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79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包括承载车,承载车的前侧安装有多个导向杆,导向杆向下倾斜设置,承载车内安装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的右侧于承载车内转动连接有切换机构,切换机构上安装有四个自动捆扎机,切换机构包括:第二电机、驱动滚筒、从动滚筒、传动带和转接块,第二电机固定于承载车内,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滚筒相连,驱动滚筒通过传动带与从动滚筒相连,传动带上安装有四个转接块,每个转接块上均连接有自动捆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捆扎装置的切换方便,便于实现连续捆扎。扎。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


[0001]本技术涉及打捆机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

技术介绍

[0002]打捆机是指用来捆草的机械;有如下特点:1、应用范围广,可对稻草、麦草、棉杆、玉米杆、油菜杆、花生藤。豆杆等秸秆、牧草捡拾打捆;2、配套功能多,可直接捡拾打捆,也可先割后捡拾打捆,还可以先粉碎再打捆。
[0003]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将田间的秸秆进行收集处理。
[0004]现有的打捆机在捆扎时需要有较长的时间间隔,无法进行连续的捆扎,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对捆扎装置的切换方便,便于实现连续捆扎的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当前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包括承载车,所述承载车的前侧安装有多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承载车内安装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右侧于承载车内转动连接有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上安装有四个自动捆扎机,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二电机、驱动滚筒、从动滚筒、传动带和转接块,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承载车内,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滚筒相连,所述驱动滚筒通过传动带与从动滚筒相连,所述传动带上安装有四个转接块,每个所述转接块上均连接有自动捆扎机。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和切换机构相互垂直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主动辊、从动辊和输送带,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承载车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上侧安装有与之转动配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安装于主动辊上,所述主动辊通过输送带与从动辊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均转动连接于承载车内。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自动捆扎机均匀的排布在切换机构上。
[0012]有益效果:该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当承载车在田地里面移动时小麦秸秆先接触到导向杆,然后小麦秸秆沿着导向杆向上移动至输送机构上,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轮带动主动辊转动,通过主动辊带动
输送带转动,通过输送带将小麦秸秆输送到自动捆扎机内进行打包,切换机构每十秒钟运行一次,在这十秒内小麦秸秆进入到一个自动捆扎机内,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驱动滚筒转动,通过驱动滚筒带动传动带转动,通过传动带带动转接块移动,通过转接块移动带动自动捆扎机移动,进而实现对自动捆扎机的切换,实现对小麦秸秆的连续捆扎,当自动捆扎机转动至切换机构的下端时其内部被打包好的小麦秸秆依靠重力落下。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捆扎装置的切换方便,便于实现连续捆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0017]图中:1、承载车;2、导向杆;3、输送机构;301、第一电机;302、第一齿轮;303、第二齿轮;304、主动辊;305、从动辊;306、输送带;4、切换机构;401、第二电机;402、驱动滚筒;403、从动滚筒;404、传动带;405、转接块;5、自动捆扎机。
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包括承载车1,承载车1的前侧安装有多个导向杆2,导向杆2向下倾斜设置,导向杆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当承载车1在田地里面移动时小麦秸秆先接触到导向杆2,然后小麦秸秆沿着导向杆2向上移动,承载车1内安装有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的右侧于承载车1内转动连接有切换机构4,输送机构3和切换机构4相互垂直设置,切换机构4上安装有四个自动捆扎机5(现有技术,捆扎机俗称打包机,是使用捆扎带缠绕产品或包装件,然后收紧并将两端通过热效应熔融或使用包扣等材料连接的机器。捆扎机的功用是使塑料带能紧贴于被捆扎包件表面,保证包件在运输、贮存中不因捆扎不牢而散落,同时还应捆扎整齐美观),四个自动捆扎机5均匀的排布在切换机构4上,小麦秸秆沿着导向杆2移动至输送机构3上,通过输送机构3将小麦秸秆移动至自动捆扎机5处,切换机构4每十秒钟运行一次,每次切换用时为2秒,在切换的2秒内输送带306停止运行,切换完成后输送带306继续运行,在这剩余的八秒内小麦秸秆
进入到一个自动捆扎机5内,如此往复,然后,切换机构4带动自动捆扎机5进行转动切换,使得已经装满小麦秸秆的自动捆扎机5被移走,下一个空的自动捆扎机5处继续接受小麦秸秆的,在装满的自动捆扎机5被切换后其有充足的时间对小麦秸秆进行打包,当自动捆扎机5转动至切换机构4的下端时其内部被打包好的小麦秸秆依靠重力落下;
[0022]输送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01、第一齿轮302、第二齿轮303、主动辊304、从动辊305和输送带306,第一电机301固定于承载车1上,第一电机30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302,第一齿轮302的上侧安装有与之转动配合的第二齿轮303,第二齿轮303安装于主动辊304上,主动辊304通过输送带306与从动辊305转动连接,主动辊304和从动辊305均转动连接于承载车1内,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301带动第一齿轮302转动,通过第一齿轮302带动第二齿轮303转动,通过第二齿轮303带动主动辊304转动,通过主动辊304带动输送带306转动,通过输送带306将小麦秸秆输送到自动捆扎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车,所述承载车的前侧安装有多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承载车内安装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右侧于承载车内转动连接有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上安装有四个自动捆扎机,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二电机、驱动滚筒、从动滚筒、传动带和转接块,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承载车内,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滚筒相连,所述驱动滚筒通过传动带与从动滚筒相连,所述传动带上安装有四个转接块,每个所述转接块上均连接有自动捆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性小麦秸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联民杨继光马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利德尔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