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级硬化涂料自动添料装置,包括不锈钢储液槽、冷却水夹套、PLC控制箱、混合结构,循环机构,冷却水夹套位于不锈钢储液槽的外侧,不锈钢储液槽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第一槽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并与PLC控制箱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开口并与混合机构连接,混合机构与循环机构连接,循环机构与生产设备槽体连接,生产设备槽体上的液位检测器和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液位检测器和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均与PLC控制箱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监控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以及生产设备槽体的各项参数,控制硬化涂料和稀释剂的添加,保证硬化涂料的稳定性。保证硬化涂料的稳定性。保证硬化涂料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级硬化涂料自动添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硬化涂料
,特别是一种光学级硬化涂料自动添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多数光学球罩、透镜、镜片等光学产品都有硬度低,易划伤的特点,可以通过硬化涂料在其表面覆上纳米级的硬化涂层,从而提高其硬度等性能。硬化涂料使用过程中,必须控制硬化涂料的体积、粘度等参数,才能够做出一个合格的光学产品,故需要通过添加硬化涂料和稀释剂来调节粘度等参数,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在生产过程中,人工不能及时有效的添加硬化涂料和稀释剂、添加容易产生误差、添加后需要进行循环才可正常生产,浪费作业人员人力的同时还无法保证硬化涂料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级硬化涂料自动添料装置,能够解决在硬化涂料使用过程中人工不能及时有效的添加硬化涂料和稀释剂、无法保证硬化涂料的稳定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级硬化涂料自动添料装置,包括不锈钢储液槽、冷却水夹套、PLC控制箱、混合结构,循环机构,所述冷却水夹套位于所述不锈钢储液槽的外侧,所述不锈钢储液槽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所述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与所述PLC控制箱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开口并与所述混合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混合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循环机构的输出端与生产设备槽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生产设备槽体的上端位置固定有液位检测器和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所述液位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均与所述PLC控制箱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结构包括不锈钢混合器、第一不锈钢计量泵,所述第一槽体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不锈钢混合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槽体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不锈钢混合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一不锈钢计量泵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一不锈钢计量泵均与所述PLC控制箱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过滤器、第二不锈钢循环泵,所述生产设备槽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不锈钢混合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不锈钢循环泵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不锈钢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开口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不锈钢循环泵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储液槽为中间分层的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位于所述不锈钢
储液槽内的左边,所述第二槽体位于所述不锈钢储液槽内的右边。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混合器内底部设置有螺旋结构或交叉板结构。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不锈钢储液槽将硬化涂料和稀释剂分开存放,利用智能在线粘度计和液位检测器监控硬化涂料的各项参数,在生产设备槽体中的液位检测器和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检测到生产设备槽体中液位和粘度异常时,通过PLC控制箱进行控制硬化涂料和稀释剂的添加,保证硬化涂料的稳定性,在节省人力的同时,还能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不锈钢储液槽,2、冷却水夹套,3、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4、PLC控制箱,5、第一不锈钢计量泵,6、混合结构,7、循环机构,8、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9、液位检测器,10、生产设备槽体,11、第一槽体,12、第二槽体,13、不锈钢混合器,14、过滤器,15、第二不锈钢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3]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光学级硬化涂料自动添料装置,包括不锈钢储液槽1、冷却水夹套2、PLC控制箱4、混合结构6,循环机构7,所述冷却水夹套2位于所述不锈钢储液槽1的外侧,所述不锈钢储液槽1包括第一槽体11、第二槽体12,所述第一槽体1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3,所述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3与所述PLC控制箱4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槽体11和所述第二槽体12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开口并与所述混合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混合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机构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循环机构7的输出端与液位检测器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液位检测器10的上端位置固定有液位检测器9和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8,所述液位检测器9和所述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8均与所述PLC控制箱4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不锈钢储液槽1分为第一槽体11和第二槽体12,第一槽体11储存硬化涂料,第二槽体12储存稀释剂,第一槽体11和第二槽体12可依据生产设备的大小去制定储液槽容量,第一槽体11上设置有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3,液位检测器10的上端位置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8PLC控制箱4电性连接两个智能在线粘度计实时监测储液槽中的硬化涂料和液位检测器10中溶液的温度和粘度,PLC控制箱4通过电性连接一个液位检测器9,实时监测生产设备槽内液位,液位控制在槽体70~90%位置,当液位检测器10液位异常时,PLC控制箱4会发出液位报警并通知生产人员;智能在线粘度计的型号为JSCW
‑
ND;储液槽的外侧围有冷却水夹套2能够保证储液槽里的溶液温度维持在18~23℃,混合结构6能够保证硬化涂料和稀释剂的混合溶液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使硬化涂料和稀释剂可以迅速、均匀的混合;混合后的溶液进入生产设备中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系统是生产设备的一个闭环系统。
[0014]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结构6包括不锈钢混合器13、第一不锈钢计量泵5,所述第一槽体11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不锈钢混合器13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槽体12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不锈钢混合器13的第二输入端
通过第二管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一不锈钢计量泵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一不锈钢计量泵5均与所述PLC控制箱4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第一槽体11和第二槽体12的底部开口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不锈钢混合器13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设置第一不锈钢计量泵5,PLC控制箱4电性连接两个第一不锈钢计量泵5,第一不锈钢计量泵5型号为GM系列,储液槽外接有一个不锈钢管道混合器,不锈钢管道混合器的型号为DN25,通过PLC控制箱4通过接收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3和液位检测器9的粘度和体积,然后控制第一不锈钢计量泵5的频率,通过改变不锈钢计量泵的频率,进行调节硬化涂料和稀释剂的比例,并为硬化涂料和稀释剂输送到不锈钢混合器13混合提供动力,在不锈钢混合器13中进行混合;通过不锈钢混合器13混合,得到液位检测器10所需粘度和体积的溶液,保证硬化涂料和稀释剂的混合溶液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使硬化涂料和稀释剂可以迅速、均匀的混合,调节出硬化涂料和稀释剂的比例,接着输入至生产设备的循环系统,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级硬化涂料自动添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储液槽、冷却水夹套、PLC控制箱、混合结构,循环机构,所述冷却水夹套位于所述不锈钢储液槽的外侧,所述不锈钢储液槽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所述第一智能在线粘度计与所述PLC控制箱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开口并与所述混合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混合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循环机构的输出端与生产设备槽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生产设备槽体的上端位置固定有液位检测器和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所述液位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智能在线粘度计均与所述PLC控制箱的控制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级硬化涂料自动添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结构包括不锈钢混合器、第一不锈钢计量泵,所述第一槽体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不锈钢混合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槽体的第一开口与所述不锈钢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海华,黄昭君,曹德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富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