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变刚度可拆卸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74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级变刚度可拆卸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和固定底座,吸能盒的刚度大于防撞梁本体的刚度,吸能盒的两端分别与防撞梁本体、固定底座焊接,防撞梁本体包括低刚度蜂窝压溃结构、中刚度蜂窝压溃结构、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均为长度两端未封口的U形结构,在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上靠近长度两端的位置沿高度方向分别开设有用长条孔,内层壳体以U形开口相对方式插入在外层壳体内,并通过螺栓进行锁紧;内层壳体插入外层壳体后形成一个包裹空间,中刚度蜂窝压溃结构限位在包裹空间内;低刚度蜂窝压溃结构粘接固定在外层壳体的U形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防撞梁的损坏程度进行部分更换,以降低维修成本。以降低维修成本。以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变刚度可拆卸防撞梁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梁
,特别涉及一种多级变刚度、整体装配可拆卸的防撞梁。

技术介绍

[0002]防撞梁作为乘用车辆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耐撞性、碰撞吸能、结构完整性等对乘员的生命安全保护、车辆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铝合金等金属结构和纤维材料等非金属结构的防撞梁被广泛用于乘用车车身结构,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发展进步,防撞梁的结构先进性和防撞梁的吸能效能不断提高。
[0003]但无论是金属结构的防撞梁还是非金属结构的防撞梁,一旦承受冲击载荷发生损毁后需更换防撞梁整体结构,维修成本较高,不利于经济型维修的发展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提高薄壁件的成形性能,本技术提出一种多级变刚度、整体装配可拆卸的防撞梁,可根据冲击载荷的大小,更换对应发生损毁的部分,以降低维修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多级变刚度可拆卸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和固定底座,吸能盒的刚度大于防撞梁本体的刚度,防撞梁本体包括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其中,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均为长度两端未封口的U形结构,在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上靠近长度两端的位置沿高度方向分别开设有用于螺栓锁紧的长条孔,内层壳体以U形开口相对方式插入在外层壳体内,并通过螺栓进行锁紧;内层壳体插入外层壳体后形成一个包裹空间,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限位在包裹空间内;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粘接固定在外层壳体的U形底部,吸能盒的一端与固定底座焊接,另一端与内层壳体的U形底部焊接。
[0007]优选地,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的蜂窝孔径大于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的蜂窝孔径,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的蜂窝孔壁薄于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的蜂窝孔壁。
[0008]优选地,内层壳体的U形臂的长度短于外层壳体的U形臂的长度。
[0009]优选地,螺栓锁紧在长条孔上靠近内层壳体的U形底部的位置。
[0010]优选地,在吸能盒上设置有压溃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防撞梁设置有多级变刚度的压溃吸能结构,吸收不同程度的冲击载荷,并且可根据防撞梁的损坏部分进行拆卸换新,以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级变刚度可拆卸防撞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级变刚度可拆卸防撞梁的主视结构示意
图;
[0014]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级变刚度可拆卸防撞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2沿A

A线的剖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防撞梁主体1、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内层壳体13、外层壳体14、长条孔15、螺栓16、吸能盒2、压溃点21、固定底座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模块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情况下,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其详细描述。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级变刚度可拆卸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和固定底座3,吸能盒2的一端与防撞梁本体1焊接,吸能盒2的另一端与固定底座3,固定底座3通过螺栓固定到车身上。吸能盒2的刚度大于防撞梁本体1的刚度,以吸收最大程度的冲击载荷,防撞梁本体1分为两级刚度,以吸收中等程度的冲击载荷和低等程度的冲击载荷,通过防撞梁本体1与吸能盒2的结合实现防撞梁的多级变刚度。
[0020]本技术未对吸能盒2的结构做出改进,吸能盒2采用市面上常规的产品,内部具有高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
[0021]在吸能盒2上设置有压溃点,吸能盒2先从压溃点发生压溃吸能变形。
[0022]防撞梁本体1包括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内层壳体13和外层壳体14,内层壳体13与外层壳体14组成防撞梁本体1的外壳,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粘接在该外壳上,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位于该外壳的内部。
[0023]内层壳体13与外层壳体14均为U形结构,即横截面为U型槽,且内层壳体13与外层壳体14沿长度的两端未封口,便于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的压溃变形。
[0024]在内层壳体13与外层壳体14上靠近长度两端的位置沿高度方向分别开设有用于供螺栓16锁紧的长条孔15,内层壳体13的U形开口朝向外层壳体14的U形开口,并插入到外层壳体14内,将螺栓15的螺杆插入长条孔15,再将螺栓15的螺母拧到螺杆上,实现内层壳体13与外层壳体14的锁紧。
[0025]内层壳体13的U形臂的长度短于外层壳体14的U形臂的长度,螺栓16锁紧在长条孔15上靠近内层壳体13的U形底部的位置。
[0026]长条孔15与螺栓16不仅起到固定作用,还对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的压溃变形起到导向作用。
[0027]内层壳体13插入外层壳体14后形成一个包裹空间,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限位在包裹空间内,且上下两端通过内层壳体13与外层壳体14的U形底部夹紧固定。
[0028]吸能盒2与内层壳体13的U形底部焊接固定,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通过粘接
剂粘接固定在外层壳体14的U形底部。
[0029]内层壳体13与外层壳体14的U形底部是指U形槽底。
[0030]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的蜂窝孔径大于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的蜂窝孔径,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的蜂窝孔壁薄于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的蜂窝孔壁,保证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的刚度小于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的刚度。
[0031]当冲击载荷较小时,只有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压溃变形吸能。
[0032]当冲击载荷较大时,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被压溃变形,并冲击载荷传递至外层壳体14,外层壳体14克服与内层壳体13之间的螺栓16的预紧力,并由螺栓16导向,外层壳体14向车身移动,压溃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吸收冲击载荷。
[0033]当冲击载荷进一步加大,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与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2均被压溃,较大的冲击力由吸能盒2承担,通过吸能盒2压溃变形吸收冲击载荷。
[0034]当外界冲击载荷较小,仅损坏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维修时仅需更换该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1。当外界冲击载荷较大,仅更换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变刚度可拆卸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和固定底座,所述吸能盒的刚度大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其中,所述内层壳体与所述外层壳体均为长度两端未封口的U形结构,在所述内层壳体与所述外层壳体上靠近长度两端的位置沿高度方向分别开设有用于螺栓锁紧的长条孔,所述内层壳体以U形开口相对方式插入在所述外层壳体内,并通过所述螺栓进行锁紧;所述内层壳体插入所述外层壳体后形成一个包裹空间,所述中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限位在所述包裹空间内;所述低刚度蜂窝压溃吸能结构粘接固定在所述外层壳体的U形底部,所述吸能盒的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海刘帅宋建龙王春辉刘磊陈令凯姚春冶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英利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