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28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凝器,涉及分凝器结构技术领域。该分凝器包括壳管、进液管、多个换热管以及分流件,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壳管连通,所述多个换热管均沿所述壳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管的内部,所述分流件设置于所述进液管的内部,并位于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所述分流件用于将进入所述进液口的制冷剂进行分流,使得所述制冷剂分别均匀进入各个所述换热管。该分凝器在使用时,制冷剂进入进液管后,分流件将制冷剂均匀分流,分流后的制冷剂流动至壳管内后,能够较为均匀的进入各个换热管内进行换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分凝器而言,该分凝器通过分流件、进液管以及壳管之间的配合,能够缓解制冷剂无法均匀进入各个换热管内的问题。管内的问题。管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凝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分凝器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凝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大部分厂家的分凝器通常是使制冷剂从分凝器的端面进液,然后进入到换热管内流动,并与换热管外的物料进行换热。
[0003]现有技术中的分凝器存在制冷剂无法均匀进入各个换热管内,导致冷凝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凝器,其能够缓解制冷剂无法均匀进入各个换热管内的问题,提高分凝器的冷凝效果。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凝器,其包括:
[0007]壳管;
[0008]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壳管连通;
[0009]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均沿所述壳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管的内部;以及
[0010]分流件,所述分流件设置于所述进液管的内部,并位于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所述分流件用于将进入所述进液口的制冷剂进行分流,使得所述制冷剂分别均匀进入各个所述换热管。
[0011]可选地,所述分流件包括均流板和导流盘,所述均流板沿横向卡设在所述进液口,所述导流盘靠近所述进液管的出液口设置,且所述导流盘的一侧与所述均流板连接,所述导流盘的边缘与所述进液口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盘用于引导所述制冷剂朝向所述换热管流动。
[0012]可选地,所述均流板包括多个平板,所述多个平板均沿所述进液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平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和所述进液口的内壁共同形成一个封闭腔室。
[0013]可选地,所述平板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平板呈丫字型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进液管呈漏斗状,所述进液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液口的直径。
[0015]可选地,所述分凝器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壳管的内部。
[0016]可选地,所述分流件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导流盘远离所述均流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固定柱与挡板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分凝器还包括折流盘,所述折流盘沿所述壳管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折流盘,所述折流盘的部分边缘与所述壳管的内壁之间具有流动通道。
[0018]可选地,所述折流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折流盘沿所述壳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9]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流动通道交错设置。
[0020]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凝器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0021]该分凝器包括壳管、进液管、多个换热管以及分流件,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壳管连通,所述多个换热管均沿所述壳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管的内部,所述分流件设置于所述进液管的内部,并位于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所述分流件用于将进入所述进液口的制冷剂进行分流,使得所述制冷剂分别均匀进入各个所述换热管。该分凝器在使用时,制冷剂进入进液管后,分流件将制冷剂均匀分流,分流后的制冷剂流动至壳管内后,能够较为均匀的进入各个换热管内进行换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分凝器而言,该分凝器通过分流件、进液管以及壳管之间的配合,能够缓解制冷剂无法均匀进入各个换热管内的问题,提高分凝器的冷凝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凝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凝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凝器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标:10

壳管;11

入口;12

出口;13

进料口;14

出料口;20

进液管;21

进液口;22

出液口;30

换热管;40

分流件;41

均流板;411

平板;42

导流盘;43

固定柱;50

挡板;60

折流盘;70

出液管;80

加强板;100

分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33]目前,现有大部分厂家的分凝器通常是使制冷剂从分凝器的端面进液,然后进入到换热管内流动,并与换热管外的物料进行换热。
[0034]相关技术中的分凝器存在制冷剂无法均匀进入各个换热管内,导致冷凝效果不佳的问题。
[0035]请参考图1

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凝器100。该分凝器100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能够缓解制冷剂无法均匀进入各个换热管30内的问题,提高分凝器100的冷凝效果。
[0036]请参考图1

图3,该分凝器100包括壳管10、进液管20、多个换热管30以及分流件40,进液管20与壳管10连通,多个换热管30均沿壳管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管10的内部,分流件40设置于进液管20的内部,并位于进液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管(10);进液管(20),所述进液管(20)与所述壳管(10)连通;多个换热管(30),所述多个换热管(30)均沿所述壳管(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壳管(10)的内部;以及分流件(40),所述分流件(40)设置于所述进液管(20)的内部,并位于所述进液管(20)的进液口(21),所述分流件(40)用于将进入所述进液口(21)的制冷剂进行分流,使得所述制冷剂分别均匀进入各个所述换热管(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40)包括均流板(41)和导流盘(42),所述均流板(41)沿横向卡设在所述进液口(21),所述导流盘(42)靠近所述进液管(20)的出液口(22)设置,且所述导流盘(42)的一侧与所述均流板(41)连接,所述导流盘(42)的边缘与所述进液口(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盘(42)用于引导所述制冷剂朝向所述换热管(30)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41)包括多个平板(411),所述多个平板(411)均沿所述进液管(20)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平板(411)相互靠近的一侧和所述进液口(21)的内壁共同形成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良黄颖李媛媛梁思成杜芊芊周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