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13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6
本申请属于线束固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顶板,底座和顶板之间卡接连接构成口字型框架,底座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底座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支撑板上设置下支撑块,下支撑块包括间隔布置的3块下支撑板,下支撑板上板边整体呈开口向上的半圆弧状,顶板下端设置有上夹紧块,上夹紧块包括间隔布置的2块上夹紧板,上夹紧板下板边整体呈开口向下的半圆弧状,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错位配合对线束进行夹紧,底座上固定安装在车身上。将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错位配合对线束进行夹持,再利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卡接连接,使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固定,对线束进行夹紧。紧。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固定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电源和用电器之间需要采用高压线束连接,而高压线束一般由多根线缆组成。高压线束粗且硬,装配相对困难,这就需要对线缆进行固定保持布线合理。
[0003]实际生产中通常直接将高压线束利用扎带或者塑料或金属卡扣固定在车身上,但这类固定方式稳定性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使高压线束造成磨损,从而降低高压线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顶板,所述底座和顶板之间卡接连接构成口字型框架,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底座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下支撑块,所述下支撑块包括间隔布置的3块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上板边整体呈开口向上的半圆弧状,所述顶板下端设置有上夹紧块,所述上夹紧块包括间隔布置的2块上夹紧板,所述上夹紧板下板边整体呈开口向下的半圆弧状,所述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错位配合对线束进行夹紧,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车身上。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支撑板用于支撑线束,将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错位配合对线束进行夹持,再利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卡接连接,使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固定,对线束进行夹紧;弹簧的设置使得下支撑板有一定的运动空间,在顶板与底座卡接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夹得过紧对线束造成损伤。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板上板边和上夹紧板下板边上设置有橡胶垫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支撑板上板边和上夹紧板下板边上设置橡胶垫块,可以对线束起到缓冲、防脱的作用,进一步保护线束免受损伤。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端的竖板,所述竖板上端与顶板卡接连接,所述底板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下端滑动设置在导向孔内,所述弹簧套设在导向柱上,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支撑板下板面和凹槽底面上。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孔和导向柱,对支撑板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支撑板在能在一个方向活动,从而更好的体现弹簧的作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竖板上端面上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侧边设置有斜向上的斜面,所述顶板底面两端对应设置有与卡接块配合的卡接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接块和卡接槽,使得顶板与底座之间的卡接更加方便。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一侧竖板的外板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截面呈T形,另一侧竖板的外板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竖板配合形成T形槽,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轮廓与T形槽的内轮廓一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竖板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配合使用可以将多个底座并排连接在一起,从而对对根线束进行夹紧固定。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T形卡槽,所述底板下方设置工字型固定板,所述T形卡槽与工字型固定板配合,所述工字型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板,固定板可以通过安装孔安装在车身上,然后将底板通过T形卡槽卡在工字型的固定板,实现底座的安装。
[0017]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两端向外凸伸有凸板,所述凸板设置有2个且呈斜对称分布,所述凸板上设置有固定孔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板上斜对称设置两个固定孔,使得底板与固定板之间连接稳定,不会滑动。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下支撑板用于支撑线束,将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错位配合对线束进行夹持,再利用底座和顶板之间的卡接连接,使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固定,对线束进行夹紧;弹簧的设置使得下支撑板有一定的运动空间,在顶板与底座卡接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上夹紧板与下支撑板夹得过紧对线束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底座和下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0、底座;11、底板;111、凹槽;112、导向孔;113、导向柱;114、T形卡槽;12、竖板;121、卡接块;13、支撑板;14、弹簧;15、固定孔;16、第一连接块;17、第二连接块;18、固定板;181、安装孔;19、凸板;20、顶板;21、卡接槽;30、下支撑块;31、下支撑板;40、上夹紧块;41、上夹紧板;50、橡胶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

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0、顶板20、下支撑块30、上夹紧块40。底座10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底板11两端的竖板12,竖板12上端与顶板20卡接连接,底板11、竖板12和顶板20构成口字型框架。
[0027]底座10的底板11中部开设有凹槽111,凹槽111底部开设有两个导向孔112,底板11上方设置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整体大于凹槽111,支撑板13底部设置有两根导向柱113,导
向柱113的直径与导向孔112的内径一致,导向柱113下端滑动设置在导向孔112内,导向柱113上套设有弹簧14,弹簧14的一段抵靠在支撑板13下板面上、另一端抵靠在凹槽111底面上,从而通过弹簧14将支撑板13连接在底座10上,支撑板13可在导向柱113和导向孔112的配合下相对底座10运动,弹簧14起到了支撑、缓冲、复位的效果。
[0028]支撑板13上设置下支撑块30,下支撑块30包括间隔布置的3块下支撑板31,下支撑板31的下端与支撑板13固定连接,下支撑板31上板边整体呈开口向上的半圆弧状,在下支撑板31上板边上设置有橡胶垫块50;顶板20下端设置有上夹紧块40,上夹紧块40包括间隔布置的2块上夹紧板41,上夹紧板41的上端与顶板20固定连接,上夹紧板41下板边整体呈开口向下的半圆弧,上夹紧板41下板边上设置有橡胶垫块50。上夹紧板41与下支撑板31的厚度一致,下支撑板31之间的间隙稍大于上夹紧板41的厚度,上夹紧板41之间的间隙稍大于下支撑板31的厚度,上夹紧板41与下支撑板31错位配合,即2块上夹紧板41插入到3块下支撑板31构成的2个间隙中,通过上夹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0)和顶板(20),所述底座(10)和顶板(20)之间卡接连接构成口字型框架,所述底座(10)上方设置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与底座(10)之间通过弹簧(14)连接,所述支撑板(13)上设置下支撑块(30),所述下支撑块(30)包括间隔布置的3块下支撑板(31),所述下支撑板(31)上板边整体呈开口向上的半圆弧状,所述顶板(20)下端设置有上夹紧块(40),所述上夹紧块(40)包括间隔布置的2块上夹紧板(41),所述上夹紧板(41)下板边整体呈开口向下的半圆弧状,所述上夹紧板(41)与下支撑板(31)错位配合对线束进行夹紧,所述底座(10)固定安装在车身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支撑板(31)上板边和上夹紧板(41)下板边上设置有橡胶垫块(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0)包括底板(11)和设置在底板(11)两端的竖板(12),所述竖板(12)上端与顶板(20)卡接连接,所述底板(11)中部开设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底部开设有导向孔(112),所述支撑板(13)底部设置有导向柱(113),所述导向柱(113)下端滑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民田耀鑫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