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692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0
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固线座和导电片,所述壳体由上盖和底座组成,其中所述上盖活动连接于底座一侧边缘上;所述上盖和底座的内腔均设计有固线座,且固线座上均一体成型有辅助压线凸件;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面还成型有限位件来对导电片进行定位装配;所述上盖成型有凸槽与底座设计的凹槽相配合,其中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于壳体内根据一进二出的使用需求设置了稳定、高效的分线输电设计,其中压线件相比其他接线端子平面设计的压线片,这样的设计能避免线芯被压散,一定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分线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能箱大都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接线端子等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电能箱。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接线端子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的。现有的接线端子存在安装不方便、存在电安全隐患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线座和导电片,所述壳体由上盖和底座组成,其中所述上盖活动连接于底座一侧边缘上;所述上盖和底座的内腔均设计有固线座,分别是上固线座和下固线座,且固线座上均一体成型有辅助压线凸件;所述固线座共有六个,分别于上固线座和下固线座内各设置有三个,且根据一进二出的布线设置,两者的内腔中均是以左一右二的数量来定位设计;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面还成型有限位件来对导电片进行定位装配;所述上盖成型有凸槽与底座设计的凹槽相配合,其中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垫。
[0006]优选的,所述底座外壁面设计并成型有辅助安装板。/>[0007]优选的,所述上盖和底座通过扣合的方式相装配。
[0008]优选的,所述上盖内侧壁面成型有扣位来与底座内侧边缘所设计的扣件相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辅助压线凸件等距成型于固线座上。
[0010]优选的,所述固线座呈内窄外宽的锥形槽腔设计。
[0011]优选的,所述导电片根据底座内固线座成型的位置进行对位装配。
[0012]优选的,所述上盖上开设成型有内牙螺纹的通孔,其活动装配有压线件,其活动装配有压线件,所述压线件的下方为U型设计的压线片。
[0013]优选的,所述压线件为塑料件,最少设置有三个以对应导电片上的三条布线通道。
[0014]优选的,所述导电片采用铜质材料制作而成。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合理简单,于壳体内根据一进二出的使用需求设置了稳定、高效的分线输电设计,具体是体现在带辅助压线凸件的固线座和导电片,其中所述带辅助压线凸件的固线座为呈内窄外宽的锥形槽腔设计,可
对符合直径范围内所置入的电线起到紧固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直径范围便是锥形槽腔的设计,直径小一点的,可以往固线座深处放置,而直径大点的,可在固线座的浅处放置,值得一提的是,对所述电线起到稳固、稳定工作的配件是压线件,压线件压线端是呈U型设计的压线片,相比其他接线端子平面设计的压线片,这样的设计能避免线芯被压散,一定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底座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4为图3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主要由壳体、固线座和导电片(3)组成。
[0023]所述壳体由上盖(1)和底座(2)组成,上盖(1)活动连接于底座(2)一侧边缘上,从而实现基于扣位配合的旋转式开关方式,壳体的闭合操作是对敷设在内所需一进二出的电线进行固定的动作,因所述上盖(1)和底座(2)的内腔均设计有固线座,电线是置入其中的,而所述固线座上均一体成型有辅助压线凸件(4),所以通过闭合上盖(1)和底座(2),就能让等距成型的辅助压线凸件(4)对固线座内的电线实现咬合加固,避免使用时的松脱。上述是对带外皮的电线的安装、加固设计,而对需要传输电力的线芯,则是通过上盖(1)上所设计的压线件(11)实现,所述上盖(1)上成型有开设了内牙螺纹的通孔,以通过旋转的方式活动装配有压线件(11),而所述压线件(11)的下方为U型设计的压线片,通过旋转压线件(11)便可实现上升或下降,下降的话就能将线芯固压在导电片(3)上,以让两者相接触,从而实现电力一分为二的传输,值得注意的是压线件(11)压线端是呈U型设计的压线片,相比其他接线端子平面设计的压线片,这样的设计能避免线芯在下压固定于导电片(3)时被被压散,一定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避免线芯散开的情况下遇到大电压流通而发生意外。
[0024]本技术底座(2)外壁面设计并成型有辅助安装板(21),所述辅助安装板(21)开设有螺孔,可以通过螺丝将本技术固定在所需安装的平面上。
[0025]还有就是,所述固线座均呈内窄外宽的锥形槽腔设计,可对符合直径范围内所置入的电线起到紧固的作用,需要进行使用说明的是,所述直径范围便是锥形槽腔的设计,直径小一点的,可以往固线座深处放置,而直径大点的,可在固线座的浅处放置,放置好的电线,要将其已剥开外皮的线芯延伸至导电片(3)上,以确保两者能在压线片(11)的工作下相稳定接触。
[0026]最后提及的是,本技术所述上盖(1)成型有凸槽(10)与底座(2)设计的凹槽(20)相配合,其中凹槽(20)内设置有密封垫,一定程度增加本技术的防水性能,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可以适当延伸的是,被成型有辅助压线凸件(4)的固线座咬合的电线,会因受
挤压而填满上固线座(12)和下固线座(24)所组成的槽腔,外界的液体亦无法渗透。
[0027]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线座和导电片(3),所述壳体由上盖(1)和底座(2)组成,其中所述上盖(1)活动连接于底座(2)一侧边缘上;所述上盖(1)和底座(2)的内腔均设计有固线座,分别是上固线座(12)和下固线座(24),且固线座上均一体成型有辅助压线凸件(4);所述固线座共有六个,分别于上固线座(12)和下固线座(24)内各设置有三个,且根据一进二出的布线设置,两者的内腔中均是以左一右二的数量来定位设计;所述底座(2)内腔的底面还成型有限位件(23)来对导电片(3)进行定位装配;所述上盖(1)成型有凸槽(10)与底座(2)设计的凹槽(20)相配合,其中凹槽(20)内设置有密封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外壁面设计并成型有辅助安装板(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进二出电压负荷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底座(2)通过扣合的方式相装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进二出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栋才李志杰李桥基黄兆棋周媛熊江涛杨春春李文迪朱亚东黄丽董晓涵董艳林雷革焕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农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