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电路和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362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电路和电路板,其中通信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主控芯片用于输出切换信号,通信电路包括:连接模块,用于连接CAN总线;切换模块,与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在CAN总线为第一接线线序时根据切换信号断开,或在CAN总线为第二接线线序时根据切换信号导通;其中,第一接线线序和第二接线线序相反;第一通信模块,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在切换模块断开时传输主控芯片和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第二通信模块,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在切换模块导通时传输主控芯片和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通信电路的兼容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电路和电路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电路和电路板。

技术介绍

[0002]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ISO国际标准化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信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信总线,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而在实际应用中,通信电路需要考虑CAN总线的接线线序,若CAN总线的线序反接则会导致通信异常,即通信电路的兼容性差。
[000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电路和电路板,能够有效提高通信电路的兼容性。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主控芯片用于输出切换信号,通信电路包括:
[0007]连接模块,用于连接CAN总线;
[0008]切换模块,与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在CAN总线为第一接线线序时根据切换信号断开,或在CAN总线为第二接线线序时根据切换信号导通;其中,第一接线线序和第二接线线序相反;
[0009]第一通信模块,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在切换模块断开时传输主控芯片和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
[0010]第二通信模块,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在切换模块导通时传输主控芯片和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还包括隔离模块,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主控芯片连接,隔离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切换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一CAN收发器,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切换模块和第一CAN收发器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在切换模块断开时导通,使得第一CAN收发器传输主控芯片和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和第二CAN收发器,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切换模块和第二CAN收发器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在切换模块导通时导通,使得第二CAN收发器传输主控芯片和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管,第一电阻的一端接电,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切换模块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切换模块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电,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与第一CAN收发器的第3脚连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管,第二电阻的一端接电,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均与主控芯片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电,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与第二CAN收发器的第3脚和第5脚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切换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三开关管,第三电阻的一端与主控芯片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均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电。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连接模块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双路瞬态二极管、第一连接接口、第二连接接口、第三连接接口和第四连接接口;
[0018]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与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均与第四连接接口的第4脚、第三连接接口的第1脚、第二连接接口的第1脚和双路瞬态二极管的第1脚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接口的第1脚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接口的第4脚、第三连接接口的第2脚、第二连接接口的第2脚和双路瞬态二极管的第2脚连接,双路瞬态二极管的第3脚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接口的第2脚连接。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通信电路,隔离模块包括隔离芯片、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隔离芯片的第3脚通过第十三电阻与主控芯片的TX_CAN端口连接,隔离芯片的第4脚通过第十二电阻与主控芯片的POL端口连接,隔离芯片的第5脚通过第十一电阻与主控芯片的RX_CAN端口连接,隔离芯片的第7脚通过第十电阻接电,第五电容的一端与主控芯片的RX_CAN端口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隔离芯片的第1脚通过第三电容接地,隔离芯片的第16脚通过第四电容接地。
[002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上述的通信电路。
[002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电路和电路板,其中通信电路通过设置两个通信模块适配两种接线CAN总线的接线方式,可根据接线方式的不同来切换通信模块,由此可有效解决CAN总线的线序接反而无法建立正常通信的问题,进而提高了通信电路的兼容性和容错能力,满足CAN总线的无极性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通信电路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通信电路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通信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电路和电路板就,能够有效提高通信电路的兼容性。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电路20,该通信电路20可以应用于汽车电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医疗仪器、纺织机械、船舶运输等领域。
[0028]本技术中的通信电路20与主控芯片10连接,若该通信电路20应用于汽车电控制系统中,那么该主控芯片10可以是汽车中的控制芯片。其中,该主控芯片10用于输出切换信号至通信电路20。其中,通信电路20包括连接模块21、切换模块22、第一通信模块23和第二通信模块24,连接模块21用于连接CAN总线;切换模块22,与主控芯片10连接,用于在CAN总线为第一接线线序时根据切换信号断开,或在CAN总线为第二接线线序时根据切换信号导通;其中,第一接线线序和第二接线线序相反;第一通信模块23,与切换模块22连接,用于在切换模块22断开时传输主控芯片10和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第二通信模块24,与切换模块22连接,用于在切换模块22导通时传输主控芯片10和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
[0029]本技术中的通信电路20通过设置两个通信模块适配两种接线CAN总线的接线方式,可根据接线方式的不同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用于输出切换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包括:连接模块,用于连接CAN总线;切换模块,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在所述CAN总线为第一接线线序时根据所述切换信号断开,或在所述CAN总线为第二接线线序时根据所述切换信号导通;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线序和所述第二接线线序相反;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断开时传输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导通时传输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路还包括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切换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一CAN收发器,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切换模块和所述第一CAN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断开时导通,使得所述第一CAN收发器传输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和第二CAN收发器,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切换模块和所述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导通时导通,使得所述第二CAN收发器传输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CAN总线之间的通信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电,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电,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CAN收发器的第3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接电,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电,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CAN收发器的第3脚和第5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湘张琴兰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