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19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包括服装主体、设于所述服装主体两侧的衣袖,所述服装主体与所述衣袖之间的连接处缝制有透气面料,所述服装主体以腰部为分界点分为上衣体和下衣体,所述上衣体和下衣体之间设置有一圈第一松紧布,所述第一松紧布内侧设有一层发热层,所述服装主体和/或所述衣袖上设有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填充有单位体积不同质量的填充料,使得针织服装整体轻薄,不仅满足人体的不同部位的不同保温需求,而且提升穿着者的舒适性。而且提升穿着者的舒适性。而且提升穿着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
,具体涉及到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

技术介绍

[0002]因个体生理代谢情况存在差异,对服装的热舒适性感觉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个体而言,人体的不同部位具有较大的体温差异,对保温性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人体的胸部、腹部以及背部容易受凉,其对保温性的需求较高,而人体的肩部、手臂以及腋下对保温性的需求相应的较低。
[0003]然而现有的用于保温的衣物的工艺设计中,整件服装材料统一,没有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需要进行分区设计,使得人体穿着的保温性与舒适度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包括服装主体、设于所述服装主体两侧的衣袖,所述服装主体与所述衣袖之间的连接处缝制有透气面料,所述服装主体以腰部为分界点分为上衣体和下衣体,所述上衣体和下衣体之间设置有一圈第一松紧布,所述第一松紧布内侧设有一层发热层,所述服装主体和/或所述衣袖上设有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填充有单位体积不同质量的填充料。
[0006]进一步的,上衣体、下衣体、衣袖均由防风层、针织面料层、亲肤层构成,所述亲肤层位于所述针织面料层内侧,所述防风层位于所述针织面料层外侧。
[0007]进一步的,针织面料层包括外面料层,所述外面料层内侧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内侧设有内面料层,所述支撑层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突起部。
[0008]进一步的,外面料层和/或内面料层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突起部相对应的第二突起部。
[0009]进一步的,第一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突起部相互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或第二突起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外面料层或所述内面料层与所述支撑层间的宽度。
[0010]进一步的,填充区的针织面料层的支撑层两侧与外面料层和内面料层间填充有所述填充料。
[0011]进一步的,填充料为羽绒。
[0012]进一步的,填充区包括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及第三填充区,所述第一填充区单位体积的填充料的质量大于第二填充区单位体积的填充料的质量,所述第二填充区单位体积的填充料的质量大于第三填充区单位体积的填充料的质量,所述第一填充区对应人体的胸部、腹部和背部,所述第二填充区对应人体肩部和手臂外侧,所述第三填充区对应人体腋下和手臂内侧。
[0013]进一步的,发热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由发热纤维与炭纤维相间而
成,所述纬纱为炭纤维。
[0014]进一步的,服装主体和衣袖的端口设置有收口部,所述收口部由第二松紧布构成。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包括服装主体、设于所述服装主体两侧的衣袖,所述服装主体与所述衣袖之间的连接处缝制有透气面料,所述服装主体以腰部为分界点分为上衣体和下衣体,所述上衣体和下衣体之间设置有一圈第一松紧布,所述第一松紧布内侧设有一层发热层,所述服装主体和/或所述衣袖上设有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填充有单位体积不同质量的填充料,使得针织服装整体轻薄,不仅满足人体的不同部位的不同保温需求,而且提升穿着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上衣体、下衣体、衣袖的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针织面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发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服装主体;101、上衣体;102、下衣体;2、衣袖;3、透气面料;4、第一松紧布;5、发热层;501、发热纤维;502、炭纤维;6、填充区;601、第一填充区;602、第二填充区;603、第三填充区;7、防风层;8、针织面料层;801、外面料层;802、支撑层;803、内面料层;9、亲肤层;10、第一突起部;11、第二突起部;12、第二松紧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参照图1

5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包括服装主体1、设于所述服装主体1两侧的衣袖2,所述服装主体1与所述衣袖2之间的连接处缝制有透气面料3,所述服装主体1以腰部为分界点分为上衣体101和下衣体102,所述上衣体101和下衣体102之间设置有一圈第一松紧布4,所述第一松紧布4内侧设有一层发热层5,所述服装主体1和/或所述衣袖2上设有填充区6,所述填充区6填充有单位体积不同质量的填充料,使得针织服装整体轻薄,不仅满足人体的不同部位的不同保温需求,而且提升穿着者的舒适性。
[002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衣体101、下衣体102、衣袖2均由防风层7、针织面料层8、亲肤层9构成,所述亲肤层9位于所述针织面料层8
内侧,所述防风层7位于所述针织面料层8外侧。由此,实现针织服装的保温效果。
[0026]本实施例中,针织面料层8包括外面料层801,所述外面料层801内侧设有支撑层802,所述支撑层802内侧设有内面料层803,所述支撑层802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突起部10;且外面料层801和内面料层802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突起部10相对应的第二突起部11。第一突起部10与所述第二突起部11相互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突起部10和第二突起部11的高度小于所述外面料层801或所述内面料层803与所述支撑层802间的宽度。由此,有效提高针织服装的保温性。
[0027]本实施例中,填充区6的针织面料层的支撑层802两侧与外面料层801和内面料层802间填充有所述填充料;该填充料为羽绒。由此,使得服装整体轻薄,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
[0028]本实施例中,填充区6包括第一填充区601、第二填充区602及第三填充区603,所述第一填充区601单位体积的填充料的质量大于第二填充区602单位体积的填充料的质量,所述第二填充区602单位体积的填充料的质量大于第三填充区603单位体积的填充料的质量,所述第一填充区601对应人体的胸部、腹部和背部,所述第二填充区60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服装主体、设于所述服装主体两侧的衣袖,所述服装主体与所述衣袖之间的连接处缝制有透气面料,所述服装主体以腰部为分界点分为上衣体和下衣体,所述上衣体和下衣体之间设置有一圈第一松紧布,所述第一松紧布内侧设有一层发热层,所述服装主体和/或所述衣袖上设有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填充有单位体积不同质量的填充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体、下衣体、衣袖均由防风层、针织面料层、亲肤层构成,所述亲肤层位于所述针织面料层内侧,所述防风层位于所述针织面料层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层包括外面料层,所述外面料层内侧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内侧设有内面料层,所述支撑层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突起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料层和/或内面料层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突起部相对应的第二突起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薄分区的保温针织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突起部相互间隔布置;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佳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县南江针织时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