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432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泵站系统,包括井体、隔板、第一排水结构和第二排水结构,井体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隔板设置在井体内,隔板将井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与进水口和排水口连通,第一排水通道的两端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水泵设置在第一排水通道上;第二排水通道的两端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堰门可开合地设置在排水通道上以联通或分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此结构的泵站系统,通过设置隔板将井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与进水口和排水口连接,通过在隔板上设置第二排水通道和堰门,在来水量较大的时候堰门开启,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直接连通,来水直接排出至河道以应对较大的来水量避免出现内涝。出现内涝。出现内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管网
,具体涉及一种泵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城市规模的扩大,市区人口的增长,城市雨水管网的负荷也在增加,国内近几年多座城市在汛期出现城市内涝等事件。在汛期,全国各地降水量将会增多,在突发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下,污水管网成为市政道路工程的排涝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0003]公开号为CN212336238U的专利公开了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提供了一种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包括:顶部具有井口且内部中空的井筒,井筒内立设有挡墙,通过挡墙将井筒分为截流区和溢流区,挡墙开设有使截流区和溢流区连通,且靠近井筒顶部的通口,井筒的侧壁设有连通于截流区的雨污进水口,井筒的另一侧壁设有连通于溢流区的雨水出水口,井筒的顶部盖设有除臭板;连接于挡墙且对应于通口的堰门,通过堰门打开或关闭通口;设于截流区内的污水泵和连通于污水泵的污水排管,污水排管连通于污水井。本技术通过溢流区进行沉淀和分离干净的雨水并从雨水出水口排入河道,避免给河道带入污水污染,也避免雨污水都排入污水井带入雨水流量冲击负荷。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设有进水口(11)和排水口(12);隔板(2),所述隔板(2)设置在所述井体(1)内,所述隔板(2)将所述井体(1)分隔为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所述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分别与所述进水口(11)和排水口(12)连通;第一排水结构和第一排水结构,所述第一排水结构包括:第一排水通道(31)和水泵(32),所述第一排水通道(31)的两端连通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所述水泵(32)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通道(31)上;第一排水结构包括第二排水通道以及堰门,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两端连通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所述堰门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排水通道上以联通或分隔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所述泵站系统具有所述第一腔室(13)内水位低于所述第二腔室(14)水位的缓流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腔室(13)内水位高于所述第二腔室(14)水位泄流的状态;在所述缓流状态下,所述水泵(32)开启、且所述堰门封盖在所述排水口(12)上以驱动所述第一腔室(13)内的介质向所述第二腔室(14)一侧排出;在所述泄流状态下,所述堰门在第一腔室(13)侧的介质压力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开口分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31)为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32)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14)连通;所述第二排水通道为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适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3)与所述第二腔室(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堰门包括门体(41)和导轨(42),所述门体(41)通过滑块嵌设在所述导轨(42)上,与所述导轨(42)滑动连接,所述门体(41)设置在所述隔板(2)处于所述第二腔室(14)的一面上,且覆盖在所述连通口上,所述导轨(42)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王荣合刘一魏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