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04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解决了目前接线端子螺纹夹紧式操作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活动卡接有铜片组件,壳体上端插接有按压组件,按压组件下部贯穿延伸至铜片组件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铜片组件与壳体插接,再将按压组件与壳体按压扣接,在接线时,仅需按动按压板,使得第一按压块或第二按压块向下挤压下铜片对应倾斜位置的一侧,使得下铜片与上铜片之间产生间隙,方便电线的插入;需要取下电线时,仅需按下按压板,上铜片和下铜片之间的缝隙增大,即可轻松取出,电线不用借助工具即可完成安装或拆卸,相比于传统拧螺丝夹紧方式更加快捷方便,且生产效率高。且生产效率高。且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属于接线端子
,具体为一种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作为一种电方面的连接器,现被广泛应用于弱电和强电方面的连接。常见的有两位,三位,甚至整排地应用于家用或工业用电器上。当往接线端子上连接电线的时候,为了适用规格不一的电线,接线端子利用螺丝将上下接触片锁紧,或者用螺丝将电线压紧在接线端子内的导体腔内,这样操作速度较慢。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上涨,企业在制造家用或工业用电器时希望一种接线简单,牢固的接线端子出现以代替螺纹型接线端子,以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我们设计一种接线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接线端子螺纹夹紧式操作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活动卡接有铜片组件,壳体上端插接有按压组件,按压组件下部贯穿延伸至铜片组件内部;
[0005]铜片组件包括上铜片,上铜片下端固定卡接有下铜片,上铜片呈板条状,下铜片呈W型结构设置,且下铜片两侧端均向中央方向倾斜。
[0006]优选的,所述上铜片上端一侧开设有上通孔,上通孔内侧固定连接有折弯卡块,上铜片上端且位于上通孔一侧开设有槽孔,上铜片上端且位于上通孔另一侧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槽口。
[0007]优选的,所述下铜片上端中部开设有下通孔,下通孔和上通孔对应,且折弯卡块与下通孔内侧固定卡接。
[0008]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导体安装槽,壳体一端开设有进线端,壳体另一端连接有出线端。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中部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上端开设有插接孔,壳体上端靠近进线端一侧对称开设有第一按压槽,壳体上端靠近出线端一侧开设有第二按压槽。
[0010]优选的,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压板,按压板下端中部连接有插接柱,插接柱位于插接孔内部,按压板一侧对称连接有第一按压块,按压板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按压块,第一按压块与第一按压槽相适配,第二按压块与第二按压槽相适配。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将铜片组件与壳体插接,再将按压组件与壳体按压扣接,在接线时,仅需按动按压板,使得第一按压块或第二按压块向下挤压下铜片对应倾斜位置的一侧,使得下铜片与上铜片之间产生间隙,方便电线的插入,且下铜片的两侧是朝内侧倾斜弯曲,这样,就算往接线端子外侧拉动电线,电线在上铜片和下铜片之间受的摩擦力将增加,电线
不易松脱;需要取下电线时,仅需按下按压板,上铜片和下铜片之间的缝隙增大,即可轻松取出,电线不用借助工具即可完成安装或拆卸,相比于传统拧螺丝夹紧方式更加快捷方便,且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局部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铜片组件的分解图;
[0019]图中:1、壳体;101、导体安装槽;102、进线端;103、出线端;104、导向块;105、插接孔;106、第一按压槽;107、第二按压槽;2、铜片组件;201、上铜片;202、下铜片;203、上通孔;204、折弯卡块;205、槽孔;206、槽口;207、下通孔;3、按压组件;301、按压板;302、插接柱;303、第一按压块;304、第二按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一,由图1

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活动卡接有铜片组件2,壳体1上端插接有按压组件3,按压组件3下部贯穿延伸至铜片组件2内部;
[0022]铜片组件2包括上铜片201,上铜片201下端固定卡接有下铜片202,上铜片201呈板条状,下铜片202呈W型结构设置,且下铜片202两侧端均向中央方向倾斜,上铜片201上端一侧开设有上通孔203,上通孔203内侧固定连接有折弯卡块204,上铜片201上端且位于上通孔203一侧开设有槽孔205,上铜片201上端且位于上通孔203另一侧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槽口206,下铜片202上端中部开设有下通孔207,下通孔207和上通孔203对应,且折弯卡块204与下通孔207内侧固定卡接,上铜片201和下铜片202通过折弯卡块204的作用固定卡接,优选的,折弯卡块204利用机器折弯与下铜片202卡紧,从而完成铜片组件2的装配。
[002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壳体1内部设有导体安装槽101,壳体1一端开设有进线端102,壳体1另一端连接有出线端103,壳体1上端中部连接有导向块104,导向块104上端开设有插接孔105,壳体1上端靠近进线端102一侧对称开设有第一按压槽106,壳体1上端靠近出线端103一侧开设有第二按压槽107。
[002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按压组件3包括按压板301,按压板301下端中部连接有插接柱302,插接柱302位于插接孔105内部,按压板301一侧对称连接有第一按压块303,按压板301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按压块304,第一按压块303与第一按压槽106相适配,第二按压块304与第二按压槽107相适配。
[0025]工作原理:装配时,首先将铜片组件2置于壳体1内,使得上铜片201与导体安装槽101插接,从而将铜片组件2推入安装至壳体1内部,然后将按压组件3与壳体1插接,使得插接柱302由插接孔105插入,且插接柱302穿过上通孔203和下通孔207,即完成整个接线端子的装配;
[0026]当需要使用接线端子时,只需要将电线伸入壳体1上的进线端102或者出线端103位置,同时按压对应的按压板301上端位置,使得按压板301下端的第一按压块303或第二按压块304向下挤压下铜片202对应倾斜位置处,使得上铜片201和下铜片202之间产生足够电线通过的缝隙,电线进入缝隙后,松开按压板301,在下铜片202两侧倾斜位置的弹力作用下,电线即牢牢被挤压在下铜片202与上铜片201之间,因为下铜片202的两侧是朝内侧倾斜弯曲,这样,就算往接线端子外侧拉动电线,电线在上铜片201和下铜片202之间受的摩擦力将增加,电线不易松脱;如果要取下电线时,仅需按下按压板301,上铜片201和下铜片202之间的缝隙增大,即可轻松取出电线。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活动卡接有铜片组件(2),壳体(1)上端插接有按压组件(3),按压组件(3)下部贯穿延伸至铜片组件(2)内部;铜片组件(2)包括上铜片(201),上铜片(201)下端固定卡接有下铜片(202),上铜片(201)呈板条状,下铜片(202)呈W型结构设置,且下铜片(202)两侧端均向中央方向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铜片(201)上端一侧开设有上通孔(203),上通孔(203)内侧固定连接有折弯卡块(204),上铜片(201)上端且位于上通孔(203)一侧开设有槽孔(205),上铜片(201)上端且位于上通孔(203)另一侧两端边缘处均开设有槽口(2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铜片(202)上端中部开设有下通孔(207),下通孔(207)和上通孔(203)对应,且折弯卡块(204)与下通孔(207)内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利品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汇聪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