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流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30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束流传输装置,包括底盘和固定组件,所述底盘左端固定连接有护壳,且护壳内固定连接有离子源,所述离子源右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护壳内壁前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条,且护壳前端转动连接有封门,所述封门前表面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用于固定封门的所述固定组件对称设置于护壳左壁上下两侧,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腔、卡簧、卡块、卡杆和卡板,所述护壳左壁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卡腔,且卡腔内固定连接有卡簧,所述卡簧右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簧内侧贴合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左端固定连接有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各部分零件之间的配合,使得离子源出现故障时,可以快捷的对其进行维护作业,无需拆卸护壳。无需拆卸护壳。无需拆卸护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束流传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粒子加速器
,具体为束流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粒子加速器全名为“荷电粒子加速器”,是使带电粒子在高真空场中受磁场力控制、电场力加速而达到高能量的特种电磁、高真空装置,束流传输装置是粒子加速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如申请号:CN2021231674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能质子束流传输装置,属于粒子加速器
,包括沿纵向从后至前依次对接的离子源、第一螺线管磁铁、三通、真空插板阀、矫正管、第二螺线管磁铁、束测腔体和束流垃圾桶,束测腔体可拆卸连接于第二螺线管磁铁与束流垃圾桶之间,三通其中一个端口对接第一分子泵,束测腔体内设发射度测量探头、荧光靶探头和法拉第筒,束测腔体设有抽气端口,束测腔体的抽气端口对接第二分子泵,本技术是一种兼具了对低能质子束流的聚焦与测试功能的低能质子束流传输装置,可较好的与后期的次级加速装置对接。
[0004]类似于上述申请的低能质子束流传输装置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5]在离子源出现故障时,需要将护罩拆卸后才能对离子源进行维护,较为繁琐。
[0006]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束流传输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束流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束流传输装置,包括底盘和固定组件,所述底盘左端固定连接有护壳,且护壳内固定连接有离子源,所述离子源右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护壳内壁前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条,且护壳前端转动连接有封门,所述封门前表面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用于固定封门的所述固定组件对称设置于护壳左壁上下两侧,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腔、卡簧、卡块、卡杆和卡板,所述护壳左壁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卡腔,且卡腔内固定连接有卡簧,所述卡簧右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簧内侧贴合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左端固定连接有卡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卡块通过卡槽与封门卡合连接,且卡块通过卡簧与卡腔弹性连接,所述卡块与卡杆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护壳右方设置有两个输送管,该两个输送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输送管、连接件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封胶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上部设置有气压表,且连接件下方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抽气口、套筒、通气孔和封槽,所述连接件下部开设有抽气口,且连接件下方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表面开设有通气孔,且通气孔外侧开设有封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封环、密封塞、弹簧、拉杆和出气口,所述封槽内嵌
合连接有封环,且封环下方固定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下方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内侧贴合设置有拉杆,所述套筒右方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拉杆与密封塞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中部设置有用于产生磁场的磁场组件,所述底盘右侧的输送管右端固定连接有输出口,所述磁场组件包括底板、滑槽和滑轨,所述底板表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下方开设有滑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磁场组件还包括滑板、撑杆和电磁线圈,所述滑轨内嵌合连接有滑板,且滑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撑杆,所述撑杆上方固定连接有电磁线圈。
[0015]本技术提供了束流传输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束流传输装置,通过各部分零件之间的配合,使得离子源出现故障时,可以快捷的对其进行维护作业,无需拆卸护壳;
[0016]1、本技术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装置时,卡块在卡簧的作用下可以通过卡槽与封门卡合,从而使封门配合密封条对护壳内部进行封闭,避免离子源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在离子源出现故障时,只需通过卡板拉动卡杆便可将卡块从卡槽中抽出,解除对封门的限制,从而对离子源进行检修;
[0017]2、本技术通过密封组件的设置,使得在对装置内部抽真空时,通过拉杆在套筒内拉动密封塞,便可使得出气口通过通气孔、抽气口与连接件内部连通,使得外部气泵可以通过出气口将装置内部的空气抽出,抽真空完成后,密封塞可以在弹簧的作用下压紧在通气孔上,对其进行封闭,封环可通过封槽对密封塞与套筒之间的缝隙进行进一步封闭,加强密封效果;
[0018]3、本技术通过磁场组件的设置,使得电磁线圈可以在输送管外侧建立磁场,对输送管内的束流进行约束,且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底板上对电磁线圈的间距以及数量进行调节,使得装置可以更好的对束流进行传输,且在移动电磁线圈的过程中,滑板可通过滑轨对撑杆进行限制,避免其偏斜,从而保持电磁线圈的平衡稳定。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撑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盘;2、护壳;3、离子源;4、开口;5、密封条;6、封门;7、卡槽;8、固定组件;801、卡腔;802、卡簧;803、卡块;804、卡杆;805、卡板;9、输送管;10、连接件;11、封胶层;12、气压表;13、密封组件;1301、抽气口;1302、套筒;1303、通气孔;1304、封槽;1305、封环;1306、密封塞;1307、弹簧;1308、拉杆;1309、出气口;14、磁场组件;1401、底板;1402、滑槽;1403、滑轨;1404、滑板;1405、撑杆;1406、电磁线圈;15、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束流传输装置,包括底盘1和固定组件8,底盘1左端固定连接有护壳2,且护壳2内固定连接有离子源3,离子源3右侧设置有开口4,护壳2内壁前侧固定连接有密封
条5,且护壳2前端转动连接有封门6,封门6前表面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7,用于固定封门6的固定组件8对称设置于护壳2左壁上下两侧,固定组件8包括卡腔801、卡簧802、卡块803、卡杆804和卡板805,护壳2左壁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卡腔801,且卡腔801内固定连接有卡簧802,卡簧802右端固定连接有卡块803,且卡簧802内侧贴合设置有卡杆804,卡杆804左端固定连接有卡板805,卡块803通过卡槽7与封门6卡合连接,且卡块803通过卡簧802与卡腔801弹性连接,卡块803与卡杆804固定连接,通过固定组件8的设置,在使用装置时,卡块803在卡簧802的作用下可以通过卡槽7与封门6卡合,从而使封门6配合密封条5对护壳2内部进行封闭,避免离子源3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在离子源3出现故障时,只需通过卡板805拉动卡杆804便可将卡块803从卡槽7中抽出,解除对封门6的限制,从而对离子源3进行检修。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护壳2右方设置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束流传输装置,包括底盘(1)和固定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左端固定连接有护壳(2),且护壳(2)内固定连接有离子源(3),所述离子源(3)右侧设置有开口(4),所述护壳(2)内壁前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条(5),且护壳(2)前端转动连接有封门(6),所述封门(6)前表面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卡槽(7),用于固定封门(6)的所述固定组件(8)对称设置于护壳(2)左壁上下两侧,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卡腔(801)、卡簧(802)、卡块(803)、卡杆(804)和卡板(805),所述护壳(2)左壁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卡腔(801),且卡腔(801)内固定连接有卡簧(802),所述卡簧(802)右端固定连接有卡块(803),且卡簧(802)内侧贴合设置有卡杆(804),所述卡杆(804)左端固定连接有卡板(8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803)通过卡槽(7)与封门(6)卡合连接,且卡块(803)通过卡簧(802)与卡腔(801)弹性连接,所述卡块(803)与卡杆(80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壳(2)右方设置有两个输送管(9),该两个输送管(9)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0),所述输送管(9)、连接件(10)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封胶层(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流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上部设置有气压表(12),且连接件(10)下方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组件(13),所述密封组件(13)包括抽气口(1301)、套筒(1302)、通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虎伍家香段卫胜许鹏羽黄培培李聪赵林林张森李跃金李友元张军陈俊古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医疗科技绵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