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压腹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47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压腹带,包括腹带本体、右绑带组件、左绑带组件和弹力带组件;所述右绑带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腹带本体的一端,所述左绑带组件和所述弹力带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腹带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左绑带组件背离所述腹带本体的一侧覆盖有所述右绑带组件以形成闭合圆环,所述右绑带组件与所述左绑带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右绑带组件背离所述左绑带组件的一侧覆盖有所述弹力带组件,所述弹力带组件与所述右绑带组件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手术伤口进行压迫止血;所述弹力带组件背离所述右绑带组件的一侧设有盛装组件,盛装组件中放置有加压件,盛装组件设有开口,用于加压件的取出与放入,便于患者进行自主的腹式呼吸训练,降低人力成本。降低人力成本。降低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压腹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加压腹带。

技术介绍

[0002]胸腹手术在外科领域被广泛应用,比如因肺部肿瘤、食道肿瘤、乳腺肿瘤、胰腺癌、肝癌、胃肠恶性肿瘤、覆膜后肿瘤等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或癌变部位,比如终末期肝病的肝移植手术等。患者在术后早期因手术创伤、出血量大、引流管等需腹带加压包扎。
[0003]现有腹带多为长方形单层,通过增加弹性材料占比以加强固定作用,在使用时如果过紧容易挤压皮肤,易造成压力性损伤;采用现有的多头腹带则可能使得胸腹的部分区域未完全包裹,降低恢复效果。而且目前的腹带对引流管固定效果差,或者是术后插在患者伤口处的引流管在捆绑腹带的过程中容易被压迫扭曲,甚至失去引流作用。
[0004]因此,需提出一种加压腹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与患者胸腹紧密贴合且包括加压件的加压腹带,通过三个弹力带进行弹性固定,基于左绑带、右绑带、弹力带的层叠方式优化引流管的固定效果;在加压包扎以避免术后出血的基础上,辅助患者进行主动及抗阻腹式呼吸,确保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依据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压腹带,包括:
[0008]腹带本体、右绑带组件、左绑带组件和弹力带组件;
[0009]所述右绑带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腹带本体的一端,所述左绑带组件和所述弹力带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腹带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左绑带组件背离所述腹带本体的一侧覆盖有所述右绑带组件以形成闭合圆环,所述右绑带组件与所述左绑带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右绑带组件背离所述左绑带组件的一侧覆盖有所述弹力带组件,所述弹力带组件与所述右绑带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弹力带组件背离所述右绑带组件的一侧设有盛装组件,所述盛装组件中放置有加压件。
[001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0011]所述右绑带组件包括若干右绑带,所述右绑带的边缘层叠排列呈阶梯状;
[0012]所述左绑带组件包括若干左绑带,所述左绑带与所述右绑带的绑带数量相同,所述左绑带与所述右绑带的层叠方式一致,每一所述左绑带背离所述腹带本体的一侧覆盖有一所述右绑带,二者可拆卸连接;
[0013]所述弹力带组件包括若干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与所述右绑带的绑带数量相同,所述弹力带与所述左绑带的层叠方式一致,每一所述右绑带背离所述左绑带的一侧覆盖有一所述弹力带,二者可拆卸连接。
[001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0015]所述盛装组件包括前幅,所述前幅的下边缘与所述弹力带的下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前幅的上边缘与所述弹力带的上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前幅与所述弹力带之间形成相对的两个开口,所述前幅的左边缘与所述弹力带靠近所述腹带本体的一端的边缘重合。
[0016]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0017]所述盛装组件包括前幅,所述前幅的下边缘与所述弹力带的下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前幅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分别与所述弹力带固定连接,形成开口朝上的口袋,所述前幅的左边缘与所述弹力带靠近所述腹带本体的一端的边缘重合。
[0018]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0019]所述盛装组件还包括一盖面,所述盖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弹力带的上边缘,所述盖面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幅可拆卸连接,以防止所述口袋中的所述加压件滑出。
[002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0021]所述前幅上还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幅靠近所述弹力带的一侧,环设在所述加压件的周围。
[002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0023]所述前幅与所述加压件接触的一侧设有防滑凸起。
[002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0025]所述加压件为沙袋。
[0026]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0027]所述腹带本体、所述右绑带组件、所述左绑带组件和所述弹力带组件的宽度相同;
[0028]所述右绑带的长度与所述腹带本体的长度相同;
[0029]所述左绑带的长度大于所述腹带本体的长度;
[0030]所述弹力带的长度小于所述腹带本体的长度。
[003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
[0032]所述腹带本体为棉布材质的腹带本体;所述左绑带为棉布材质的左绑带;所述右绑带为棉布材质的右绑带。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34]1.右绑带的边缘层叠排列呈阶梯状,左绑带、弹力带与右绑带的层叠方式均一致,避免挤压引流管,且提升腹带包裹的完整性;
[0035]2.通过三个弹力带分别进行弹力固定,以防止由于弹力过紧造成压力性损伤;
[0036]3.盛装组件设有开口,用于加压件的取出与放入,患者可以随时放入加压件以进行自主的腹式呼吸训练,降低人力成本;
[0037]4.加压件的重量固定且力度适宜,优化腹式呼吸训练效果;
[0038]5.前幅上设有防滑凸起和/或限位条,避免由于患者的活动而导致加压件滑脱,降低压迫效果。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立体图;
[0040]图2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第一平铺示意图1;
[0041]图3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第一平铺示意图2;
[0042]图4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第二平铺示意图;
[0043]图5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第三平铺示意图;
[0044]图6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关于盛装组件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45]图7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关于盛装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1;
[0046]图8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关于盛装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2;
[0047]图9为本技术所述盖面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0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0049]图11为本技术所述加压腹带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0050]图中:1腹带本体、2右绑带组件、3左绑带组件、4弹力带组件、5盛装组件、21右绑带、31左绑带、41弹力带、211第一右绑带、212第二右绑带、213第三右绑带、311第一左绑带、312第二左绑带、313第三左绑带、411第一弹力带、412第二弹力带、413第三弹力带、32第一粘扣、22第二粘扣、23第三粘扣、42第四粘扣、51前幅、52盖面、511第一固定件、521第二固定件、53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腹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腹带本体(1)、右绑带组件(2)、左绑带组件(3)和弹力带组件(4);所述右绑带组件(2)固定连接在所述腹带本体(1)的一端,所述左绑带组件(3)和所述弹力带组件(4)固定连接在所述腹带本体(1)的另一端,所述左绑带组件(3)背离所述腹带本体(1)的一侧覆盖有一所述右绑带组件(2)以形成闭合圆环,所述右绑带组件(2)与所述左绑带组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右绑带组件(2)背离所述左绑带组件(3)的一侧覆盖有所述弹力带组件(4),所述弹力带组件(4)与所述右绑带组件(2)可拆卸连接;所述弹力带组件(4)背离所述右绑带组件(2)的一侧设有盛装组件(5),所述盛装组件(5)中放置有加压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压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绑带组件(2)包括若干右绑带(21),所述右绑带(21)的边缘层叠排列呈阶梯状;所述左绑带组件(3)包括若干左绑带(31),所述左绑带(31)与所述右绑带(21)的绑带数量相同,所述左绑带(31)与所述右绑带(21)的层叠方式一致,每一所述左绑带(31)背离所述腹带本体(1)的一侧覆盖有一所述右绑带(21),二者可拆卸连接;所述弹力带组件(4)包括若干弹力带(41),所述弹力带(41)与所述右绑带(21)的绑带数量相同,所述弹力带(41)与所述左绑带(31)的层叠方式一致,每一所述右绑带(21)背离所述左绑带(31)的一侧覆盖有一所述弹力带(41),二者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压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装组件(5)包括前幅(51),所述前幅(51)的下边缘与所述弹力带(41)的下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前幅(51)的上边缘与所述弹力带(41)的上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前幅(51)与所述弹力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少华张康宁王婷杨柳晓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