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92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包括呈左右设置的第一背带、第二背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挂片与挂扣分离状态下拉绳位于受力盒和固定盒之间的距离最大,方便穿戴,穿戴完成后,通过拉动挂片调整受力盒与固定盒之间拉绳的长度,从而起到收紧的作用,设置的滚轮使得拉动拉绳非常顺滑,上下两组拉绳可分别调整腰部及肩部的收紧程度,调节完成后通过挂片上的菱形孔挂在对应位置的挂扣上,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使用中通过肩部及腰部两组拉绳将第一背带、第二背带拉紧,不会出现肩脱现象,且调节方便,在外片的挂扣区域设置翻盖,可以起到遮盖挂扣、拉绳以及挂片的作用,提高背带的美观性,翻盖通过魔术贴与外片贴合,使用非常方便。使用非常方便。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


[0001]本技术涉及手风琴背带
,尤其涉及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手风琴背带分为三种,一种是两条背带相互不关联,单独与手风琴连接,一种是在两条背带靠近人体后背处通过一条横带连接形成的H型,最后一种是通过X型交叉设置的两条横带连接在两条背带之间,第一种和第二种在使用中经常容易发生背带从肩膀脱落的问题,特别是肩膀较窄以及溜肩较为明显的使用者在使用时更为明显,X型双横带的背带相比较第一、第二种背带不容易发生从肩膀脱落的问题,但是使用者穿戴后不能在穿戴的过程中调节横带的松紧,只能试戴后感觉松动或过紧再脱下来调整,调整量也是完全凭感觉进行,使用较为不方便,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对手风琴背带的防肩脱及调节结构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包括呈左右设置的第一背带、第二背带,所述第一背带、第二背带两自由端均与手风琴连接,所述第一背带、第二背带均为外片和里片缝合形成,所述里片远离外片的一侧与人体接触,两组所述外片前壁各设置有一组固定盒和受力盒且呈错位分布,所述外片前壁且位于固定盒、受力盒上方均设置有按从下到上依次分布的第一器眼、第二器眼,所述外片前壁且靠近上端位置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与外片之间通过魔术贴贴合,两组所述固定盒与受力盒相对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固定盒的一端贯穿另一组外皮前壁的受力盒内壁并从受力盒上壁伸出,所述拉绳伸出受力盒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器眼、第二器眼并伸出至翻盖与外片之间,所述拉绳伸出至翻盖与外片之间的一端与外片前壁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拉绳长度的调整结构。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6]所述第一背带前壁的固定盒位于受力盒上方,所述第二背带前壁的固定盒、受力盒分别与第一背带上的受力盒、固定盒左右相对。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第一背带、第二背带中的外片与里片之前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器眼、第二器眼均贯穿外片后与空腔贯通,所述第二器眼位于翻盖覆盖处且靠近覆盖区域的下端位置,所述拉绳位于第一器眼和第二器眼之间的一段外壁位于空腔内侧壁。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魔术贴包括两组丝面、毛面,两处所述翻盖均通过宽度方向的一条侧边与第一背带、第二背带相背的一侧边转动连接,两组所述丝面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处翻盖朝向第
一背带、第二背带的一面且均位于远离翻盖与第一背带、第二背带连接边的一侧,两组所述毛面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背带、第二背带前壁且分别与两组丝面相对应。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调整结构包括挂片、多组挂扣,所述挂片固定连接在拉绳远离固定盒的端部,所述挂片内壁设置有呈前后贯通的菱形孔,多组所述挂扣按上下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外片前壁且均位于翻盖覆盖区域内,所述挂扣远离外片的头部直径大于与外片连接的根部,所述挂扣头部可穿过菱形孔并通过根部与菱形孔形成卡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受力盒内侧壁通过转销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圆周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截面呈半圆形,所述拉绳位于受力盒内部的一段外壁与凹槽内侧壁滚动连接。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挂片与挂扣分离状态下拉绳位于受力盒和固定盒之间的距离最大,方便穿戴,穿戴完成后,通过拉动挂片调整受力盒与固定盒之间拉绳的长度,从而起到收紧的作用,设置的滚轮使得拉动拉绳非常顺滑,上下两组拉绳可分别调整腰部及肩部的收紧程度,调节完成后通过挂片上的菱形孔挂在对应位置的挂扣上,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使用中通过肩部及腰部两组拉绳将第一背带、第二背带拉紧,不会出现肩脱现象,且调节方便。
[0017]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在外片的挂扣区域设置翻盖,可以起到遮盖挂扣、拉绳以及挂片的作用,提高背带的美观性,翻盖通过魔术贴与外片贴合,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的整体结构展开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的第一背带翻盖打开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的受力盒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的第一背带内部结构侧面局部剖视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第一背带;2、第二背带;3、固定盒;4、受力盒;5、拉绳;6、翻盖;7、第一器眼;8、第二器眼;9、丝面;10、毛面;11、挂扣;12、挂片;13、滚轮;14、凹槽;15、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照图1到图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包括呈左右设置的第一背带1、第二背带2,第一背带1、第二背带2两自由端均与手风琴连接,第一背带1、第二背带2均为外片和里片缝合形成,里片远离外片的一侧与人体接触,两组外片前壁各设置有一组固定盒3和受力盒4且呈错位分布,第一背带1前壁的固定盒3位于受力盒4上方,第二背带2前壁的固定盒3、受力盒4分别与第一背带1上的受力盒4、固定盒3左右相对,该处错位分布即为交叉分布,通过交叉分布可以使得拉绳5可以左右各有一条,方便使用,整体收紧时受力也更加均匀;
[0028]外片前壁且位于固定盒3、受力盒4上方均设置有按从下到上依次分布的第一器眼7、第二器眼8,外片前壁且靠近上端位置设置有翻盖6,第一背带1、第二背带2中的外片与里片之前均设置有空腔15,第一器眼7、第二器眼8均贯穿外片后与空腔15贯通,第二器眼8位于翻盖6覆盖处且靠近覆盖区域的下端位置,通过设置第一器眼7、第二器眼8,拉绳5拉动比较顺滑,且不磨损外片,翻盖6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压制挂片12,避免演奏中挂片12从挂扣11前端脱出;
[0029]翻盖6与外片之间通过魔术贴贴合,魔术贴包括两组丝面9、毛面10,两处翻盖6均通过宽度方向的一条侧边与第一背带1、第二背带2相背的一侧边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包括呈左右设置的第一背带(1)、第二背带(2),所述第一背带(1)、第二背带(2)两自由端均与手风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带(1)、第二背带(2)均为外片和里片缝合形成,所述里片远离外片的一侧与人体接触,两组所述外片前壁各设置有一组固定盒(3)和受力盒(4)且呈错位分布,所述外片前壁且位于固定盒(3)、受力盒(4)上方均设置有按从下到上依次分布的第一器眼(7)、第二器眼(8),所述外片前壁且靠近上端位置设置有翻盖(6),所述翻盖(6)与外片之间通过魔术贴贴合,两组所述固定盒(3)与受力盒(4)相对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拉绳(5),所述拉绳(5)远离固定盒(3)的一端贯穿另一组外皮前壁的受力盒(4)内壁并从受力盒(4)上壁伸出,所述拉绳(5)伸出受力盒(4)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器眼(7)、第二器眼(8)并伸出至翻盖(6)与外片之间,所述拉绳(5)伸出至翻盖(6)与外片之间的一端与外片前壁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拉绳(5)长度的调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带(1)前壁的固定盒(3)位于受力盒(4)上方,所述第二背带(2)前壁的固定盒(3)、受力盒(4)分别与第一背带(1)上的受力盒(4)、固定盒(3)左右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风琴防肩脱落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带(1)、第二背带(2)中的外片与里片之前均设置有空腔(15),所述第一器眼(7)、第二器眼(8)均贯穿外片后与空腔(15)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振民
申请(专利权)人:香河天音乐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