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9268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4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包括高频主机、手术电极和连接高频主机、手术电极的连接线,手术电极包括手术电极激发端和存储芯片,高频主机的微处理器双向电性连接于存储芯片,存储芯片采用与微处理器之间的连接采用双向连接方式,且存储芯片具有可擦写区,微处理器具有计时器和计次器,能够实现电极使用过程中的时长记录及更新,以及在每次用完电极以后的剩余次数更新,达到自动帮助医护人员监控手术电极使用次数和期限的效果,能够有效避免因为超期超限使用手术电极导致手术电极失效的问题,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因为使用失效手术电极带来的安全隐患。免因为使用失效手术电极带来的安全隐患。免因为使用失效手术电极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手术电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手术电极作为手术中对病患组织进行切割和凝固止血的电外科器械,由于治疗时直接接触人体,一旦超出使用规范,出现故障后不能很好的处理和防护,将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巨大风险。因此,设计一个确保整个手术系统处于安全有效状态的手术电极系统非常有必要。
[0003]手术电极系统包括手术电极部分和高频主机部分,由高频主机部分向手术电极部分发送高频信号来控制器手术电极用于切割或凝血。
[0004]现有技术的手术电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次性电极,一类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电极。对于可以重复使用的,其使用次数并不是可以无限次无限期重复使用的,超限超期使用容易造成过度激发,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对于一次性电极,其也有最佳使用时长,超过该最佳使用时长也将使手术效果大大降低。目前,一次性电极的使用时长都是由医护人员自行把握的。非一次性手术电极的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长也都是由医护人员手动记录或使用专门的系统软件自行记录,但是由医护人员自行记录的方式较容易出现更换不及时的问题,出现手术过程电极失效的情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包括高频主机、手术电极和连接高频主机、手术电极的连接线,所述的手术电极包括手术电极激发端和存储芯片,所述高频主机的微处理器双向电性连接于所述的存储芯片,且所述的存储芯为具有可擦写区的I2C芯片电路,所述的微处理器包括有计时器,I2C芯片电路至高频主机侧的电性连接用于读取存储在可擦写区的时长数据,高频主机至I2C芯片电路侧的电性连接用于向可擦写区烧录经计时器更新后的时长数据。
[0008]在上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所述的微处理器还包括有计次器,I2C芯片电路至高频主机侧的电性连接还用于读取存储在可擦写区的次数数据,高频主机至I2C芯片电路侧的电性连接还用于向可擦写区烧录经计次器更新后的次数数据。
[0009]在上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所述的I2C芯片电路与手术电极激发端隔离设置。
[0010]在上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所述的高频主机包括电源电路、微处理器和能量输出电路,所述的能量输出电路连接于所述的微处理器,用于根据微处
理器的指令向手术电极激发端发送高频信号;
[0011]所述的I2C芯片电路通过隔离电路连接于微处理器以实现与所述手术电极激发端的隔离设置;
[0012]电源电路同时为隔离电路和微处理器供电。
[0013]在上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所述的微处理器为STM32系列或ARM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电源端连接于所述的电源电路,隔离电路连接于微处理器的I/O端口;能量输出电路连接于微处理器的I/O端口。
[0014]在上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所述的高频主机还连接有报警器,用于时长数据或次数数据为零时发出更换警报。
[0015]在上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所述的报警器包括语音模块、蜂鸣器、指示灯、显示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6]在上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所述的I2C芯片电路和微处理器分别具有加密算法,数据经加密算法加密后在I2C芯片电路与微处理器之间传输。
[0017]在上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所述的加密算法采用对称加密算法。
[0018]在上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所述的I2C芯片电路具有不可擦写区,且不可擦写区预存有电极型号数据,用于供微处理器识别电极型号。
[001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存储芯片采用与微处理器之间的连接采用双向连接方式,且存储芯片具有可擦写区,微处理器具有计时器和计次器,能够实现电极使用过程中的时长记录及更新,以及在每次用完电极以后的剩余次数更新,达到自动帮助医护人员监控手术电极使用次数和期限的效果,能够有效避免因为超期超限使用手术电极导致手术电极失效的问题,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因为使用失效手术电极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的系统结构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中I2C芯片电路与微处理器的结构及连接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高频主机1;微处理器11;电源电路12;能量输出电路13;隔离电路14;手术电极2;手术电极激发端21;I2C芯片电路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包括高频主机1、手术电极2和连接高频主机1、手术电极2的连接线,连接线根据数据信号传输要求选择即可,此处不进行限制。
[0026]优选I2C芯片电路22与手术电极激发端21隔离设置。具体为,高频主机1包括电源电路12、微处理器11和能量输出电路13,能量输出电路13连接于微处理器11,用于根据微处理器11的指令向手术电极激发端21发送高频信号;I2C芯片电路22通过隔离电路14连接于
微处理器11以实现与手术电极激发端21的隔离设置;电源电路12同时为隔离电路14和微处理器11供电。
[0027]这里的微处理器11优选STM32微处理器11,微处理器11的电源端连接于电源电路12,隔离电路14连接于微处理器11的两个I/O端口,隔离电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直接选择已有的隔离芯片即可,此处不进行限制;能量输出电路13连接于微处理器11的I/O端口。
[0028]特别地,手术电极2包括手术电极激发端21和存储芯片,高频主机1的微处理器11双向电性连接于存储芯片,且存储芯片为具有可擦写区和不可擦写区两个存储空间的I2C芯片电路22,微处理器11包括有计时器,I2C芯片电路22至高频主机1侧的电性连接用于读取存储在可擦写区的时长数据,以及存储在不可擦写区的电极型号数据。一方面,微处理器11根据电极型号确定向当前手术电极发送的高频信号强度和类型,另一方面,获取时长数据后开始倒计时或正计时,倒计时直接在获取的时长数据上倒计即可,正计时从零开始。本实施例优选倒计时,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基于倒计时的剩余时间擦写可擦写区的时长数据,下次再使用时微处理器将获取到剩余的时长数据。当然,对于一次性电极,本次使用完以后,医护人员直接将电极弃置即可,时长监控主要用于本次使用过程中的时长超限监控。
[0029]进一步地,高频主机1还连接有报警器,用于在计时时长数据为零时发出更换警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包括高频主机(1)、手术电极(2)和连接高频主机(1)、手术电极(2)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术电极(2)包括手术电极激发端(21)和存储芯片,所述高频主机(1)的微处理器(11)双向电性连接于所述的存储芯片,且所述的存储芯片为具有可擦写区的I2C芯片电路(22),所述的微处理器(11)包括有计时器,I2C芯片电路(22)至高频主机(1)侧的电性连接用于读取存储在可擦写区的时长数据,高频主机(1)至I2C芯片电路(22)侧的电性连接用于向可擦写区烧录经计时器更新后的时长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处理器(11)还包括有计次器,I2C芯片电路(22)至高频主机(1)侧的电性连接还用于读取存储在可擦写区的次数数据,高频主机(1)至I2C芯片电路(22)侧的电性连接还用于向可擦写区烧录经计次器更新后的次数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2C芯片电路(22)与手术电极激发端(21)隔离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极有效性识别的手术电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频主机(1)包括电源电路(12)、微处理器(11)和能量输出电路(13),所述的能量输出电路(13)连接于所述的微处理器(11),用于根据微处理器(11)的指令向手术电极激发端(21)发送高频信号;所述的I2C芯片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海军段亚洲万青冬卢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康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