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29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维持组织的切开、剥离的性能的同时良好地进行局部注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有:护套(9),其具有在前端开口的第1孔(921);电极(11),其贯穿于第1孔(921),并具有在前端开口的第2孔(113);以及针构件(13),其贯穿于第2孔(113),针构件(13)能够自第2孔(113)的前端突出,从电极(11)和针构件(13)之间的间隙向组织内注入流体。和针构件(13)之间的间隙向组织内注入流体。和针构件(13)之间的间隙向组织内注入流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及处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窥镜粘膜下层剥离术)中,使用高频刀等切开、剥离用的处置器具、局部注射用和止血用的处置器具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0003]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一种能够实施组织的切开处置和局部注射处置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0004]此外,在进行局部注射处置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3所示,已知有一种通过从切开、剥离用的电极的前端喷出液体而向组织局部注射的方法。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第111202485号说明书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23863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第10827250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但是,在仅从电极的前端喷出液体的情况下,难以可靠地向组织内注入液体。为了可靠地向组织内注入液体,需要直接向组织内注入液体,但电极的形状需要设为适合切开、剥离的形状,若设为适合向组织穿刺的形状,则对组织的切开、剥离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难以取得切开、剥离的性能与局部注射的性能的平衡。
[0012]本技术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维持组织的切开、剥离的性能的同时良好地进行局部注射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及处置方法。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达到目的,本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有:护套,其具有在前端开口的第1孔;电极,其贯穿于所述第1孔,并具有在前端开口的第2孔;以及针构件,其贯穿于所述第2孔,所述针构件能够自所述第2孔的前端突出,从所述电极和所述针构件之间的间隙向组织内注入流体。
[001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针构件具有:针构件主体,其前端尖锐;以及凸缘部,其外径比所述针构件主体的外径大,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还包括:第1进退构件,其前端部连接于所述电极,该第1进退构件能够在所述护套内进退;以及第2进退构件,其连接于所述凸缘部,该第2进退构件能够在所述第1进退构件的内部相对于所述第1进退构件相对地进退。
[0016]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内窥镜
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第1进退构件具有连通孔,该连通孔与所述第2孔连通,并形成与所述电极和所述针构件之间的间隙连通的流路。
[0017]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四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第1进退构件具有:连接构件,其固定于所述电极的外周面;以及管,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基端部,所述护套具有:护套主体;以及前端构件,其固定于所述护套主体的前端部,所述第1孔在该前端构件的前端开口,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1进退构件的基端部的第1滑动件,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有以下的形态:第1形态,通过使所述第1滑动件前进,从而所述电极自所述前端构件突出的突出量变得最大,并且所述连接构件的前端抵靠于所述前端构件的基端;以及第2形态,通过使所述第1滑动件后退,从而所述电极抵靠于所述前端构件的前端。
[0018]根据本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五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2进退构件的基端部的第2滑动件,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有以下的形态:第3形态,通过使所述第2滑动件前进,从而所述针构件自所述电极的前端突出,并且所述凸缘部抵靠于所述电极的基端;以及第4形态,通过使所述第2滑动件后退,从而所述针构件收纳于比所述电极的前端靠基端侧的位置,并且所述凸缘部抵靠于所述管的前端,在所述凸缘部和所述连接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与所述电极和所述针构件之间的间隙连通的流路。
[0019]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六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第1进退构件具有:连接构件,其固定于所述电极的外周面;以及管,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基端部,所述凸缘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内部。
[0020]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七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针构件是实心构件。
[0021]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八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护套具有:护套主体;以及前端构件,其固定于所述护套主体的前端部,所述第1孔形成于所述前端构件,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还包括:第1进退构件,其前端部连接于所述电极,该第1进退构件能够在所述护套主体的内部进退;以及第2进退构件,其连接于所述针构件的基端部,能够在所述第1进退构件的内部相对于所述第1进退构件相对地进退。
[0022]根据本技术的第八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九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电极的基端部位于所述第1进退构件的内部,能够使所述针构件相对于所述电极后退至所述针构件的前端收纳于所述第1进退构件的内部的位置。
[0023]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十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能够使所述针构件在所述针构件的前端收纳于所述电极的内部的位置和所述针构件的前端自所述电极的前端突出的位置之间进退。
[0024]根据本技术的第八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十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护套主体的内周面和所述第1进退构件的外周面之间是供所述流体流通的流路,所述流路与所述第1进退构件的内部连通。
[002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十二技术方案的内窥
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电极是通过通入高频电流而切开组织的刀。
[002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十三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在所述电极的内周面和所述针构件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实施有绝缘涂覆。
[002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十四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针构件由绝缘构件构成。
[0028]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在第十五技术方案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中,还可以是,所述针构件由能够通电的构件构成。
[0029]本技术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将具有能够自电极突出的针构件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插入到体内;利用自所述电极突出的针构件的针尖从粘膜表面到粘膜下层地形成切缝;通过将流体从所述电极内经由所述切缝注入至所述粘膜下层而使粘膜表面隆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有:护套,其具有在前端开口的第1孔;电极,其贯穿于所述第1孔,并具有在前端开口的第2孔;以及针构件,其贯穿于所述第2孔,所述针构件能够自所述第2孔的前端突出,从所述电极和所述针构件之间的间隙向组织内注入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构件具有:针构件主体,其前端尖锐;以及凸缘部,其外径比所述针构件主体的外径大,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还包括:第1进退构件,其前端部连接于所述电极,该第1进退构件能够在所述护套内进退;以及第2进退构件,其连接于所述凸缘部,该第2进退构件能够在所述第1进退构件的内部相对于所述第1进退构件相对地进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进退构件具有连通孔,该连通孔与所述第2孔连通,并形成与所述电极和所述针构件之间的间隙连通的流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进退构件具有:连接构件,其固定于所述电极的外周面;以及管,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基端部,所述护套具有:护套主体;以及前端构件,其固定于所述护套主体的前端部,所述第1孔在该前端构件的前端开口,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1进退构件的基端部的第1滑动件,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有以下的形态:第1形态,通过使所述第1滑动件前进,从而所述电极自所述前端构件突出的突出量变得最大,并且所述连接构件的前端抵靠于所述前端构件的基端;以及第2形态,通过使所述第1滑动件后退,从而所述电极抵靠于所述前端构件的前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2进退构件的基端部的第2滑动件,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有以下的形态:第3形态,通过使所述第2滑动件前进,从而所述针构件自所述电极的前端突出,并且所述凸缘部抵靠于所述电极的基端;以及第4形态,通过使所述第2滑动件后退,从而所述针构件收纳于比所述电极的前端靠基端侧的位置,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晃太朗盐田裕亮加藤裕昌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