支撑限位部件150。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多个扇叶结构的搅动片230随搅拌轴210转动时将反应釜主体100内部靠下部分的液体向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上方进行翻动,即多个扇叶结构的搅动片230会对搅拌轴210产生向下的力,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对搅拌轴210与搅拌驱动机构110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00),所述反应釜主体(100)上端设置有搅拌驱动机构(110)和多个原料添加口(120),所述反应釜主体(100)内部设置有由搅拌驱动机构(110)驱动的搅拌机构,所述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正下方设置有出液管道(130),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由搅拌驱动机构(110)驱动的搅拌轴(210)和设置在搅拌轴(210)上的多个搅动板(220),所述搅拌轴(210)的下端位于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下部且其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扇叶结构的搅动片(230),所述反应釜主体(100)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反应观测装置,所述反应观测装置包括水平延伸到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导通管(310)和针筒取液结构,所述针筒取液结构包括透明筒体(320)和设置在透明筒体(320)内部的密封推拉部件(330),所述透明筒体(320)的下端竖直方向与导通管(310)位于反应釜主体(100)外部的一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主体(100)内部的下方设置有位于出液管道(130)安装端口外围的支撑架(140),所述支撑架(140)的上端设置有支撑限位搅拌轴(210)末端的转轴支撑限位部件(1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油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搅动板(220)分为多层均匀环绕上下对应的设置在搅拌轴(210)上,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诚沈庆曹景阳
申请(专利权)人:库勃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