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92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包括分别衔接在引流管底端和引流袋接口处的盖和底座,且其二者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端开口处固定有用以防流体逆流的弹性逆止体,且所述盖压紧于所述弹性逆止体。通过由盖、弹性逆止体和底座组成的防逆流机构,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在引流袋接口和引流管衔接处,当流体逆向流动时,流体从底座的底座连接口流入,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由于弹性逆止体形状的空间限制,阻止了弯曲变形的发生,使弹性逆止体处于关闭状态,流体无法经过弹性逆止体,从而阻止了流体的逆向流动,实现流体单向流通功能,防止流体逆流,可应用于引流袋中。应用于引流袋中。应用于引流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引流袋是指将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引出的透明塑料袋,相关技术中的引流袋结构通常包括有如图1所示的袋体a和固定在其上端中部的袋体接口b以及插入袋体接口b处的引流管c,操作时,将引流管c另一端固定至需要引出积液的患口部位,并将袋体a位置放低便可依靠重力将积液通过引流管c和袋体接口b引至袋体a内。
[0003]但是,上述方案在引流管c和袋体a之间缺少防逆流机构,因而通常会由于操作不当或环境条件限制等因素,存在流体逆流的风险,当流体发生逆流时,将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引发炎症,或产生潜在的卫生隐患,严重时,或将威胁生命安全。
[0004]为此,本申请特提出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的引流管和引流袋之间缺少防逆流结构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实现流体单向流通功能,防止流体逆流,可应用于引流袋中。
[0006]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包括分别衔接在引流管底端和引流袋接口处的盖和底座,且其二者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端开口处固定有用以防流体逆流的弹性逆止体,且所述盖压紧于所述弹性逆止体。
[0007]优选的,所述盖具有用以插入引流管底端的盖连接口,且所述盖连接口外圈底部设有与插入后的引流管底端接触的盖止口。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具有用以插入引流袋接口的底座连接口,且所述底座连接口外圈底部设有与插入后的引流袋接口处接触的底座止口。
[0009]优选的,所述盖连接口和所述底座连接口的外圈均具有锥度。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逆止体具有安装板、若干个弧形瓣膜和若干个横隔,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上部开口处并被所述盖的底部开口所压紧,所有所述弧形瓣膜绕所述安装板圆心均匀连接在所述安装板内壁,且相邻所述弧形瓣膜的相邻边贴合接触,每个所述弧形瓣膜底部弧形面上均设有多个所述横隔。
[0011]优选的,所述弧形瓣膜纵截面均呈扇形状设计且朝向所述盖的方向弯曲,所有所述弧形瓣膜的共同相交处构成一个供流体通过的活动开口。
[0012]优选的,所述弧形瓣膜起伏处的脊线为贝塞尔曲线,且相邻所述弧形瓣膜相邻边底部均设计有悬臂梁结构。
[0013]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是:
[0014]通过由盖、弹性逆止体和底座组成的防逆流机构,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在引流
袋接口和引流管衔接处,其中,当流体逆向流动时,流体从底座的底座连接口流入,在流体压力的作用下,由于弹性逆止体构造的空间限制,阻止了弯曲变形的发生,使弹性逆止体处于关闭状态,流体无法经过弹性逆止体,从而阻止了流体的逆向流动。实现流体单向流通功能,防止流体逆流,可应用于引流袋中。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所指的相关技术中的引流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结构俯视图;
[0017]图3为图2中的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弹性逆止体结构轴侧示意图视角一;
[0019]图5为弹性逆止体结构轴侧示意图视角二。
[0020]图中:1

盖;1
‑1‑
盖连接口;1
‑2‑
盖止口;2

弹性逆止体;2
‑1‑
安装板;2
‑2‑
弧形瓣膜;2

3横隔;3

底座;3
‑1‑
底座连接口;3
‑2‑
底座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引流管和引流袋之间缺少防逆流结构的不足,总体思路如下: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阅图1

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防逆流机构设计在如图1中所示的袋体接口b和引流管c的衔接处。其包括分别衔接在引流管底端和引流袋接口处的盖1和底座3,且其二者固定连接,底座3上端开口处固定有用以防流体逆流的弹性逆止体2,且盖1压紧于弹性逆止体2。通过盖1和底座3的配合依然可将引流管与引流袋顺利对接,而通过使用弹性逆止体2可实现流体单向流通功能,防止流体逆流现象的发生。
[0024]盖1具有用以插入引流管底端的盖连接口1

1,且盖连接口1

1外圈底部设有与插入后的引流管底端接触的盖止口1

2。在引流管管路底端内插入盖连接口1

1后直至管路的下端口抵在盖止口1

2处,这里的盖止口1

2用于管路安装的定位。
[0025]底座3具有用以插入引流袋接口的底座连接口3

1,且底座连接口3

1外圈底部设有与插入后的引流袋接口处接触的底座止口3

2。在引流袋接口的管路内插入底座连接口3

1后直至管路的上端口抵在底座止口3

2处,这里的底座止口3

2用于管路安装的定位。
[0026]盖连接口1

1和底座连接口3

1的外圈均具有锥度。易于所对应的引流管底端和引流袋接口处管路的连接安装。
[0027]弹性逆止体2朝向盖1的方向弯曲,所有弧形瓣膜2

2的共同相交处构成一个供流体2的材料具有弹性,可采用但不限于塑料、硅胶、生物制品,弹性逆止体2变形后可恢复原始形状,弹性逆止体2具有安装板2

1、若干个弧形瓣膜2

2和若干个横隔2

3,安装板2

1固定于底座3上部开口处并被盖1的底部开口所压紧,所有弧形瓣膜2

2绕安装板2

1圆心均匀连接在安装板2

1内壁,且相邻弧形瓣膜2

2的相邻边贴合接触,每个弧形瓣膜2

2底部弧形面上均设有多个横隔2

3;同时相邻弧形瓣膜2

2相邻边底部均设计有悬臂梁结构,弧形瓣膜2

2的悬臂梁结构具体为相应边部向下凸出的设计,横隔2

3与悬臂梁结构的设计可一定程度上提升弧形瓣膜2

2的结构强度,同时横隔2

3具有方向引导作用,弧形瓣膜2

2悬臂梁
结构承受向下的力时,横隔2

3引导弧形瓣膜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衔接在引流管底端和引流袋接口处的盖(1)和底座(3),且其二者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上端开口处固定有用以防流体逆流的弹性逆止体(2),且所述盖(1)压紧于所述弹性逆止体(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1)具有用以插入引流管底端的盖连接口(1

1),且所述盖连接口(1

1)外圈底部设有与插入后的引流管底端接触的盖止口(1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具有用以插入引流袋接口的底座连接口(3

1),且所述底座连接口(3

1)外圈底部设有与插入后的引流袋接口处接触的底座止口(3

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连接口(1

1)和所述底座连接口(3

1)的外圈均具有锥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在引流袋接口处的防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逆止体(2)具有安装板(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