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高效自动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374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高效自动净水器,包括混凝池、净化池、混凝机构、排泥机构和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筒、旋转接头、出水管、过滤电机、刮泥板和微孔滤网,过滤筒转动设置在净化池内,所述微孔滤网设置在过滤筒的一端,所述过滤电机固定安装在净化池的外侧,过滤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净化池与过滤筒一端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位于过滤筒的另一端与过滤筒的转轴共轴设置且出水管的进水端延伸至过滤筒内,出水管的出水端贯穿净化池延伸至净化池外与旋转接头连接,所述刮泥板设置在净化池的内壁上且刮泥板的一部分与微孔滤网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节省占地空间,能够自动清洁,实现了一体化和高效自动的目标。实现了一体化和高效自动的目标。实现了一体化和高效自动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高效自动净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体化高效自动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造纸行业是耗水量较大的行业,企业为节约地下水资源,改用地表水和中水替代地下水,而地表水中的悬浮物、藻类和泥砂含量较大,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水质,导致多处用水环节不能正常使用,严重的会损坏设备。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体化净水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8151107U),同属于水处理
,包括“絮凝澄淀室、多级过滤室、絮凝剂储料箱、混合器、快速沉降器和控制电路,混合器与絮凝澄淀室通过电磁流量计和调节阀与多级过滤室连接,絮凝澄淀室与多级过滤室连接,絮凝剂储料箱通过泵、电磁流量计和调节阀与混合器的入口连接,混合器与快速沉降器连接;上述所有电磁流量计和调节阀均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多级过滤室上部为活性碳过滤器,中部为精密过滤器,底部为超滤器”。
[0004]但是,该净水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没有明确如何实现一体化设置,不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体化高效自动净水器。
[0006]本技术提出一体化高效自动净水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凝池和净化池,设置在混凝池上的混凝机构,设置在混凝池底部的排泥机构,设置在净化池内的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筒、旋转接头、出水管、过滤电机、刮泥板和微孔滤网,过滤筒转动设置在净化池内,所述微孔滤网设置在过滤筒的一端,所述过滤电机固定安装在净化池的外侧,过滤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净化池与过滤筒一端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位于过滤筒的另一端与过滤筒的转轴共轴设置且出水管的进水端延伸至过滤筒内,出水管的出水端贯穿净化池延伸至净化池外与旋转接头连接,所述刮泥板设置在净化池的内壁上且刮泥板的一部分与微孔滤网相接触;
[0007]采用过滤筒结构的过滤装置,占地空间较小,且具有较好过滤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刮泥板将附着在过滤筒的沉淀物刮出,只采用一个净化池就能完成过滤和沉淀两个功能,结构更紧凑。
[0008]进一步的,混凝池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混凝机构包括机壳、绞龙、加料斗、出料管、防尘板、混凝电机和搅拌杆,所述混凝池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机壳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绞龙转动连接在机壳内,所述加料斗位于机壳顶部,所述出料管位于机壳底部靠近混凝池的一端,所述防尘板设置在混凝池的顶部,所述混凝电机安装在防尘板的顶部,混凝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防尘板延伸至混凝池内且与搅拌杆固定连接;
[0009]通过绞龙能够自动投放絮凝剂减少人工作业,效率更高,设置搅拌杆,能够使絮凝
剂和水体充分混凝,絮凝成团的效率更高,并且由于采用搅拌杆进行混凝,节省占地空间。
[0010]优选的,加料斗上设有储料箱,用于放置絮凝剂。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排泥机构包括刮板、污泥槽、排泥管和污泥泵,所述刮板对称设置在搅拌杆底部且与凝池底部轮廓贴合,所述污泥槽开设在混凝池底部的中心处,所述排泥管与污泥槽连接,所述污泥泵与排泥管连接。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池的底部为漏斗形。
[0013]采用漏斗形底部设计能够使混凝池内完成混凝的絮凝团沉淀到污泥槽内,使混凝池同时具备混凝和沉淀的功能。
[0014]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池与净化池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净化池底部为斜坡形,斜坡形的底部一侧设有排渣管;
[0015]通过斜坡形设计,使刮泥板刮落的污泥自然下落到排渣管处,更利于排渣。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和排渣管内均设置有电磁阀。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为陶瓷滤筒。
[0018]进一步的,所述净化池内还设有刮滤板,刮滤板沿陶瓷滤筒的长度方向与陶瓷滤筒平行相接,刮滤板一端和/或两端安装在净化池的内壁上。
[0019]优选的,所述刮滤板还可以选用硬毛刷。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刮滤板环绕陶瓷滤筒设置多个。
[0021]进一步的,所述混凝池或净化池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混凝电机、污泥泵和过滤电机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集成程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通过绞龙能够自动投放絮凝剂,采用搅拌杆进行混凝,整体结构紧凑,节省占地空间,通过过滤筒进行过滤,使混凝池同时具备混凝和沉淀的功能,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并利用过滤筒的转动完成刮泥板对微孔滤网外表面的自动清洁,方便高效无需人工操作,实现了一体化和高效自动的目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过滤筒与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例说明:1、混凝池;2、安装板;3、机壳;4、绞龙;5、加料斗;6、出料管;7、防尘板;8、混凝电机;9、搅拌杆;10、刮板;11、污泥槽;12、排泥管;13、污泥泵;14、净化池;15、连接管;16、过滤筒;17、旋转接头;18、出水管;19、过滤电机;20、进水管;21、排渣管;22、刮泥板;23、微孔滤网;24、控制面板;25、电磁阀;26、刮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至4所示,一体化高效自动净水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凝池1和净化池14,设置在混凝池1上的混凝机构,设置在混凝池1底部的排泥机构,设置在净化池14内的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筒16、旋转接头17、出水管18、过滤电机19、刮泥板22和微孔滤网23,过滤筒16转动连接在净化池14的内部,微孔滤网23设置在过滤筒16的一端或两端,刮泥板22固定连接在净化池14的一侧,刮泥板22的一侧与微孔滤网23相接触,过滤电机19固定安装在净化池14的一侧,过滤电机19的输出轴与过滤筒16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出水管18固定连接在过滤筒16的一侧,出水管18的一端延伸至净化池14的外侧且与旋转接头17固定连接,混凝池1的上清液通过连接管15进入到净化池14的内部,上清液由外而内进入到过滤筒16的内部,利用微孔滤网23将上清液中的细小的固体悬浮物截流于微孔滤网23的外侧,清水则通过出水管18排出过滤筒16,随着固体悬浮物不断累积,在微孔滤网23外侧逐渐形成污泥层,利用过滤电机19带动过滤筒16进行转动,并利用刮泥板22对微孔滤网23的外表面进行清洁。
[0032]所述净化池14底部为斜坡形设计,斜坡形的底部一侧设有排渣管2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高效自动净水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凝池、净化池、设置在混凝池上的混凝机构、设置在混凝池底部的排泥机构和设置在净化池内的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筒、旋转接头、出水管、过滤电机、刮泥板和微孔滤网,过滤筒转动设置在净化池内,所述微孔滤网设置在过滤筒的一端,所述过滤电机固定安装在净化池的外侧,过滤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净化池与过滤筒一端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位于过滤筒的另一端与过滤筒的转轴共轴设置且出水管的进水端延伸至过滤筒内,出水管的出水端贯穿净化池延伸至净化池外与旋转接头连接,所述刮泥板设置在净化池的内壁上且刮泥板的一部分与微孔滤网相接触;混凝池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混凝机构包括机壳、绞龙、加料斗、出料管、防尘板、混凝电机和搅拌杆,所述混凝池顶部设有安装板,所述机壳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绞龙转动连接在机壳内,所述加料斗位于机壳顶部,所述出料管位于机壳底部靠近混凝池的一端,所述防尘板设置在混凝池的顶部,所述混凝电机安装在防尘板的顶部,混凝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防尘板延伸至混凝池内且与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排泥机构包括刮板、污泥槽、排泥管和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正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林平循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