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60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沉淀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它解决了污泥会通过溢流管溢出的问题。它包括沉淀池、聚集桶、排污件以及进料装置,沉淀池的顶端开口,聚集桶纵向设置在沉淀池内,聚集桶的纵向两端贯穿,排污件设于沉淀池内,排污件用于将位于聚集桶顶端以下的污水排出,进料装置设于沉淀池上,进料装置用于添加絮凝剂并将污泥混合导入沉淀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于污泥沉淀,通过PAM的添加也使得污泥浓度大幅提高,其余的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出,防止污泥从排污管溢出。防止污泥从排污管溢出。防止污泥从排污管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沉淀
,尤其是指一种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匀质池的作用为储存盈余、补充短缺,使生物处理设施的进水量均匀,从而降低污水的不一致性对后续二级生物处理设施的冲击性影响。此外,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还可以在调节池内互相进行中和处理。
[0003]匀质池的下方连接污泥管进泥,进入池子后部分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池子底部,另一侧的上方设由溢流管,上层清液可通过管道流至污水检查井。匀质池底部的污泥由板框机处理脱水。
[0004]虽然匀质池也有沉淀污泥的作用,但是,因为污泥管在池体下方,进泥的时候会持续性扰动水体使得沉淀不完全,仍存在大量污泥通过溢流管溢出的情况,后续板框机处理污泥也能耗大量能耗、药耗,导致设备故障率上升、运行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有益于污泥沉淀,通过PAM的添加也使得污泥浓度大幅提高,其余的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出,防止污泥从排污管溢出;通过设置的单向阀限制污水的通断。使得后续污泥脱水工艺可降低板框机能耗约40%,药耗减少50%用量。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聚集桶、排污件以及进料装置,所述沉淀池的顶端开口,所述聚集桶纵向设置在沉淀池内,所述聚集桶的纵向两端贯穿,所述排污件设于沉淀池内,所述排污件用于将位于聚集桶顶端以下的污水排出,所述进料装置设于沉淀池上,所述进料装置用于添加絮凝剂并将污泥混合导入沉淀池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排污件为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伸入沉淀池内,所述排污管的顶端低于聚集桶的顶端,所述排污管的底端穿出沉淀池。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的底端连接有单向阀。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管、进料泵、絮凝添加管以及加药装置,所述进料管的一端穿入沉淀池并正对聚集桶的上方,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穿出沉淀池并与进料泵连接,所述絮凝添加管与进料泵连通,所述絮凝添加管与加药装置连接,所述加药装置内装有絮凝剂并将絮凝剂往进料管输送。
[0011]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上方还设有护栏,所述进料管的顶端穿设于护栏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有益于污泥沉淀,通过PAM的添加也使得污泥浓度大幅提高,其余的污水通过排污管溢出,防止污泥从排污管排出;通过设置的单向阀限制污水的通断。使得后续污泥脱水工艺可降低板框机能耗约40%,药耗减少50%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沉淀池;2、聚集桶;3、排污件;4、进料装置;41、进料管;42、进料泵;43、絮凝添加管;44、加药装置;5、单向阀;6、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8]如图1所示,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1、聚集桶2、排污件3以及进料装置4,沉淀池1的顶端开口,聚集桶2纵向设置在沉淀池1内,聚集桶2的纵向两端贯穿,排污件3设于沉淀池1内,排污件3用于将位于聚集桶2顶端以下的污水排出,进料装置4设于沉淀池1上,进料装置4用于添加絮凝剂并将污泥混合导入沉淀池1内。
[0019]本实施例中,排污件3为排污管,排污管的一端伸入沉淀池1内,排污管的顶端低于聚集桶2的顶端,排污管的底端穿出沉淀池1。
[0020]本实施例中,排污管的底端连接有单向阀5。
[0021]本实施例中,进料装置4包括进料管41、进料泵42、絮凝添加管43以及加药装置44,进料管41的一端穿入沉淀池1并正对聚集桶2的上方,进料管41的另一端穿出沉淀池1并与进料泵42连接,絮凝添加管43与进料泵42连通,絮凝添加管43与加药装置44连接,加药装置44内装有絮凝剂并将絮凝剂往进料管41输送。
[0022]本实施例中,沉淀池1的上方还设有护栏6,进料管41的顶端穿设于护栏6上。通过设置的护栏6,便于定位进料管41,有效使得进料管41的顶端开口正对聚集桶2的顶端开口。
[0023]如图1所示,絮凝剂为PAM,进料管41的另一端穿出进料泵42后与污泥井连接,便于顺利抽取污泥,通过设置的加药装置44,便于将PAM加入进料管41内,打开进料泵42时,将污泥和PAM充分混合,将装有PAM的絮凝添加管43与进料管41连接,PAM和污泥在聚集桶2内沉降聚集,可使污泥进入沉淀池1后加速凝絮沉淀;进料管41从下部进入沉淀池1改为从上方进入沉淀池1,新增了聚集桶2,使得污泥进入沉淀池1前先在聚集桶2内混合并且较为温和地沉淀到沉淀池1下部。污泥通过聚集桶2的底端在沉淀池1内扩散,有益于污泥沉淀,通过PAM的添加也使得污泥浓度大幅提高,其余的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出,防止污泥从排污管溢出;通过设置的单向阀5限制污水的通断。使得后续污泥脱水工艺可降低板框机能耗约40%,药耗减少50%用量。这种技术无需人工操作,改造后不需要大型设备,不涉及水下作业、不涉及临时用电,安全高效无风险。
[0024]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1)、聚集桶(2)、排污件(3)以及进料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顶端开口,所述聚集桶(2)纵向设置在沉淀池(1)内,所述聚集桶(2)的纵向两端贯穿,所述排污件(3)设于沉淀池(1)内,所述排污件(3)用于将位于聚集桶(2)顶端以下的污水排出,所述进料装置(4)设于沉淀池(1)上,所述进料装置(4)用于添加絮凝剂并将污泥混合导入沉淀池(1)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件(3)为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伸入沉淀池(1)内,所述排污管的顶端低于聚集桶(2)的顶端,所述排污管的底端穿出沉淀池(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匀质池污泥沉淀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红马丽婷姜浩亮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联合环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